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600本書,就像壹頓午飯吃了600個餃子。我們無法界定這件事的對錯,只能通過對其影響的分析。比如吃600個餃子身體變好就好;直接撐死的話會有危害。
看了新聞,感覺標題“大學女生1年讀了600多本書!網友說:沒什麽用……”有引戰之嫌。“至於有用還是沒用?我們不妨把它放到具體的環境中去分析。
閱讀是壹個輸入+輸出的過程。
我們讀書,都有自己的目的——也許是為了獲取知識,解決問題,開闊視野和格局,或者潛移默化,壹時半會什麽收獲也沒有;但如果長期堅持,突破某個臨界點,就會發生質的飛躍。
另壹方面,如果妳讀了壹本書,妳幾乎忘記了它,妳沒有豐富的知識,開闊妳的視野和格局,提高妳的修養和氣質,甚至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快感...那麽,我們幾乎可以斷定這樣的閱讀是無效的。
妳甚至可以通過閱讀報紙獲得信息。就算看漫畫也能獲得快感!如果妳壹無所獲,那將是浪費時間。
說到這裏,我想提壹個讀書的壞習慣,就是看完壹本書,就再也不去管它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要花時間讀書,書上的知識就是我們的;但實際上,“閱讀”只是完成了“輸入”環節,是不完整的。只有“輸出”,才能真正讀完壹本書。
壹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看完壹本書,妳能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書中的內容嗎?或者,客觀評價這本書?
如果可以說,那麽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個人讀書是有用的。
閱讀壹本書的另壹個重要衡量標準是:能否學以致用?
羅永浩的禦用滑梯設計師徐岑是真正的學問大師。有多高?他不僅能做出漂亮的、會議級的幻燈片(PPT & amp;Keynote),優秀的英語老師,還在線教別人彈吉他,甚至還會做壹手好菜...
據說在英國留學期間,許岑因為吃不慣當地的食物,不得不自己做飯。結果壹不小心當了“廚師”,回國後開始教別人做飯。
這是壹個“學以致用”的經典例子。
我並不是說每個學習者都應該成為老師,教別人學習;但是如果壹個學生每天讀很多書,最後卻影響了學習成績,這是不是壹件很尷尬的事情?
我很慶幸,新聞裏的主角因為讀書好,已經升到了班裏第二名,被保送到了山東大學讀研究生。
前兩種情況,我們談話的重點是“讀書有什麽用”。但是喜歡讀書的朋友都知道,讀書並不完全是壹件功利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抱著輕松的心態去讀書。
我們讀《論語》,壹定要把儒家思想分析清楚嗎?
我們在閱讀《史記》的時候,壹定要梳理歷史過程和脈絡嗎?
難道不能讀金庸、老舍、巴金,或者讀網絡小說、龍珠作為消遣嗎?
但另壹方面:讀書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壹個人為了學習而學習,從不參加課外活動,遠離人群,以至於無法與周圍的人相處,變得越來越自閉,甚至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或者說越學越極端。和任何人聊天,都要搬出大道理,反駁對方...
我覺得這樣的人還不如沒學過但社會經驗豐富的人。
世界充滿了知識,人情的培養是壹篇文章。
提升自己的方法有很多,讀書只是其中壹種。
這是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就說到這裏隨便聊聊吧!
壹個人壹年真的能看完600本書嗎?只要掌握壹定的方法,刻意練習壹段時間,就壹定能做到。
我自己的記錄是壹年讀130本書;我認識幾個大咖,壹年堅持看200-300本書,還包括寫書評和分享;此外,彭小六的“洋蔥閱讀訓練營”也培養了很多高效的閱讀夥伴。
當然,我也遇到過很多壹年只讀三五本書的牛人。他們花了幾個月時間研究《資本論》,收獲頗豐。
我個人猜測,說讀書無用的人只有三種心態:
最後,講個笑話——
有人問:70%的人希望數學出高考。妳怎麽想呢?
最受好評的答案是用數學消除了這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