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四庫全書的作者是誰

四庫全書的作者是誰

壹、《四庫全書》的作者是——[清]永瑢、紀昀等編纂。

二、《四庫全書》簡介: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三、主要影響:

《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文獻。所據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貴善本﹐如宋元刻本或舊抄本﹔還有不少是已失傳很久的書籍﹐在修書時重新發現的﹔也有的是從古書中輯錄出來的佚書﹐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書有385種。《四庫全書》的編纂﹐無論在古籍整理方法上﹐還是在輯佚﹑校勘﹑目錄學等方面﹐都給後來的學術界以巨大的影響。但是﹐《四庫全書》畢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為名﹐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的產物﹐乾隆借纂修《四庫全書》之機向全國征集圖書﹐貫徹“寓禁於征”的政策﹐對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分別采取全毀﹑抽毀和刪改的辦法﹐銷毀和篡改了大批文獻。《四庫全書》突出了儒家文獻和反映清朝統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獻﹐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壹些順服於大清統治的漢人如湯斌等人的著作受到重視,而黃宗羲、呂留良、顧炎武等壹些與湯斌同時代卻有骨氣的文人著作則受到打擊和禁毀。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壹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輕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除了農家、醫家和天文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壹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於批評儒家思想的文獻及戲曲和通俗小說如宋元雜劇﹑話本小說﹑明代傳奇等。

歷史上對乾隆修《四庫全書》有不同評價,有人認為修書對保存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有貢獻;也有人指乾隆以修書為名,禁錮思想為實。本問題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看乾隆及《四庫全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讓大家嘗試由不同人物的位置看問題。但至少應該公平的看待對中國真的影響,“萬馬齊喑”是事實,文字獄是事實,思想被禁錮的愚昧無知,也是事實。

《四庫全書》保存中國歷代不少接近失傳的典籍,並校正典籍中的訛誤脫漏。但修書期間同時抽毀及禁制壹些書籍。乾隆壹朝致力編修《四庫全書》,但大興文字獄,戕害讀書人,對中國後來的科技文化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藝術價值:

1. 規模亙古未有。全書幾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傳世的經典文獻,是對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所存文獻的最大集結與總匯。

2. 抄錄和輯佚《永樂大典》中孤本書籍。“四庫“館臣先後***從《永樂大典》中輯得失傳文獻500余種,其中380余種收入《全書》,120余種列為《存目》。

3. 對圖書分類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的分類標準和部別原則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文獻傳承的科學體系。乾嘉以後,凡編纂書目者,無不遵循其制度。

4. 開創了多層次的古籍編撰和保存工程。用新造木活字排印流通100多種珍本秘籍,即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書》。開館之初,命館臣從應抄諸書中擷其精華,編纂《四庫全書薈要》。建造南北七閣,大力倡導藏書文化,體現傳統文化尊嚴和價值。

五、作者簡介:(以紀曉嵐為代表)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壹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禦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余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壹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裏世稱文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