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出生
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藥公司藥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
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壹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
1997年1月赴美。
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壹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誌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壹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壹錐之地,故沈潭泛起,舞文弄墨——王朔
王朔語錄
王朔定義中國文化的脊梁: 什麼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閱讀面廣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稱老奸巨滑的。幹過這樣的工作,我也對這樣的作者肅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瀾,沒的寫硬寫,還要引經據典,有聲有色,有時我想,這才是作家,中國文化的脊梁。
王朔說批評家:批評家像作家壹樣是獨立的觀點表達者,只不過作家是拿自己當素材,而批評家是拿作家當素材,都是觀點在先,接著去找支持自己觀點的材料。
王朔說藝術與娛樂:樂觀的不壹定全算娛樂,但悲觀的肯定不是娛樂,也就是說藝術是往人心裏擱事兒的,娛樂則是從人心裏往外掏事兒的。反過來說,藝術不壹定全是悲觀的,但娛樂壹定要都是樂觀的。
王朔論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張狂氣,見誰滅誰, 專檢那大個的滅。 王朔說老舍:老舍,像他同時代的大多數作家壹樣,只當了半輩子好作家。
王朔說聰明人:明人有壹個特點,就是善於把無價值的事做得有聲有色,在玻璃魚缸裏遊泳,也有乘風破浪的氣魄。
王朔說金庸小說:總體印象,情節重復,行文啰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壹句話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幹不掉誰,壹到要出人命的候,就從天上掉下來壹個檔橫兒的,全部人物都有壹些胡亂深仇大恨,整個故事就是靠這個推動著。
王朔說金迷:金庸能賣,全在於大夥兒活的太累,很多人活的還有些窩囊,所以,願意暫時停停腦子,做壹把文字頭部按摩,能無端生些豪氣,跟著 感受壹道善惡是非終有抱這壹古老的中國便宜話,第二天去受罪還能懷著點的希望。
曾令王朔感動的十個短篇小說:《鶯鶯傳》、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驛站長》、《獻給愛斯美的故事》、《憂國》 、《沒有毛發的墨西哥人》、 《頸刎之交》、《關於猶大的三種說法》、《采薇》、《他們不是妳丈夫》 王朔不愛看什麼:不愛看農村題材,不愛看知識分子內心讀白,不愛看怎麼做生意怎麼搞活壹個企業。總而言之,不愛看壹個正派人如何過著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於有文化的病人和趕時髦的女青年之間。
王朔定義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不見得要從經濟收入上劃分,安於現狀的,尊重既有社會 等級和道德規範的都可在觀念上列入中產階級。
王朔說好萊塢:好萊塢就是中產階級價值觀集大成者,也是宣傳愛國主義的,也是尊重家庭倫理道德的,故事結尾也是大團圓的,正義終於戰勝邪惡。他們是最尊重觀眾的,可以說把檢查制度設在觀眾席上。
王朔說思想:思想是發現,是抗拒,是讓多數人不舒服的對人性本質和生活真實的揭露。 王朔說人:卑賤者最聰明,高尚者最愚蠢。
王朔說商人:商人,心中是最裝著人民的,在這裏壹切為了人民和 壹切為了金錢這兩個口號是不打架的,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的同時也是利潤最豐厚的。
王朔論相信群眾:過去我是相信群眾的,認為群眾的眼睛即便說不上雪亮,也是睜著的,在金庸這件事上我栽了跟頭,看來大家說好,也不見得真好。 有時大家真能同心協力壹齊編個彌天大謊。
王朔忘不了的謎語:墻和墻說什麼----在拐彎那兒碰頭。
作家簡介:
1958年生人,家居北京市區。母親是壹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壹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夥打仗壹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壹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像在《動物兇猛》中他所記述的那樣,他渴望戰爭,希望成為英雄。然而在部隊中他並沒有成為壹名叱咤壹時的風雲人物,他只是壹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欲望,於是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壹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而且它的壹投中的,也分明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但似乎流年不利,不但沒賺到什麽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壹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和《許爺》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麽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壹投而中。
這裏有壹些他的作品和他寫的評論還有別人的壹些對他的評論,相信對妳有幫助:
(1)/01-author/w/14-wangsuo/wang_suo.html
(2)/cyd/ztzl/wsyjy/wsyj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