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兩份名單
作家劉誠龍曾經做過壹個很有趣的試驗,他把兩份名單給10個人看,問他們對這些人是否熟悉,為什麽熟悉,結果很出人意料。
第壹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沅、劉福姚、劉春霖。第二份名單是:李漁、洪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結果,10個人對第壹份名單壹個都不知道的有7人。10個人對第二份名單中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可以很肯定地說,普通人群中熟悉第二份名單的比熟悉第壹份名單的肯定要多得多。
可是,在當時,第壹份名單中的人物曾經比第二份名單中的人物輝煌與顯赫的多?因為第壹份名單裏的人,全是清朝的科舉狀元,第二份裏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第壹份名單中的人物在當時要輝煌與顯赫的多,而第二份名單中的人物,曾經是那樣門庭冷落,默默無聞。
為什麽?
第壹份名單裏的人,都是學習成績拔尖、考試名列前茅的,所以才有獨占鰲頭之榮,接下來的披紅掛彩,遊街示眾,誇耀四鄰,甚至被招為駙馬,成為宰相快婿等等,自然都在情理之中。可是誰能想到,當初風頭出盡、光彩照人的壹幫狀元郎,到後來都平平淡淡,湮沒無聞,被人遺忘了。
反倒是昔日那些慘不忍睹的落第秀才,竟然都成了大氣候,或成為影響巨大的著名思想家,或成為千古不朽的文學家,或成為叱咤風雲的農民領袖,或成為翻雲覆雨的壹代梟雄,個個有聲有色,大放異彩,人人聲名遠播,載入史冊。
兩相比較,反差巨大,令人不勝感慨,真是天地無常,造化弄人啊!
當然,這兩份名單的簡單對比,絕不能說明,當初學習好的,考試成績優秀的,將來到了社會上就壹定難出成績,因為,實際上,狀元裏的出類拔萃人物也很多,後來大有名氣的也不少。也不能說明,別看我學習不好,考試不行,壹到社會上就會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毫無疑問,要達到同樣目標,學習不好的肯定要比成績好的要付出更大代價。但至少能說明壹點,只要道路正確,方法得當,鍥而不舍,不論是科舉失意的秀才,還是高考落第的學子,照樣能出人才,照樣是臥虎藏龍,照樣可以大展宏圖,青史留名。
壹年壹度的高考錄取又結束了,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狀元、探花、榜眼們自可以彈冠相慶,興高采烈,準備行囊,到高校深造。而那些名落孫山的學子,也大可不必灰心喪氣,壹蹶不振,看看剛才的兩份名單,琢磨琢磨其中的深刻意蘊,也許會給妳增添幾分勇氣和信心。
高考固是獨木橋,人生卻有千條路,只要努力拼搏,不懈奮鬥,“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誰知道妳將來會不會成為新壹代的顧炎武、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呢?
立意思路點撥
1、真正做出貢獻的人才,才會被歷史銘記。
2、贏在起點並不能保證贏到終點。
3、學歷不等於能力。
4.考場失意者未必不成才。
落第的秀才們的結局告訴人們,考場的失敗並不等於終生的失敗,“壹考定終生”的理論不正確。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只要我們確立奮鬥方向,下定決心,默默前行,永不放棄,最終會走向人生的輝煌。
5.豈能以壹時成敗論英雄。
要選拔人才,評價壹個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以壹時的成敗論英雄。壹時的成與敗只能說明目前,而不能說明永久。英雄也會有失敗的壹面,他有時也會英雄氣短,所以不要太在意成敗,沒有成功,壹樣可以做英雄!
6.壹味吹捧會扼殺人才。
那些狀元郎們不是沒有才能,而是被逐漸捧殺。突然降臨的幸運,輝煌顯赫的地位,讓這些寒窗苦讀的學子漸漸失去了自我。在眾星拱月的捧殺中他們失去了奮鬥的熱情,喪失了才子的靈氣,最終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7.人生需要適時轉身。
“條條大路通羅馬”,何必去擠獨木橋。那些落第的秀才們從科舉考試的失敗教訓中領悟出,自己的人生方向需做調整。他們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來了壹個漂亮的轉身,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燦爛天空。秀才們舍棄了科舉考試,有人寫小說,有人從軍,有人鉆研學問,最終都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重重的壹筆。
8.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就大事。
成功與寂寞是相伴的,耐得住不為人知、無人喝彩的寂寞,才會擁有整個精彩人生。落第的秀才們臥薪嘗膽默默無聞,忍受住了難耐的寂寞,他們在挫折中找尋生命的支柱、精神的脊梁,人生的價值,終於成就壹番驚天偉業。
清朝數百年間,每三年舉行壹次“科舉運動會”,其中會有壹人脫穎而出,***出了壹百名狀元,我從其中“隨機”抽出十人,大多數人對他們壹無所知,即使從首開科舉之時算起,把狀元們列在我們面前,對他們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的又有幾個?不是說所有的狀元都壹事無成,有些憑借天賦,也幹出了成績,比如文天詳,就不是只憑狀元名號垂諸丹青。但是,那麽多的狀元乏善可陳也是事實。相反的,有許多曾經落第而落寞的秀才,不甘沈淪,敢於創業,數百年以後,名聲卓著,千古流芳。
曾經那麽奪目璀璨的大多數已經是湮然無聞,曾經那麽灰暗慘淡的卻有那麽多人與日爭光,這其中原因何在?從狀元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因為科舉本身不是真正的選才或者說科舉考不出真正的素質?是不是地位越高優越感就越強,因而不思進取,或者說“學而優則仕”,官場扼殺人才?從落第者來說,是天將降大任於欺人也,特意“苦其心誌”?是勤能補拙,成就不會與起點完全成比例?是無知者無畏,生活在“體制”外的人更有“創造力”?
也許,對其中因由進行探討,是壹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研究難度的課題,可以寫出壹部皇皇大作來,而我們沒有必要對此耗盡心智,我們應該明白的是:贏在起點並不能保證贏到終點,壹時的光輝並不能保證終生的輝煌,這就是說,起點高的人應該警醒: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由此要懂得不要氣傲;起點低的人應該自信:小時不了了,大時未必不佳,由此要懂得不要氣餒。
第壹份名單裏的人,學習成績拔尖,考試名列前茅,接下來的披紅掛彩,巡街亮相,誇耀四鄰,甚至被招為駙馬,成為宰相快婿等等,自然都在情理之中。可誰能想到,當初風頭出盡、光彩照人的壹幫狀元郎,到後來都平平淡淡,湮沒無聞。反倒是昔日那些落第秀才,竟然都成了大氣候,或成為影響巨大的著名思想家,或成為千古不朽的文學家,或成為叱咤風雲的農民領袖,或成為翻雲覆雨的壹代梟雄。兩相比較,反差巨大,令人不勝感慨。
當然,這兩份名單的簡單對比,絕不能說明當初學習好的,考試成績優秀的,將來到了社會上就壹定難出成績;也不能說明,別看我學習不好,考試不行,壹到社會上就會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毫無疑問,要達到同樣目標,學習不好的肯定要比成績好的要付出更大代價。但它至少能說明壹點,只要道路正確,方法得當,鍥而不舍,不論是科舉失意的秀才,還是高考落第的學子,照樣能出人才,照樣可以大展宏圖。
縱觀古今,非科班出身而能事業有成名垂千秋者,比比皆是。唐代孟浩然40歲時進京應考進士,落第不中,但他後來卻成為寫作山水詩的第壹人。聞名世界的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只是小店員出身,初中文化。發明家愛迪生因為“笨”,壹生只受過3個月小學教育,他發明的白熾燈照亮了整個世界……此等事例,可謂不勝枚舉。
壹位科學家曾在太陽下用放大鏡觀察硬度為天下第壹的金剛石,不料金剛石冒了壹股輕煙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經研究,組成金剛石的元素是碳。石墨,其軟無比,組成它的元素竟然也是碳。二者何以有霄壤之別,皆因形成時所受壓力不同之故。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坊間也有“自古聖賢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之說。落第者如能從中有所憬悟,現實中應該棄萎靡而有建樹。
二、企業為什麽不願意招聘高考狀元
又到了壹年壹度的高考季,今天我想要談壹談高考狀元。高考狀元是中國的特有現象,它是歷史的,也有現實的烙印,這從社會和媒體對高考狀元的熱捧可以窺視壹二。但是,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高考狀元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優秀,許多企業,根本不樂意招收所謂的高考狀元,這是狀元熱背後的冷冰冰的現實。於是有人會問,企業為什麽不願意招聘高考狀元呢?
首先,文憑不等於水平,學歷不等於能力。學歷只能證明妳接受過高等教育,能力怎麽樣?要靠到社會上去打拼和實踐來證明。我們都知道,高考狀元的所取得成績體現的是其中學階段的學習能力與成就。考生要想成為高考狀元,必須做到門門功課優秀,只有各科學習都比較均衡和優秀,才有可能取得優秀成績,否則不可能成為高考狀元。但是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門門優秀可能就無法深入探究其中的壹門;同時,高考狀元進入大學後,由於各科發展較為平衡,因而很難做出選擇去精通壹門,雖然他們都能順利地畢業,且幾乎都有機會留校或出國深造,這也從側面證明他們的學習能力確實較強。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幾乎都有能力成為普通的教授、科學家、商人、醫生、律師、工程師等,但他們卻很難成為壹流的創業者和科學家。
其次,高考狀元成名過早,他們在受慣了社會和家庭的熱捧之後,過早地飄飄然了,誤以為高考狀元是人生成就的終點而不是起點,自己什麽都可以做好(其實什麽也難以做好),所以失去了當初的銳氣。這就像大部分人成為院士、獲得諾貝爾獎過後很難再有顯著成就是壹個道理。有時候,功名是可以害人的,年紀輕輕的高考狀元們自然不可能例外。
最後,有人130多名高考狀元進行過調查,狀元進入大學之後仍保持極強的學習能力,在大學學習期間,基本上都是大學校園中的佼佼者。本科畢業後選擇直接就業的高考狀元比較少,大部分的高考狀元本科畢業時選擇繼續在國內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另有壹部分狀元則選擇出國留學深造。即便是留在國內的高考狀元,由於他們的理論功底明顯要強於實際動手能力,所以他們更加適合從事教學等方面的工作,在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卻不如其他的高學歷者,企業是追求利潤的,創新是擺在第壹位的,所以很少有企業會樂意花大價錢招聘高考狀元,企業有可能會利用高考狀元的名份作為自己炒作的孱頭,但壹個成熟企業絕不會這麽做。
三、兩個輟學的巨人 魯先聖
這幾天,全世界因為壹個人的去世而震驚和思考。他是全球計算機行業的領軍人物、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在痛惜壹個天才英年早逝的同時,我們自然想起了另外壹個幾乎與他有著相同人生經歷的天才比爾?蓋茨。他們同樣在計算機領域建立了自己讓全世界羨慕的帝國,但是,他們又同樣是大學沒有畢業就主動輟學開始創業,又都竟然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巨大成功。
喬布斯作為電腦天才,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創作者和企業家。他永久性地重新定義了個人計算的方式、外觀和感受,率先認識到了圖形化用戶界面、鼠標指針和點擊操作的潛在商業價值,而這些特性如今已經主宰了幾乎所有的個人電腦。他四十年如壹日的工作者,他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劃時代的產品並重新定義了業界的形態。
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國舊金山,他壹出生就被生母送人,因為他的母親是壹位年輕的未婚媽媽。他最早考入裏德學院學習,但僅僅壹個學期後便退學。這壹年他僅僅21歲。他堅信自己壹定會取得成功,他與另外兩個朋友壹起在自己家的車庫裏,創建了後來全世界著名的蘋果電腦公司。
個人電腦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普及開來,與喬布斯不可分割。因為與管理層的矛盾,喬布斯曾經與蘋果分道揚鑣。蘋果公司的發展也壹度陷於低潮,不過隨著喬布斯1997年的回歸,蘋果陸續推出第二代等壹系列產品,迅速成長為美國最具價值的公司,喬布斯壹手締造的數字產品不僅成為蘋果迷們的追捧對象,也引領了行業發展趨勢。
喬布斯的成功為他贏得國家級技術勛章、2007年財富雜誌年度最偉大商人、2009年財富雜誌十年最佳CEO、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等稱號。不幸的是,這位靈魂人物,2004年被確診胰腺癌,經過多年抗爭,最終不敵病魔而去世。
比喬布斯晚出生8個月的比爾?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1973年,蓋茨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在那裏他為第壹臺微型計算機開發了編程語言,從此愛上計算機。三年級時,蓋茨決定不再讀書,從哈佛退學,全身心投入計算機的研制與開發。他與童年夥伴壹起於1975年組建微軟公司,自任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他們深信個人計算機將是每壹部辦公桌面系統以及每壹家庭的非常有價值的工具,並為這壹信念所指引,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
他被譽為電腦奇才、20世紀最偉大的計算機軟件行業巨人。1989年他創建的公司開發了高質量的創造性圖像,成為多媒體世界的壹家強大企業。他36歲時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到1994年已有83億美元資產,並蟬聯1994年和1995年世界首富,1995年已經擁有財產129億美元。1999年10月18日出版的《時代》周刊評為在數字技術領域影響重大的50人之壹。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全球最受尊重的企業家。
喬布斯走了,比爾?蓋茨現在功成身退,在世界範圍內全力做著慈善事業,造福整個人類世界。他們的成功,給了世界兩個最鮮明的範本。
相信這樣兩個人的傳奇經歷,會讓所有那些看重學歷和名牌大學的頭銜,看重什麽海外經歷而不惜壹切代價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學的父母陷入思考。按照壹般的思維,他們兩個人中途輟學,中斷學業,還沒有掌握壹定的專業知識,更沒有取得進入社會的起碼的學歷資格,他們與同齡人相比,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可是,他們卻依靠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同齡人,實現了偉大的夢想。
我們每壹個人的天賦是不同的,每壹個人的興趣和特長也不相同,學歷並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關鍵的是如何發現發掘自己的特長和興趣,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