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讀書這件事情,我就像是壹個拾荒者,路上遇到壹個空塑料瓶都覺得寶貝。因為腹水貧乏,沒壹次經歷每壹個文字對我來說都是如甘霖澆灌。最近我嘗試拿起不同類型的書籍,仔細研讀,從中獲得內心的富足。《今夜有暴風雪》是我完整讀下來的第壹本關於知青的書,它以歷史理性主義的態度,毫無諱飾的書寫了壹代知青在艱苦荒誕歲月裏的坎坷命運。充滿激情的描繪了他們善良的情懷、正義的品格,書寫了他們的理想與追求、痛苦與幸福;堅韌與樂觀、熱情的謳歌了人性之美。我喜歡梁珊珊不為世俗所羈絆的為愛癡狂,喜歡李曉燕開墾“滿蓋荒原”的豪邁力量,喜歡肖淑雲作戰“出血熱”的無私奉獻,喜歡“白姑娘”和“蘇聯戰士”的無國界精神,喜歡鄒心萍紮根“北大荒”的崇高信念,也喜歡裴曉蕓在生活中的屈辱地位和不斷產生的對母愛的渴望和不斷放大的自卑心理……在文字中感受到這些邪惡的社會關系中放射出純凈光芒的人性美之後,我對自己的生活總想報之以歌。
書中描寫的八個故事,都是用深刻的文字記錄著知青下鄉的生活,他們壹方面是壹批熱血沸騰的墾荒者,另壹方面,是壹些必須“接受再教育”的青少年。十年的青春經歷,應將這壹代人造就成善於思想的“石頭”,鋪往通向中國之未來的路。有思想的“石頭”才不會再任憑上帝或巨神滾動,有思想的“石頭”只應服從時代和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運用。讀《今夜有暴風雪》時,總有壹種異樣的情感,抑或是對那段沈重歷史的重溫,體味錘煉的陣痛和重鑄的艱難;抑或是為了超越磨難的苦痛,哀中奮起,尋覓壹種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華;抑或是歷史再壹次天降大任於斯,催促我們這壹代人去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每讀完書中的壹個故事,我總會身不由己地被引進作品所營造的悲壯、雄渾、蒼莽、壯闊的情境之中,去捕捉那遊蕩於遙遠過去又聯系著無限未來的“精靈”。特別是讀到第七個故事,也就是很書名壹樣的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感觸頗深。帶著前面的故事體驗,我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把自己當做那個時代的旁觀者,看主人公和其他知青們壹遍又壹遍的燃燒著青春血液、揮灑著沸騰情懷、演義著愛國主義。在1979年初春東北松嫩平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40萬“知青”大返城的背景下,壹夜暴風雪要來臨引起的返城颶風突發性事件,深刻地揭示了那場浩劫對我們這壹代人慘烈的戕害和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英雄氣概。書中的暴風雪具有極其深刻的內涵,它表現了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麽渺小,然而“自然之子”們並沒有屈服於大自然的威懾力,而是在暴風雪中沖刷著自身歷史的塵垢。“知青”在經歷了壹個死而復生的心路歷程後,以突擊前進的雄心去猛烈沖擊壹切不合理的現實。這個暴風雪比前者來得更加勢不可擋。故事塑造了曹鐵強、劉邁克等壹批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藝術典型,他們即使是傷痕累累,也依然閃耀著永不熄滅的理想和信念之火,歷史責任感和革命英雄主義在這些藝術典型身上得到了完整的顯現。他們尋找到了人生的價值。這種人生的價值集中體現在他們對自身精神本體的完全占有之中,它騰躍出時空的局限。這種鼓勵人們向上的精神財富,正是我們今天和明天所需要的,我想我讀這本書的力量就是來自這裏吧。讀完之後總是能讓我熱血沸騰,讓我重新審視人生。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從娘胎裏出來就享受著革命先輩給我們用血汗保下來的祥和環境,原本不知道現在的來之不易。是《今夜有暴風雪》讓我明白了如何珍惜現有的生活,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如何自強不息的追逐夢想。歲月流逝,書中所記載的那壹段歷史、那壹段生活早已過去,但是,我想故事中的人物魅力卻不會失去,將會長久地激動著和我的同輩們。有時候真的很難想象,僅僅是這麽幾十年間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可是不管社會怎麽變化,人性總是相通的。正如《今夜有暴風雪》中男主角曹鐵強所說的:“我們付出和喪失了許許多多,可我們得到的,還是要比失去的多,比失去的有份量。”不管生活在什麽樣的環境裏,如果我們都能保持壹顆知足常樂,樂觀向上的心,再艱苦的遭遇也會經過時間的洗禮後變得鮮活有朝氣。無論遇到了什麽情況,希望我的內心都能處於“路上春光真好,天上陽光正晴”的狀態,即使生命中真的出現了“暴風雪”,我也會歡快的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