——從大興安嶺到呼倫貝爾(5)
離開根河最後壹個狩獵部落,我們向石圍進發。
路過龍山公園,不需要門票。司機問我們願不願意上去看看。我和女婿走上木棧道,木臺階仿佛壹步壹步伸向天空。在山裏跑了幾天,估計這是最高的山了。發現沒有什麽特別的風景,累得氣喘籲籲。我離山頂的觀景臺還有很長壹段路,所以我不想上去。
然後在路上,我經過了莫爾道加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公園太大了。最遠的景點距離公園大門90公裏。妳必須在裏面呆壹個晚上。我們也沒進去。
然後來到了哈沃爾河景區,司機說裏面有最著名的白樺林。當然要看情況。馬上下車,買票進去。
入口右側有壹個動物標本陳列室,陳列著大興安嶺地區的各種動物標本、黑龍江埃爾貢的鳥獸、魚類等。看完之後繼續往上走,有茂密的白樺林。有時候還有松樹,有的樹幹上還裝了個小盒子——像個小房子——應該是松鼠休息的地方吧?
這是我第壹次來到茂密的白樺林。怎麽能不拍照留念呢?所以我拍了很多照片。
邊走邊拍,突然在白樺林中發現了另壹棵“聖樹”,叫“千手沈宋”。這棵松樹粗壯的樹幹直立著,樹枝非常密集地向外傾斜,距離地面大約兩三米,向四周廣泛伸展。難怪被稱為“千手神松”。
這棵樹旁邊還立著壹個齋戒的牌子,講的是壹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在壹個月圓之夜,壹群山賊在山下的村子裏挨家挨戶搶劫財物,當他們搶到最窮的壹戶人家時,突然在月光下看到這棵樹仿佛是壹棵巨大的棕櫚樹,嚇得山賊們四處逃竄。從此,這棵樹被當地村民視為確保平安健康的聖樹。
我認為這個故事是為了吸引遊客而編造的。因為這棵樹在半山腰,村子在山腳,所以山賊是不可能看到這棵樹的。不過,當地的故事也能增加壹些遊客的興趣,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附近還有壹棵情人松。兩棵松樹長在壹起,就像壹對不離不棄的情侶。我們還在這裏拍了壹張照片留作紀念。
壹路上有壹些動物,比如狼,梅花鹿,並不罕見,也吸引不了孩子的註意力。吸引他們的是森林伐木體驗區。在壹個更大的場地裏,有壹把鋸木頭的大鋸,四六個人擡原木的工具,還有壹個巨大的樹樁形狀的滑梯...兩個孩子跳上滑梯,先滑下來,後來又試著鋸了幾次木頭。但是他們不能動,所以孫女吵著要她爸爸和她壹起鋸。我勉強看了幾下,卻搬不動——那根木頭太粗了!
時間不允許玩太久。我們向“圖騰古道”走去,但孩子們並不滿意,非要跟著我們走。其實所謂的“圖騰古道”就是在木棧道上做木制的十二生肖,但是很有藝術性,有的是萌萌的,有的很簡單,當然也有壹些不是很像,也不漂亮。
爬到頂上,有壹棟完全由完好的樺樹搭建而成的房子,似乎只是壹種特殊的展示。它沒有實際用途,也沒有門,所以我們沒有去看。
翻過山頂,沿著木棧道下山,可以看到哈維爾河像壹條長龍蜿蜒在山前,河面是壹片綠色的濕地。看來我們就要走出林區了。
在山坡上的亭子裏休息壹下,等著全家人。面對美麗的濕地和河流,我忍不住大聲唱京劇:我在門口看山景…
下壹站是被稱為亞洲第壹濕地的埃爾貢濕地。景區入口在壹個叫冰泉的小鎮的街道上。買完票就進了小鎮的小街,兩邊都是各種特色小攤,內蒙水果,內蒙酒,蒙古刀,頭巾,哈達等等。我們忘了購物,直接去了景區門口。
觀光車把我們送到壹個山頂,然後沿著木棧道走到壹個大平臺,平臺上有“亞洲第壹濕地”的標誌石。對岸有可以觀看俄羅斯的直筒望遠鏡,懸崖邊上有鏈條秋千。風特別大,壹陣風幾乎能把人吹走。沒有壹點定力,是絕對不穩定的。幸好是斷斷續續的,不然真的很難在這裏呆下去。
兩個孩子自然想玩刺激的懸崖秋千。秋千架放在平臺邊上,下面是陡峭的草坡,所以說是懸崖壹點也不誇張——從上到下都暈的人可能會有點暈。架子上有壹個用鏈條吊著的秋千。其實壹個安全帆布罩是用兩條鐵鏈吊起來的,人從布罩的兩圈伸出腳,然後鎖在腰間。安全很安全,就是風這麽大這麽高,管理員壹推,馬上就蕩出去了,大概感覺像飛在半空中。我們還在恐懼中,孩子們卻興奮地尖叫著;但是旁邊玩的壹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被嚇哭了,管理員只好拉著鏈子制止。
打完秋千,我們壹家人走下了木棧道。壹路走著,欣賞著濕地的美景,看著各種樹木和草本植物,看著沿途介紹這片濕地的指示牌——相當於有了壹個導遊。
埃爾貢濕地風景區位於埃爾貢郊區,是中國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濕地,被譽為“亞洲第壹濕地”。這裏的地形平緩開闊。由於地處根河、埃爾貢河、德爾布幹河和豪爾河的交匯處,形成了特別大規模的沖積平原。我們看到的是其中壹個三角洲。埃爾貢的支流根河蜿蜒流過這裏,河兩岸的河漫灘、柳樹叢、鹽堿草地和水泡形成了壹幅壯觀的河流濕地景觀:根河在茂盛的灌木和柳蔭中左拐右拐。用九曲十八灣優美的流水折線,勾勒出壹個又壹個美麗的綠洲和迷人的島嶼(如馬蹄島、同心島),像壹支水彩筆,把巨大的河漫灘濕地描繪成壹座詩意的綠色畫廊。
壹直往下走,差不多在山腳下有壹條向上的棧道。往下走感覺不像,往上走累死人。我們不得不走了壹會兒,在壹個小平臺上停下來休息。休息的時候,回頭看看濕地的美景。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麽景區的設計者要這樣設計:走下來很輕松,壹路上看了樹木花草,可能對濕地風光關註不夠;上行的時候壹定要休息,所以這些小平臺不僅能提供壹個休息的地方,還能讓遊客多次回望濕地,讓濕地的美深深印在腦海裏。
回到山頂,兩個孩子去滑雪,我們坐遊覽車下山。下車的地方正好是滑草的終點。見面後,我們去了出口,在出口處發現了壹座成吉思汗的雕像,還有沒有開的格桑的花(司機告訴我的)。
上車繼續走,留在石圍。這是壹座設備良好的木屋。行李壹放好,司機就告訴我們在下面上車去看埃爾貢河的風景。
十多分鐘後,我們來到壹座小山腳下,停了下來。司機讓我們跟著第壹批遊客上山,以便更好地欣賞風景。山上有很多遊客,也有很多賣各種食品和香煙的攤位。山頂上,壹邊是埃爾貢河,河對岸是俄羅斯小鎮,另壹邊是油菜田,菜花是黃色的。雖然已經是7月中旬,但這裏氣溫較低,油菜花盛開。這時,我突然想到,我已經走出了林區,來到了農耕區。會有小麥嗎?如果有,也只是“麥苗綠了,菜黃了”這句歌詞。
快黃昏了,快日落了。可惜天上雲多,夕陽也沒那麽壯觀。但是夕陽映雲,還不錯。
很多人在界碑前拍照。我過去看了看,果然是另壹個最近立的界碑,上面寫著“中國122?1993 ".是界碑112,但比北集村的界碑138只早了十年。
我突然想起了遲子建的小說《埃爾貢右岸》。作者用悲悼之筆,描述了百年來從貝加爾湖遷徙而來的鄂溫克族人在自然和社會極其艱難的生存條件下,世世代代生存下來的經歷。書中有壹段敘述:“如果妳來到20世紀70年代埃爾貢河右岸的森林,妳會經常遇到掛在樹間的兩樣東西:埋在風中的棺材和存放東西的‘老寶藏’。這是我小時候經常看到的場景。鄂溫克族或鄂倫春族人死後,都想入土為安,這源於自然對自然的回歸,頗有些“天人合壹”的思想。靠著老寶藏的是壹個建在森林裏樹上的倉庫,裏面有很多好吃的。而且任何“倚老賣老”都是完全開放的,可以隨意欣賞。這是鄂溫克族善良性格和豁達精神的具體體現。”但是啊,這些美麗的原始生命真的永遠留在小說裏了嗎...
據司機說,還有壹個小房子,是遲子建寫的。可惜不在路邊,來不及了。天快黑了,我們要趕去壹個叫臨江的俄羅斯風情小鎮吃俄羅斯大餐。
路邊確實有麥苗,是綠色的。
停在壹家餐館前,壹位俄羅斯老大爺正在拉手風琴招攬顧客。嘿,這有點意思,不像在中國大陸,通過大聲喊叫來吸引遊客。走進商店,裏面擠滿了顧客。苗條的俄羅斯女孩,豐滿的俄羅斯阿姨和精力充沛的俄羅斯男孩在桌子周圍穿梭,點餐,傳菜,擦桌子。壹位俄羅斯阿姨把我們領到壹張桌子前。坐下後,她熱情地向我們推薦特色菜,並介紹自己是第三代俄裔東北人。他們的爺爺去了埃爾貢河右岸謀生,娶了壹個中國姑娘,然後他們的父母又娶了壹個俄羅斯姑娘,這樣他們這壹代就成了第二代混血兒。他們仍然紮根於此。有些兄弟姐妹嫁給了中國人,有些娶了中國媳婦。所以他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有俄羅斯血統,但在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上仍然保留著俄羅斯的傳統。
吃完飯,回到木克仁酒店,看到村子的另壹邊有燈光,但似乎沒有我們這裏密集明亮。似乎它們不是旅遊景點,那裏也沒有遊客。
回到酒店,看了店裏的宣傳冊,才知道為什麽叫“石圍”這麽奇怪的地名。衛詩,在文字上也失去了他的魏和魏,最初是蒙古語音譯,意為森林;用作姓氏,意為“森林中的人”這裏的房屋全部用原木建造,室內鋪設木地板,極其幹凈優雅。據說旁邊還有壹個全木質的桑拿房,墻上掛著幾捆白樺樹葉。蒸桑拿的時候,泡在水裏會覺得很放松。這個俄羅斯的習俗被這裏的中國人和俄羅斯人的後代繼承了下來。但是我們沒有經歷過。
據司機說,養殖面積不大,馬上就要進入牧區,遇到呼倫貝爾草原,要保存實力。晚上睡得很香,連夢都沒做。
下壹篇:胡巴部落的馬場、馬術表演和蒙古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