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李國文,用散文家韓曉輝的話來說,是“傑出的散文大師”,是“五好君子”,有學問、有學問、心態好、工作好、妻子好。從其2002年獲得“散文獎”的散文集《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及其良好的市場表現來看,其作品無疑得到了專家和讀者的雙重肯定。為什麽他會如此鐘情於文人,壹次次深入文人的內心世界?這位擅長小說的小說家,出版了《冬天的春天》、《花園街5號》、《危樓物語》並多次獲獎,無意中打開了另壹扇門,卻帶領讀者發現了壹個更廣闊、更有魅力的世界。
90年代以來,熟悉李國文的讀者發現,他在講完垃圾的故事後,突然轉向雜文。論文學自由,雜文、當代、人民文學都發表了他的專欄,壹發不可收拾。為什麽不寫小說?李國文坦率地回答:“我覺得小說應該是比較年輕的作家的事。不會寫小說就不要寫。我壹直相信,寫小說是壹件文藝生動的事情,不是靠思考。年輕人想象力豐富,比老年人寫得好。比如年輕人寫的多是詩。總的來說,很多作家都不如巴爾紮克和雨果那樣才華橫溢。”
於是李國文轉向了文史研究。他有壹個總的主題,就是寫文人的命運,更確切地說是寫古代文人的命運,偶爾涉及當代,路過。“從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到今天,文人遇到的環境沒有太大區別。中國文人非常了不起。中國是唯壹壹個可以貫穿歷史的國家,很多學者都非常勇於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但也存在壹些缺陷,這與我國的制度有特殊的關系。在古代,學而優則仕,讓文人苦不堪言,執著於權力成為文人的基本情結。文人應該遠離官場。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而他的另壹部系列,在《李國文講述唐朝》(中華書局出版)之後,李國文還將包括宋道、譚青、倫明。目前,他正在編寫第二本書。近年來,關於歷史的書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的註意。易中天、劉、等學者在央視的講座不僅增加了收視率,也吸引了相當數量的讀者。李國文認為,文革結束後,中國人的文化回歸是當前壹個重要的文化現象。過去太虛無,社會本身有能力恢復健康。這是壹個好現象。此外,這不僅僅是壹個“明星身份”的問題。大家都認為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是對國粹的清醒認識。
作為多年擔任《小說選》主編的編輯,李國文對中國作家的詞匯貧乏深感憂慮。多年來,他壹直覺得很多作家的語文素養太低,字數太少。所以他在寫作的時候腦子裏壹直有壹個堅定的想法,就是希望能把垂死的語言追回來。壹個民族的語言豐富了,才有生命力。所以他的作品更多的是追求文化品位,希望在語言上更加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