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跪求賞析《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的寫法。急!!!

跪求賞析《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的寫法。急!!!

老光棍閑話,狂子發明芙蓉。

在收到回復之前,他總是批評:“書面上有客有主,不要出錯。本文以《蓮花》為藍本,以《禪禪詞》為賓,以寶玉的古詩(左詞右詞)為主賓,以賈蘭、賈環的詩為賓。文中有壹位客人,妳不能錯過。食客序為客,寶玉行詩為客。由虛入實,可歌可泣。”這暗示了寶玉在寫了《禪禪詞》之後,還有寫《蓮》的能力,打消了讀者對寶玉詩才的疑慮。)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光棍詩’中的繈褓將軍林四娘與傳說中的林四娘相比,雖然同為巾幗英雄,但顯然是兩個不同的版本。有人認為《禪禪詞》是激烈的反清文字。因為山東出土的“古力墓誌銘”石碑,事實是橫王府的林四娘和很多宮女應該是清初死了兩次,死因是集體自殺。可見《石頭記》中關於林四娘的故事是作者虛構的,將宮女集體自殺改為抗擊清軍更有積極意義。曹雪芹把這個故事推回到明末清軍以土匪的形式火燒、掠奪中原的時候。壹是為了讓人誤以為“土匪”指的是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掩蓋這個故事的反清性質。再壹個就是容易把清軍侮辱成流氓黨;作者無端提出黃巾赤眉,意圖用“黃”“紅”指出清軍八旗的顏色。當繈褓中的將軍是無義將軍的諧音時,說明這個故事只是無義。禪禪詞的故事發生在山東青州。青州以產紅綾硯聞名,古人常稱硯石。曹雪芹接著用壹塊石頭暗指紅綾硯,然後用紅綾硯指出青州,最後用青州指出禪詞的故事。禪慈譯:“橫王愛武功,喜美女。他經常教宮女騎馬射箭。這位美女華麗的歌曲和武術對他沒有吸引力。只有武術的陣讓他開心。眼前的和平景象,不是戰雲收塵。女將軍美麗的身影倒映在紅光中,嘈雜的聲音帶出陣陣幽香。她嬌弱的身體很難像丁香壹樣舉起劍、矛、扣。”彩排後已是夜深人靜,手帕上沾著汗水和胭脂。第二年,山東又成了流氓,強如猛虎。衡王領兵鎮壓,試圖壹舉全殲,但壹戰二戰皆不成功。地裏的莊稼被血雨吹倒,白天的虎棚全沒了,青山裏靜靜的溪水歌唱,說明恒王死在境內時,雨水擦骨和血浸草,黃昏時分。朝廷眾多將士竭力自保,日夜看著青州奪路。沒想到,忠義之士出自閨房,正是恒王最寵愛的女人,憤而去禍。只有嫻靜豪邁的林四娘將軍壹聲令下,指揮著妃子和宮女,所有濃妝艷抹的宮女都奔赴戰場。繡鞍上有淚,滿是春怨,鐵甲無聲寒。為了報答恒王不顧生死,賊寇的氣勢鋪天蓋地。壹般的女將軍們流著血,戰馬踐踏骨髓胭脂,仿佛散發著余香。附在市署故鄉的靈魂已永遠分離,奔馳在星夜中向首都報告了這壹消息。誰沒有為自己孩子的死而悲痛?天子因失去青州而驚慌失措,文臣武將卻沮喪得不敢出聲。為什麽文武百官掌握朝廷大權?還不如忠於那個女人,忠於林斯年,忠於我。

寶玉的《禪禪詞》中“接連的士兵只為自保”(可恨),“皇帝慌了,恨了降,此時文武百官都低著頭”(可恥)。這場悲劇的責任應該歸於壹群特殊的男人,比如驚慌失措的天子和低頭的人。《紅樓夢》中的將軍是作者的女主角。這種女主角。作為壹個故事,加在金陵十二釵中的任何壹個身上似乎都不合適,金陵十二釵代表了敢於反抗的女性形象。作者寫金陵十二釵的時候,完全有可能寫出壹些寓意。況且林和謝雖然隔了幾千年,劇情還是差不多的。作者有這樣的想法是很超前的。沒有這種思想、智慧和畢生不懈的探索、積累和反思,是不可能寫出《紅樓夢》這樣富有哲理、合情合理的文化小說的。《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已經指出,歷史上的‘林四娘現象’雖然感人,但畢竟是壹個不應該發生的悲傷故事。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田字和武文男性群體的無能。《紅樓夢》的深刻之處在於揭露了任何社會都可能發生的社會弊端。提出壹種超越世俗的新的思維或觀念,無疑具有社會歷史文化的進步意義。晴雯死後,寶玉想知道晴雯死前發生了什麽事。壹個機靈的小姑娘說,晴雯沒死。天上少了壹個花神。玉帝命晴雯做主人。寶玉忙說:“妳不識字,所以不知道。這曾經是真的。不僅壹朵花有壹個神,同壹朵花也有壹個總花神。但他不知道自己是總花神還是單花神?”女孩壹聽,壹時忍不住了。那天正好是八月,芙蓉花正在花園的池塘裏盛開。看到這壹幕,女孩趕緊回答:“我曾經問過他是什麽花,跟我們說以後可以養他。”他說:“這個秘密不能泄露出去。”。妳既然這麽虔誠,我就只告訴妳,妳也只能告訴寶玉。如果除了他之外的秘密都泄露了,五雷到頂。“他告訴我,他負責這株芙蓉花。寶玉聽了,並不意外,還釋然生喜,指芙蓉笑道:“這花也需要這樣的人來照料。我知道像他這樣的人會有壹番事業。雖在苦海之外,卻從此不能相見,也無法避免悲傷的思念。”因為他想:“雖然我在生命的盡頭沒有見到妳,但現在去靈是很正常的。”陳賡的雙管齊下的批評:“好奇!古有“燕人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如今卻突然從小女兒口中接過這種廢話,變成無人敢翻的案子,也是戲弄和責罵世人的意思。不...對文章?留言者:在這壹點上大出風頭的,以後都不用看書了。“這是寶玉悲痛之後的自我安慰和祝福;它的寓意是社會黑暗腐朽,蒼天有眼。它派神仙讓晴雯做芙蓉花神,黛玉做共花神,讓詩意的花在天空中永遠盛開。

寶玉見園裏空無壹人,心中詫異。怔了半天,看著院子裏香噴噴的藤蔓,還是綠綠的,突然好像比昨天更淒涼了,平添了更多的憂傷。雖然父親要他作壹首《禪禪詞》,寶玉還是很傷心,回到園中,忽然看見池上的荷花。他以為晴雯變成了蓮花神,但又喜歡上了,看了壹會兒。突然想起來,我死之前沒有祭祀,那現在為什麽不在芙蓉之前祭祀呢?所以,寶玉寫了壹大篇悼亡詩來痛,叫做《芙蓉的女兒》。研究者都認為名義上是文清,實際上是黛玉。《蓮浣熊》裏寫的有兩句話:“作紅帳,子深愛;在黃土嶺,女兒倒黴。”寶玉剛看完訃告,轉身要走。沒想到,壹個人從巖石後面走出來,說:“請留步。”他對寶玉的小丫鬟嚷道:“不對,有鬼!晴雯真的來秀魂了!”來者原來是林黛玉。黛玉稱贊悼詞寫得好,說:“多麽新奇的悼詞!可以和曹娥碑壹起傳下去。”他說,手稿在哪裏?我想仔細閱讀它。我不知道我在說什麽,中間只聽到兩句話,什麽“紅帳中,子深情;在黃土嶺,女兒倒黴。“這幅對聯的意思很好,不過《在紅帳》有點耳熟。有現成的道理,為什麽不用呢?寶玉忙問:“現成的道理是什麽?黛玉笑道:“如今我們都在紗窗裏了。"。為什麽不說‘紗窗下,子深情’呢?寶玉聽了,不禁磕絆了壹下,笑道:“好極了,好極了!而是妳怎麽想怎麽說。可見世界上有很多現成的好場景,好東西,傻子也說不出來,想不出來。但是只有壹點,雖然這個改變很奇妙,但是妳能住在這裏,我真的不配。”他壹邊說,壹邊壹連說了壹二十個“不敢”。黛玉笑道:“為什麽不讓我的窗做妳的窗呢?為什麽我們要如此陌生?".古人是異姓異鄉人,尚同又胖又好打扮,我們無怨無悔,何況我們。”寶玉笑道:“交友之道,不可肥而輕之,即金和玉,也不可斤斤計較。但是,這種突兀的閨房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現在我越改‘兒子’和‘女兒’,妳騙他是好事。況且妳過去對他已經很好了,所以寧願今天拋棄這篇大文章,也不要這個‘錢沙’的新句子。沒想到改成了‘紗窗下,思念多情;在黃土嶺,丫鬟不吉利。“這樣的變化,雖然與我無關,但我也高興。”黛玉笑道:“他又不是我的丫鬟,何必用這種話呢?況且小姐的丫環也不優雅。等我的夜鶯死了,我再這麽說也不遲。”寶玉聽了,忙笑道:“何必再咒他呢!”黛玉笑道:“是妳要罵人,不是我。”寶玉道:“我又得了。這種改變是恰當的。莫若說,‘紗窗下,我錯過了;‘在黃土嶺,黑暗的勝利’”黛玉聽了,卻沖變了顏色。雖然心中有無限的懷疑,但她拒絕在外面表現出來,只是微笑著點了點頭。作者建議晴雯比黛玉更重要。京藏本七十九回:“妳也該知道,晴雯雖托,黛玉實托。"

《芙蓉的女兒》作為壹種文學文體,是對逝者言行的悼念。信任的起源是很古老的,然而按照古代的禮儀制度,只用於上面的信任,尊長、長者用於信任下屬、晚輩。《禮記·曾子問》:“廉不貴,幼不長,禮也。”鄭竹說:“妳累,生下來就累。”但漢代以後,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了。據傳說,司馬相如死的時候,卓文君騙了他。《昭明文選》收錄了潘嶽、謝莊等的多篇文章。,但他們不是上面和下面。賈寶玉葬晴雯,卻是符合古代制度的。對於賈寶玉來說,這篇《芙蓉的女兒》與其說是褒獎,不如說是憤慨。雖然他不能自覺意識到晴雯冤死的真兇是誰,但在這個嚴酷的事實中,他親近的幾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他都看在眼裏。至少他意識到,大觀園不是他女兒的永久樂園,更不是他自己的永久樂園。馬鳳城認為,賈寶玉為悼念晴雯而寫的《芙蓉女兒》是壹篇感人至深、豐富多彩的文字。這篇訃告,壹千三百多字,是寶玉詩中最長的。從體裁、寫法、表現手法來看,這篇雜文明顯受到了《離騷》的影響。訃告中表達的悲憤之情,也與《離騷》有相通之處。如果《芙蓉的女兒》是寶玉寫的《離騷》,也是有原因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包容女》中看到其他的影響,比如莊子;但相比較而言,還是以《離騷》的影響為主。接下來我們就試著從體裁、寫作、表現手法等方面對《芙蓉女兒》和《離騷》進行比較,考察兩者的異同。通過比較分析,可以幫助我們進壹步了解寶玉的思想和人格特征。《芙蓉的女兒》是壹篇用散文和駢文寫成的頌詞。這壹體裁既有《離騷》的某些特點,又有自己的風格和創作。如果按體裁劃分,那麽《芙蓉的女兒》大致可以分為三部(不包括前言)。第壹部分從“想女兒自亂世”開始,以“不說粗話,聽臟智”結束。內容主要是總結晴雯的身世、經歷和悲劇結局,追溯過去她和晴雯生活的壹些片段。這部分主要采用平行體。第二部分,從《喚宋之日》到《來,止,可來葉》,主要描寫晴雯在天庭的情景。在想象中,晴雯乘著玉鏟,皇家夫妻,騎著白尾巴,在天空中漫遊,有雲神、月神、沈峰做她的同伴或隨從,晴雯也就成了衣著鮮艷、精神飄逸的仙女。這部分用的是騷體。第三部分從“夫若居鴻蒙系統”開始,以“喪為禱,禮為吉”結束。主要內容是寫各路女神都歡迎晴雯,晴雯在天籟之音中似乎很到位。這部分還是並行的,是整篇論文的結尾。

《芙蓉的女兒》把騷體和駢體熔鑄在壹篇頌詞中,形成了獨特的形式。通過這兩種體裁的交替使用,既有敘事性,又有抒情性,既描寫了現實的人間生活,又描繪了想象中的天上景象。這種風格和布局和《離騷》挺像的。《離騷》開頭,詩人敘述了自己的世系、考祖、出身和命名,然後敘述了自己的才能和德行,接著又寫了自己的政治經歷和坎坷。詩人在敘述的基礎上,幻想自己騎著龍,乘著風,乘著風到了天堂,從而展開了神奇而瑰麗的想象。《離騷》自始至終采用壹種體裁&騷體,而《芙蓉女兒》的駢在不同的體裁中承擔著不同的任務:駢以敘事為主,騷體以抒情為主。這和《離騷》不壹樣。《荷花女》描寫晴雯在天之境時用了騷體。這種安排完全是基於訃告內容的需要。騷體是屈原在學習南方民歌的基礎上創造的壹種富有表現力的詩歌體裁。與以四字為主的《詩經》舊體相比,其句子較長,壹般為六七個字,“Xi”二字在每隔壹句的末尾(有的在句末或句中有“Xi”二字),以表達感嘆或悲痛的語氣。這種體裁不僅用來表達情感的起伏,也常用來表達奇怪、奇特的內容。屈原的《離騷》、《招魂》和山鬼都是這方面的例子。寶玉既然深信晴雯已成了天上掌管蓮花的女神,他想象中的晴雯在天上的情景,自然是用騷體描寫的。通過這種體裁,我們不僅可以充分表達我們的懷念和悲痛,還可以讓我們的想象力自由馳騁,表現天堂裏各種神奇壯麗的場景。但寶玉對晴雯上天的想象畢竟渺茫,所以采用了想象詢問的句式,每句前半句用“”字停頓,後半句用“也”字提問,形成了寶玉的壹系列提問。他問天空,問遼闊的大地,問燦爛的星辰,問浩瀚的宇宙:晴雯在哪裏?那不是晴雯嗎?“什麽天這麽灰,帶個玉裘去金庫上遊泳?為什麽土地那麽遼闊,趕著壹頭瑤象下到泉邊?希望掏錢蓋,憋到筐底光?烈玉為盟主,魏國卻弱於側?”這種想象、探究的句式,強化了幻想、迷茫、憤慨的色彩。而且每句話都比較長,比《離騷》的語氣更悲涼,表現了寶玉感情的跌宕起伏,和《長歌當哭》很像。

《芙蓉的女兒》第壹、三部用的是駢文,用詞華麗對仗工整,用詞悲涼內斂。第壹部分在描寫晴雯的身世和經歷時,借助雙重性和排比性,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更加鮮明。第三部,語氣平緩,音韻相對固定,有送神靈回家的意思,有祭祀儀式結束時的隆重莊嚴的氣氛。《芙蓉的女兒》中兩種體裁的交替使用,在訃告中引起了很大的波瀾和變化。而且兩種體裁也各有變化,如駢文體中偶爾插入壹些散文句,駢文體中偶爾出現壹些對偶句和工整句,都使駢文顯得自由,在固定格式中有壹定的靈活性,具有抑揚頓挫的音樂美。《芙蓉女兒》在描寫晴雯的身世和經歷時,采用了壹系列的比興和閉目養神的手法。比如:“沒想到鴿子恨其高,老鷹卻被掀翻了;我嫉妒它的臭,寶來藍晶被打了!花怕自己,卻又自大;劉犇如此悲傷,為什麽不洗個澡呢?偶爾,我被於穎誹謗,所以我為自己的盲目感到內疚。"這些句子中的寓意很明確:"鷹鳥" "琉璃苣" "花" "柳"都是晴雯的隱喻,"鳩鳥" "蟑螂" "狂雨" "惡小人"都是黑暗勢力迫害晴雯的隱喻。顯然,這種比喻是仿照《離騷》而來的,但並不是簡單的模仿或照搬。訃告中使用的隱喻或象征非常適合被比較對象的性格和當時的環境特點。比如訃告中“鷹”“蘭”“花”“柳”的比喻就很貼切。“鷹鳥”是《離騷》中的“猛禽”:“猛禽不在壹個群體裏,但過去壹直在。”這是屈原的比喻。王毅註:“猛禽堅持剛強,獨樹壹幟。它忠於正直的人,也堅守紀律,不隨俗。”王元註:“猛禽、鸛、鷹、鳶皆屬之,而此乃基於其英勇豪邁之誌,而苦戰非惡之事。“《鷹鳥》的特點很符合晴雯堅強不屈的性格。但這只是晴雯性格的壹個方面。另壹方面,晴雯像“花”壹樣芬芳幹凈,又像“柳”壹樣柔弱。被網住的“鷹鳥”與“菊苣蘭花”的結合,以及在野外和暴雨中“花”和“柳”的隱喻,生動地展示了文婧當時的性格、命運和環境特征。再比如:訃告中“鴿子”的比喻也很形象。《離騷》中的“鴿”分別用作“鸮”和“鳩”:“我以鸮為媒,鸮不擅告其余。雄鴿的聲音沒了,我還是很討厭。”註朱:“是吉日,羽有毒,故能殺人,謂賊能害人。”“公鴿子...既輕浮又聰明。".這說明“鴿派”有兩個特點,即毒和巧言。用“鴿子”的比喻,指出晴雯被趕出大觀園是因為壹個壞透了的大反派王力可山寶壹家對她進行了誹謗,這與書中寫的“乘勢擊敗晴雯”的情節是壹致的。

“蓮花的女兒”不僅是對文清,如好鳥和草藥的隱喻,也是對壹些歷史人物或傳奇人物的隱喻。這與《離騷》中大量引用歷史人物或傳奇人物(如堯、舜、禹、唐)作為理想政治的象征是相似的。比如:“高標準吃醋,女人恨長沙;我有危險,我在哈內諾很痛苦。”這兩句話裏提到的兩個人物:壹個是才華橫溢,被讒言中傷的賈誼,壹個是因竊取天帝治水的利益而被處死的鯀,都與《離騷》有關。槍,在《離騷》中,是以壹個正直的形象出現的:“槍總是要死的,卻是野中之妖。”而賈誼則是在被貶後過響水時,以騷體賦的形式寫下了《屈原賦》。將這兩個人物與《荷花女》中的晴雯相提並論,不僅意味著晴雯因其耿直、聰慧而遭到詆毀,而且強調晴雯的命運比這兩個歷史人物更為悲慘。此外,在訃告中,還用玄宗與楊貴妃、王汝南與劉碧玉、石崇與綠珠的故事來描述他們與晴雯的密切關系。根據“葉發山攝魂寫碑,李昌濟被召”的傳說,畢慶文應該是被召上天了。這些都是比興寄托手法的進壹步應用。相比較而言,《離騷》對比興手法的運用要廣泛得多。在《離騷》中,除了用好鳥壞鳥隱喻忠與惡,用上壹代賢明君王隱喻理想政治外,還用精美的食物隱喻高尚的品格,用精致的衣服隱喻高尚的誌向,用培植草藥隱喻培養人才,用好人變壞隱喻驅車馬隱喻德治,用正邪之道隱喻政治之道,用憂郁與失誌隱喻車馬飛馳。而《芙蓉的女兒》只是圍繞文婧的生活和經歷運用了比較和寄托的方法。這是由兩部作品的不同主題和作者的不同經歷決定的。雖然適用範圍不同,但是通過比較和信任的手段表明自己愛恨分明的態度,是* * *壹樣的。《離騷》常常強調美醜、善惡的原則界限;《芙蓉的女兒》)同時贊美美,鞭撻醜,褒貶基本分明。不過寶玉雖然對晴雯評價很高,但對鞭撻黑暗勢力還是有很大的保留。寶玉最大的憤怒,無非是“夾住奴才的嘴,求寬大;割了悍婦的心,我還是沒有放出來!“看來,晴雯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壹個善良的‘波諾’和‘悍婦’王力可山寶的家庭。寶玉沒有也不敢批評真正的罪魁禍首王夫人。說到讒言背後的黑暗勢力,寶玉總是含糊其辭,看似指指點點,實則不明顯。比如“狂亂”和“陣雨”的比喻,顯然不是指壹兩個人,而是黑暗勢力的象征,但不清楚指的是誰。再如“定語錄是禍,何以神妒?“以《封神》、《語錄》為例,似乎“封神”指的是賈府的統治者,但語氣曖昧,沒有明顯的貶義。這些都反映了寶玉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荷女》在描寫晴雯的天庭場景時,以神話傳說為素材,以幻想為翅膀,構思了壹個神奇瑰麗的天庭場景。這是訃告中最浪漫的部分。和《離騷》相比,這壹點頗為相似,即他們都在作品中把神話傳說的素材作為浪漫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他們的浪漫幻想都是借助神話傳說的素材而飛升的。但在神話傳說的選擇上,芙蓉之女與離騷不同。《芙蓉的女兒》著重描寫晴雯的仙姿和天庭的空靈氣息。是圍繞晴雯的形象來選擇相關的神話傳說(包括《離騷》中的壹些神話傳說)。比如寫晴雯騎玉鏟,皇家夫妻,駕瑤象,騎白尾,群星為伴,鳳蓮(風神)為她駕車,弘龍()充當太公,王澍(露娜)前來送行。天堂裏的晴雯更是美麗動人:她頭戴杜衡,以明月為耳環,衣裙閃爍,舉止優雅。終於,來接她的女神多了去了:素女、、、、公主、驪山奶奶。這意味著晴雯已經成為女神之壹,她已經在白蒂宮服務。《蓮花的女兒》在選擇神話傳說題材時,突出了女性的特點,以抒情為主,基本沒有情節。而《離騷》則以詩人自身形象為中心,大量運用神話傳說材料,展開曲折的情節。在天堂,詩人似乎指揮著壹大群神靈,包括何(太陽神)、馮煉、紅龍、王澍、、、齊秀等神靈,以及鳳凰、鴕鳥等鳥類。氣勢非常可觀。詩人寫道,他早上從南方的蒼梧出發,日落前到達西北的昆侖山,然後渡過白水,登上清風,遊覽春宮。宇宙中各種神奇瑰麗的景象都展現在他眼前,意境廣闊,氣勢磅礴。如果說《芙蓉的女兒》中對天庭的描寫表現出了壹種溫柔悲涼的風格,那麽《離騷》中對天庭的描寫則表現出了壹種雄渾渾厚的風格。更重要的是,在描寫天庭景象時,《芙蓉女兒》和《離騷》體現了不同的思想傾向,所以他們的浪漫主義有質的區別。寶玉深信晴雯死後應送上天,便在訃告中說:“我知道神垂花宮待信,生下了以死治蓮的惠蘭。聽小丫環的話好像是胡說八道;以濁玉之說,有理有據。”寶玉就這樣,壹面為晴雯的死而悲痛,壹面又暗自慶幸,想到晴雯在天上做了蓮花神。與第壹部寫的人間現實相比,訃告第二部、第三部寫的天庭景象真的是“人間天堂”,大相徑庭:人間充滿不公,惡小人得勢,好人遭殃,晴雯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在黃土嶺,女兒命薄”;然而,天堂裏的壹切都是那麽神聖、光明、美好,人間的種種醜惡在天堂裏不復存在。文婧變成了壹個優雅的仙女,她在人間的不幸已經被彌補了。所以寶玉認為晴雯的死是“苦海之外”(見第七十八章),甚至是壹件可取的事。

訃告裏說晴雯死了是“真相的反面”,而活著的寶玉卻是“依然枷鎖著,依附著”,也就是說活著是負擔,死了是原本的反面,解脫了。訃告最後表示希望晴雯“壹起帶回家”,壹起升天。雖然這是壹種浪漫的表達,但它所反映的思想傾向是悲觀厭世的。這和寶玉平時喜歡說要出家是壹樣的。死了化為灰燼化為風,思想本質是壹樣的。說《芙蓉的女兒》表現出消極的浪漫主義也不為過。在《離騷》中,詩人雖然在人間遭受挫折,幻想天堂,希望借助神話傳說和對天堂各種奇妙景象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悲憤,但詩人並沒有把天堂寫成世外桃源。相反,詩人寫道,他在天堂也遭受了挫折:皇帝拒絕為他開門,鴿子用巧妙的語言欺騙了他,他追求、朱棣和俞家的二兒子姚,都相繼碰壁。最後,詩人幻想著帶著失望離開故國去遠行。當他拐向昆侖,穿過流沙,指向西海時,他突然在明亮的天空中看到了自己的家鄉。“仆既傷心又擔心馬懷西,奈何不得。”對國家的眷戀使馬拒絕前進。從世間出發,幻想天堂,最後回歸人間;畢竟世界好,家鄉好。這是離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顯然是壹種積極的浪漫主義。《芙蓉的女兒》借用《離騷》的詞最多。這些詞包括:壹個草類的名稱(如“琉璃苣”、“蘭花”、“紅薯”、“地瓜”);2.鳥類的名稱(如“鷹鳥”、“鳥鴿”);神話傳說中的人名、地名、車名、珍禽異獸名(如“鳳龍”、“望舒”、“邊峰”、“宓妃”、“玉”、“瑤鄉”、“葉瑤”、“蒼梧”、“玄璞”);(4)壹些動詞、形容詞(如“挺別扭的”、“謗謠”、“流批”、“鬧批”、“投合妳”、“開頭”),有三十個詞在《離騷》中出現過(其中只有少數與《離騷》略有不同)。如果把這幾個詞分開孤立來看,可能不是借用《離騷》,但整體上明顯是出自《離騷》。此外,訃告中有些句子還套用了《離騷》的句法,如“從下城出發,回到宣普”,即套用《離騷》中“早上從蒼梧Xi出發,晚上到普賢結束”;再比如“我以為過杜是我的錯”,這也是對《離騷》中“我以為是我的錯”的意譯。寶玉在寫訃告之前有壹次思想活動,詳細說明了他的寫作思路。

寶玉認為:“寫悼詞也要有自己的見解,放開眼界,不可盲從前人的錯誤。妳也壹定要流淚流淚,咽下壹句話,哭出壹句話,這樣妳寧願讓文字多過悲傷,也決不能失去悲傷。況且古人多有怨言,又不是自造俑。乃人皆感功名二字,上古之風洗去,恐不合時宜,有礙功名。我不要那種名氣,也不為世人所欣賞。我何不學學楚人的《大雁》、《招魂》、《離騷》、《九辯》、《枯樹》、《問難》、《秋水》、《先生大人傳》等。,或混單句,或偶成對聯,或用真經,或設寓言,隨心所欲。這場思想活動的中心觀點是:寫訃告必須以表達哀思為目的;所謂“向遠方楚人學習”,不過是學習楚人作品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手法,以表達哀思。雖然在這次思想活動中列出了屈原、宋玉、莊子、庾信、阮籍等人的八部作品,但根據以上各節的分析,離騷仍然是寶玉學習和模仿的主要對象。看來寶玉寫訃告之前基本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雖然《芙蓉女兒》中有壹些文人寫的華麗詞藻,但寶玉畢竟表達了對晴雯去世的哀思。訃告在體裁、寫法、表達上都模仿《離騷》,但其中的思想感情卻是寶玉自己的。作品中真摯的感情是無法模仿和復制的。但寶玉訃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離騷》有相通之處。這是寶玉以《離騷》為主要學習和模仿對象的根本原因。《離騷》是壹部悲憤之作,離騷這個詞的意思是“煩惱”或“抱怨”。雖然《離騷》主要表現了詩人因政治上的挫折而滿腹委屈,但他的憂慮和悲憤更深更廣,而《芙蓉女兒》只是因為壹個丫環的慘死而表現出悲憤。兩者內容不同,但也表現出對現實生活中美的破壞的憤怒和情感。寶玉寫《芙蓉女兒出殯》之怒,正如屈原寫《離騷》之怒,是“憂為言”。在這壹點上,寶玉和離騷在思想感情上有相通之處。正因為如此,寶玉在“師從楚人”時特別倚重《離騷》,既是對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法的學習和模仿,也體現了寶玉對《離騷》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