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特征:姚木蘭,妳到底是壹個什麽樣的女人?壹個懷真情、持深情、湧激情、凝柔情、抒豪情、聚慈情、捧哲情的中國優秀女性。
想必看過《京華煙雲》原著小說或新舊版電視劇的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體會,它們都是以姚木蘭作為核心人物,沒有改變,甚至有文章戲說可以稱為《木蘭傳》。也許是因為新版加上了木蘭的旁白以木蘭的角度敘述的緣故。
新舊《京華煙雲》都有其優點,都代表了時代的特色。舊版《京華煙雲》不僅原汁原味地表現了林語堂原著精髓,也令趙雅芝詮釋的姚木蘭深入人心。趙雅芝精致的五官、勻稱的體形,從先天條件而言,就是壹個古典美女。而趙薇的濃眉大眼,鮮活的五官,給人靈活有余而溫婉不足,江湖味濃郁。舊版《京華煙雲》做到忠實原著,新版《京華煙雲》改編得幾乎面目全非。但新版《京華煙雲》也有其可取之處:從前幾集來看,無論是制作,還是服裝,都顯得大氣,比舊版更加賞心悅目。
然而,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人的審美鑒賞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況且《京華煙雲》是名家寫的名著,要把它改編成影視作品,表達效果自然會不盡相同。所以不能苛求電視劇是不是淋漓盡致的傳遞和展現了原著的神韻。也不該苛求劇情是不是完全與原著相同吻合,如果要求絕對相同吻合,那不是表達形式不同的翻板嗎?藝術是要再創造的,連壹千個讀者都會有壹千個哈姆雷特,何況要改編拍攝壹個鴻篇世巨制呢?
盡管觀眾對改編的電視劇的評價褒貶不壹,但我覺得改編者有壹點把握和原著是相吻合的,而且還是比較成功的,那就是牢牢抓住了情感豐富深邃這壹主線,向人們形象化地展示了壹個中華優雅女性光輝耀人的精神風采。
懷真情:懷壹片知恩圖報的真情
知恩報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這些噲炙人口的詩句,中國綿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語,講的就是要感恩。
作者就是通過姚木蘭這壹藝術形象時時的心存感激和處處的體味感動,把中華民族的這壹傳統美德得到了不斷地凈化與升華。小說中的姚木蘭小時候被人販子拐賣,曾家是她的救命恩人,姚木蘭始終顧念著這份無以為報的恩情。她幼年的經歷從這裏展開,婚姻從這裏結緣、命運從這裏延展。
她視曾家二老為生身父母,言聽計從,孝順有加,正反映的就是知恩圖報的拳拳之心。電視劇中的姚木蘭,陷入了壹次又壹次的代嫁風波,最終以放棄自己的愛情換來的代嫁,成全的也是曾家二老。
我們暫且不評價姚木蘭委曲求全的合理性,但對那個年代的壹個奇女子始終銜著報恩的堅定情懷,還是應該給予很大欣賞的。
持深情:持壹縷終生相許的深情
林語堂對自己的婚姻也有著極強的信心,對自己的愛人寄托著無限的深情。據說,1919年林語堂與結發之妻廖翠鳳兩人結婚。婚後林語堂和妻子商量,把婚書燒掉了。因為他認為“婚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姚木蘭是林語堂先生的最理想的女性形象。他曾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於是他就把這種對待婚姻的態度完全附在姚木蘭身上。
小說中的姚木蘭和丈夫是壹對青梅竹馬的恩愛夫妻,他們有舊式夫妻的相敬如賓,也有新式夫妻的相互尊重,還經常壹起遊山玩水,談詩論史,喜笑顏開,在淡雅雍容中演示了夫妻之間的愛慕。
我很欣賞木蘭自吟的那首小詩和曾蓀亞所喜愛的小詩:
兄拋魚網赴中流,
妹撒釣絲待上鉤;
盡日得來仍換酒,
雨後空舟歸去休。
人本過客來無處,
休說故裏在何方;
隨遇而安無不可,
人間到處有花香。
在小說中,林語堂所描述他們的夫妻生活是波瀾不驚,輕松快樂,心曠神怡的。雖然各自的內心深處,各有各的隱秘空間,也出現了壹些漣漪,但木蘭對生活壹直有壹種淡淡的笑意,並主動調整了彼此間的不和諧因素,巧妙化解了可能出現的感情危機,堅守了婚姻圍城,堅守了愛情陣地。
我不贊同電視劇中對姚木蘭婚姻關系的設計,不贊賞塑造這樣壹個逆來順受的姚木蘭形象。包括她所選擇的錯嫁,她對曾蓀亞這個不理想的丈夫的苦心善良和忍辱負重,忍受、痛苦和屈辱,甚至對情敵曹麗華的超乎正常的寬容。因為這不是語堂先生所崇尚的完美女性形象,是壹種在封建社會中才有的對女性人格的扭曲,完全不符合時代特征和人文特征。
湧激情:湧壹脈妙想聯翩的激情
林語堂的姚木蘭是個會吹口哨,談吐詼諧,總是有著各種各樣奇思妙想的“妙想家”。她的妙想來自於她的家庭教養,來自於她的聰明才智,也來自於她的勤奮好學。
小說中許多描寫都反映了木蘭的智慧中具有堅實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說:“這名子聽來像個清道夫,又像個挑夫。” 莫愁堅持自己的提議,引起爭論。機靈的木蘭便接連提了“孝夫”、“肖夫”兩個建議,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對“肖夫”的名字感到滿意,使夫妻取得了壹致。這表現了木蘭有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準確把握與運用的高人壹籌的才能。
木蘭的天性中還有著追求理想的獨特浪漫。她的生活方式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沈穩,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松悠閑,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連她頭發和服飾的式樣也隨之改變,以至最終成為了壹個惟妙惟肖的村姑。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遊覽名勝古跡;與丈夫在涼亭裏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說;還同丈夫到景山以西禦河岸邊,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這都反映了這個美麗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蘭對曾蓀亞和曹麗華之間情感糾葛的巧妙處理,可以說更是令人心悅誠服。已屆不惑之年的曾蓀亞與情竇初開的曹麗華壹見鐘情,被精明細致的木蘭很快發覺。她滿懷同情與激情給曹麗華寫的那封規勸麗華“揮利劍、斬情網,斷情絲”的書信,全信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木蘭的精明、智謀、豁達與和善,使曹麗華幡然猛醒,迅即回頭,真可謂是“妙手回春”、“化幹戈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這次家庭危機,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懷。
凝柔情:凝壹段深藏偶露的柔情
有人說,人的壹生會遇到的四個人,第壹個是自己,第二個是妳最愛的人,第三個是最愛妳的人,第四個是***度壹生的人,但很悲哀的,在現實生活中,這三個人通常不是同壹個人。
姚木蘭也同樣遇到了這種困惑。小說中姚木蘭與孔立夫互相愛慕,本是絕好的壹對,但卻陰錯陽差,姚木蘭嫁給了曾蓀亞。孔立夫與姚木蘭的情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他們相知、相愛得很深,卻有著細膩的情感和冰雪壹樣的純潔。
姚木蘭抱定了絕不傷害他人,也絕不傷害自己的宗旨,把這種愛只是視為壹種自我享受的記憶。但在孔立夫被捕的關鍵時刻,她還是難以抑制的挺身而出了。對自己心儀的孔立夫,她用幾乎是自我犧牲的方式,擔起應負的拯救責任。她救了立夫的命,雖然由於有些沖動,有些顯得不顧壹切,甚至因而惹起了丈夫的猜疑,但她並不後悔,既沒有影響大家對她的認同,也沒有影響夫妻關系。
我覺得壹個女性能把道德情感與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妥善處理好是壹件高尚的藝術,而林語堂筆下的姚木蘭的優雅情懷也恰恰在這裏得到了很好體現。姚木蘭深知愛情絕不是壹種占有,她把微妙的感情變成了自己生命的壹個絢麗火花,深深隱藏在內心的角落裏,盡量不讓別人察覺。盡管她與孔立夫互相欣賞、互相愛慕的情愫若隱若現,但那種彼此之間默默的深愛,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是可以超越時代的。姚木蘭與孔立夫的愛,雖然含有壹點個人私情,但我認為更具有深懷國家與民族大義的愛情,它留給了人們很好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心理懸念。
抒豪情:抒壹曲正氣浩然的豪情
姚木蘭常說壹句話:“人的命運不是在於無可奈何的選擇,而是在於選擇了之後,如何去面對和走這條路。”所以姚木蘭這個人物很有個性,陰柔中有陽剛之氣,動靜兼宜,又絕不失大家和淑女的風範。
林語堂先生之所以給這個角色定名為“木蘭”,是因為在中國封建社會,女子社會地位低下,而花木蘭卻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就告訴人們,巾幗不讓須眉,纖弱女子也同樣能“驚天地而泣鬼神”。
姚木蘭自幼有壹股壹般女性少有的豪氣。小說開始,年僅10歲的姚木蘭剛出場就表現了壹種不凡的大氣。它敢於在父母面前發表甚至大人都難以想到的獨特見解,敢於直接的表現自己,其智其勇初露端倪。
父親從小教育她:“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牢牢印入她幼小的心靈。由於兵荒馬亂,木蘭壹家在逃難中,她與家人走失,此時她表現了壹個小孩子難得的清醒和冷靜,在巧妙與人販子的周旋中,終於逢兇化吉,被曾家搭救。由此也造就了她人生的樂觀豁達,造就了她有勇氣、敢奮鬥、能容忍的性格特征。
如果說,為了接受新思想,為了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她毅然前往天津女校讀書,這件事,按當時說就是驚世駭俗之舉,已經反映了她的勇氣和睿智的話,那麽她後來敢於面對軍閥和日本人的兇蠻,支持女兒參加學生運動,支持兒子投身前線, 就更昭顯了她的民族氣節和大愛之情。尤其最後壹章,在天主教的修道院,壹個日本兵欲侮辱女兒阿眉的關鍵時刻,她毫不畏懼的沖上去,“沖到日本兵身上,用嘴咬抱著女兒的日本兵的胳膊”,把中國女性大義凜然、不畏犧牲的豪情盡情地表現出來。
聚慈情:聚壹團謙恭和善的慈情
木蘭有著大慈大悲之心,她不僅以極大的孝道侍奉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弟兄姐妹,也在盡最大的努力挽救著逐漸走向衰敗的曾家,她在出嫁之後,以開闊的胸襟和無限熱情對人友好,包括長輩、妯娌、兄弟姐妹和家裏的仆人,同丈夫甘苦與***,對大嫂曼娘親密懇切,家庭關系處理得灑脫自然,恰如其分,呈現出了良好的個人修養,同時也善待身邊的每壹個人,同情和愛憐相遇、相識的每壹個人,甚至於對壹草壹木,都給予了很好的呵護。
暗香曾是和木蘭被義和團紅燈照那個德州婆娘關在壹間屋裏的難友,那時木蘭就想解救她,沒有成功。由於再次的偶然巧遇,木蘭竟成了暗香的主人。對暗香,木蘭壹直象親妹妹壹樣對待,疼她、愛她,還主動牽線搭橋,促成了暗香與曾經亞的婚事,使暗香有了壹個最美好的歸宿。
牛素雲在《京華煙雲》的眾多女性人物中,是壹個讓人又恨又憐的人。她出生在人稱“牛財神”的牛似道家,從小驕橫跋扈,自私貪婪,好與人鬥。由於在木蘭結婚的時候,陪嫁大大超過了她,搶了她的風頭,所以處處與木蘭作梗。特別是在與經亞離婚後,牛素雲完全站在了曾家的對立面,甚至與木蘭為仇作對。就是這樣壹個兇悍自私的女人,姚木蘭也同樣抱有壹片誠意,給予了很大同情,甚至在最後以德報怨,不惜個人的錢財全力解救誤入歧途的牛素雲,去感化和拯救壹個墮落的靈魂。
記得在《論語·泰伯》中,孔子借曾子之口,以“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來稱贊自己的弟子顏回。意思是說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表現出壹種寬闊的胸懷和忍讓精神。我認為姚木蘭的謙恭和善及忍讓精神,比起顏回來,說得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捧哲情:捧壹缽道法自然的哲情
《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講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在古人心目當中,道是天地宇宙間最最根本的存在。
林語堂的女兒在《京華煙雲》序文中說:“父親其實是把木蘭當成壹個時代女子的典範了,是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有自己的想法,認真看世界,不為命運所屈服。書中稱木蘭是道家的女兒,我想,這和她所受父親的清凈無為的思想熏陶較多。”
我們在小說中也看到,盡管姚木蘭感情非常豐富,但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總的說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和制約。可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然反映。
小說中把木蘭和妹妹莫愁作了壹個很有意趣的對比:“木蘭的眼睛長長的,莫愁的眼睛圓圓的。木蘭的活潑如壹條小溪,莫愁的安靜如壹池秋水。木蘭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蘭動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蘭的心靈常翺翔於雲表,莫愁的心靈靜穆堅強如春日的大地。” 可以看出,在姚木蘭身上既有返璞歸真的意境,又有淡雅之極致的奧妙,綜合體現了“自然之美”的審美標準。
姚木蘭面對生活的種種沈浮,始終保持胸襟開闊又灑脫自然的心境。她天性活潑愉快,生氣充沛,作起文章來行思敏捷、振筆如飛。她很會享受財富,但又從不依賴金錢,而是隨時準備著失去了財富應當怎樣過日子。在富裕殷實的生活中,能夠保持質樸厚實的心態,在平凡、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只求豐衣足食,無憂無慮,能夠知足長樂。
當孔立夫和姚木蘭壹起攀登泰山時候,兩個人對著秦始皇無字碑時的心照不宣,是表現姚木蘭思想境界的畫龍點睛之筆。他們看到,那壹塊石頭無情無感,故永遠生存,人為有情之動物,故個人死去而家族卻永遠流傳。立夫說:“這個沒字的碑文,已經說出了無限的話。”木蘭壹語中的:“因為石頭無情。” 可見,木蘭在精神上已獲得了真正的解脫,她的崇高感情也得到了最美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