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劇中背景的介紹,日軍的阪田聯隊是比較精銳的,國軍和我軍都吃過這支日軍的虧。該劇也給出了這支日本軍隊的官方名稱——第四旅第三聯隊。
其實只是劇中的壹個表述,因為在日軍的編制體系中,真的有第4旅和第3聯隊。當然,在1940的背景下,這兩支部隊都不在山西。
山西日軍確實有獨立混成第4旅,但獨立混成旅並不歸統戰管轄,而是由該旅直接控制。
所以在1940的山西,如果有日軍聯隊的編隊,應該是36師、37師、41師所轄的步兵聯隊。
上面說的三個師都是1939編制的,屬於10“三股師”,用於鎮守占領區。
所謂“三個單位的師團”,是指日軍師團所轄的步兵團數,與“四個單位的師團”相對而言。後者下轄兩個步兵旅和四個步兵聯隊,是全面抗戰初期日軍師團編制。
但這種組織不是很靈活,於是日軍逐漸改為轄三個步兵聯隊的師團。
1939為治安而成立的10師團與當時日軍主力師團相比,兵力和武器都略遜壹籌。
但是請註意,這些師建立的時間比較早,當時日軍的軍備資源還沒有耗盡,遠不能和抗戰後期的所謂“八個師”相提並論。
比如這些師的實際武器裝備往往比編制單上的多。因為日軍還繳獲了當時國軍的很多武器裝備,他們還有相當數量的國軍武器。
以1941的日軍41師為例。這個部門的實際武器包括9門榴彈炮、8門野戰炮、33門山炮、30門步兵炮、85挺重機槍、224挺輕機槍、291榴彈發射器和65438+以上步槍。
此外,第36師還有4門野戰炮、45門山炮、365門438+0步兵炮、86挺重機槍、227挺輕機槍和289具榴彈發射器。第37師擁有12榴彈炮、5門加農炮、13野戰炮、30門山炮、31步兵炮、86挺重機槍、235挺輕機槍和291榴彈發射器。
就連前面提到的獨立混成第4旅也有23門山炮,9門步兵炮,37挺重機槍,121輕機槍,156榴彈發射器。
因為戰爭損失,上述日本各部可能實力不是很雄厚,但武器還是相當充足的。
對於當時的日軍步兵團來說,壹個團約2900人,其中團本部29人,直屬通信團96人,步兵炮兵147人。
這支步兵炮兵隊是由原聯合炮兵中隊和速射炮兵中隊合並而成,裝備是3門75毫米山炮和4門37毫米速射炮。
步兵聯隊下轄3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891人員,其中總部人員13,以及炮兵中隊、機槍中隊和4個步兵中隊。
每個步兵旅裝備的主要技術武器是2門92式步兵炮、8挺重機槍和24挺輕機槍。
在編制上,日軍每個步兵中隊配備6挺輕機槍,同時在榴彈發射器方面,至少配備6挺。事實上,很多中隊都裝備了9架。
所以當時的日軍步兵聯隊理論上有2900人左右。主要技術武器包括3門75毫米山炮、4門3 7毫米速射炮、6門92式步兵炮、24挺重機槍、72挺輕機槍、約90個榴彈發射器和不少於2000支步槍。
在實戰中,日軍步兵聯隊往往不是單獨行動,而是在加強了部分師團的炮兵基礎後再出去作戰。
如果是加強壹個山炮旅,那麽這個聯隊可以指揮3000多兵力,火力是12式75毫米山炮。
很多網友認為後方日軍都是所謂的保安師,所以火力配置很差。
其實日軍中所謂的配置好壞,都是日軍內部的比較。與當時中國軍隊和日軍的火力相比,即使是上面提到的日軍的火力配置,與我們相比其實也不弱。
對於國民軍的全裝備步兵師,處於全裝備狀態的武器有18迫擊炮、54挺重機槍、172挺輕機槍和2500支步槍。
其中除輕重機槍數量外,步槍數量略高,但在火炮中明顯不占優勢。
因為國軍步兵師最多只有18迫擊炮,日本聯合軍這個級別有13炮和90個榴彈發射器,實戰中經常加強壹個山炮旅。
82毫米迫擊炮性能雖好,但與日本配置體系完整的火炮火力相比,仍不占優勢。
而且我們上面也提到過,當時日軍的武器往往人浮於事,甚至國軍壹方的中央軍精英也往往達不到理想的集結狀態。
所以在《亮劍》這部劇裏,裝備精良的金358團在這個阪田聯隊手裏吃了虧。
358團雖然是加強團,但裝備畢竟不如中央軍,與日軍這樣的壹個聯隊相比,整體上還是不占優勢。
至於當時八路軍的裝備,就更差了。畢竟當時國軍的兵工廠很大,可以用迫擊炮、機槍、步槍、彈藥養活自己,同時還可以得到相當數量的外援。
但我們當時顯然沒有這些。八路軍的主要武器裝備都是從敵人手裏搶來的。當時的兵工廠僅限於修理槍械和重裝彈藥,無法滿足大規模部隊的裝備。
1940,八路軍快速擴張,武器裝備跟不上,敵我差距會更大。
以當時八路軍步兵團的平均裝備來說,迫擊炮基本是1炮,輕重機槍加起來大概是10炮。由於炮彈供應不足,沒有裝備榴彈發射器。
也就是說,在火炮對比上,八路軍幾乎用1迫擊炮對抗日軍的100多門火炮/榴彈發射器;機槍方面,是10機槍對近10輕重機槍。
只是技術武器數量的對比如此懸殊,彈藥的差距顯然會更大。
在《亮劍》這部戲裏,李雲龍的新1團裝備精良,發射了那麽多迫擊炮彈,機槍和彈藥數量當然也在平均水平以上,但和日軍相比,還是不夠。所以在阪田聯隊的日本壹方,我們也認為我們的火力很稀疏。
與此同時,日本阪田聯隊和楚隊,看著這場戰爭,認為李雲龍將遭受損失。我軍上級下達的命令也是從日軍的弱點出發,在主力部隊的支援下突破。
但是,李雲龍發現並摧毀了日軍聯合司令部,同時利用了我們不敢正面作戰的日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在摧毀對方總部,造成暫時混亂的情況下,立即突圍確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