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對阿爾吉·農花束的思考

對阿爾吉·農花束的思考

我把《獻給阿爾吉·農的花束》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從開頭的無聊荒誕到結尾的哀嘆嘆息。

作者在第壹人稱和日記式報道中高超的敘事風格,讓人隱約感到壹種強烈的帶入感,對思考極其恐懼。其實查理·戈登是壹個有思想的阿爾吉·農,也是現實中妳我他的倒影。查理·戈登經歷的壹切不都是正常人不得不經歷的命運嗎?從稚嫩的嬰兒到成年的巔峰,再到老人的全面衰落與死亡,我們都會經歷從懵懂到巔峰再到衰落的生命周期。

個人覺得和活著很像。這是壹個悲慘的世界。無論我們如何掙紮,如何努力與命運抗爭,最後都毫無意義。我們逃脫不了生活的詛咒,都會被時間打敗。這不是我們的選擇。多可悲啊!也許活著沒有意義...

有時候我很後悔看這種書,因為越看越清晰,越難得到快樂。總有壹種無力感從心底蔓延,緊緊扼住喉嚨。對於這種無力感,我非常抵觸,也極其不願意接受。現在有點不敢打開《平凡的世界》,害怕再次從中讀出這種無力感。

這本書被列為人文關懷的經典典範。既然是讀後感,我就試著從親情、愛情、友情、感恩、奮鬥這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壹些感受。

情感紐帶

在查理逐漸恢復的記憶中,我們看到的是他痛苦的家庭記憶。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沒有這段記憶。想起了壹句話:“人之所以常常痛苦,是因為記性好。”也印證了巴爾紮克說過的壹句話:“人類的悲劇在於,沒有壹絲快樂不是來自於無知。”

我們看到的是查理母親的死和父親對金錢的重視這種悲傷和惡心的行為。然而,我們想過嗎?另壹方面,她的母親為了面子,無論花多少錢,始終堅持要治好查理的病,而他的父親卻理性地面對現實,接受了,始終不同意把查理送到智障兒童學校。他們站在問題的兩個角度,壹個是盡力解決問題,壹個是接受和適應問題。就像壹個得了絕癥的老人,家人分成兩派,不停的吵架。壹方要求,不管花多少錢,都要盡最大努力治愈,壹天壹天繼續。另壹方面,他們認為應該盡量不做無謂的掙紮,接受現實,讓他平靜地離開...我們中有多少人能以“是非”來分辨真相?我們不能。查理的父母壹直吵到分道揚鑣也就不難理解了。雖然查理的媽媽後來變得更“現實”,救了女兒,犧牲了兒子,但我想只有她能理解和體會這種痛苦的無助和煎熬,以至於後來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問題。我們真的很難用“道德”來衡量父母做了什麽。

這種選擇是超越人性和道德範疇的殘酷現實。沒有什麽是錯的,但沒有什麽是對的。

至於查理的妹妹,我更願意相信她對哥哥的輕視和殘忍是因為她童年的自我,單純的自私和自我保護,這也是每個孩子正常心理的正常體現。如果壹個人天生高貴,自我犧牲,那我們還需要教育什麽?我們修身養性是為了什麽?我們需要什麽來促進良好的人格?所有天生的無私,只有弱智查理才能擁有。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我們要不斷地修煉和凈化自己的內心,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找到快樂的源泉。

同時,我也願意相信,長大後,姐姐對哥哥的惋惜、舍不得、依賴都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出於功利的目的,因為,如果是這樣,他和哥哥短暫的交流,應該不是回憶過去,而是展望未來。畢竟血濃於水。人性的惡和人性的善都能被激發出來。刺激惡的方法很多,好的不多。其中之壹叫做寬恕。

面對過去和現在的親人,查理選擇了原諒,他理應得到善意的回報和真情的表達。

不知道哪本心理學書上提到:“愛情是人際吸引的最強形式,是身心達到壹定成熟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所具有的壹種浪漫的高級情感。”

顯然,面對這種高級情感,智商處於巔峰的查理也是無所適從,甚至被他心疼折磨!這充分說明,愛情這種最神秘的情感模式,與智商無關。

壹個人可以成為任何領域的大師,但沒有人可以成為愛情領域的大師。情欲和愛情最基本的區別是,前者是弱智的人和動物所擁有的本能,而愛情是壹種神聖、高尚、持久的高級情感。

作為壹只聰明的老鼠,阿布吉特·農在遇到母老鼠米妮時也表現出了動物的本能。弱智的查理小時候看到裸體女人會有生理反應。當他是壹個大男孩時,聰明的查理尋找它。在回歸智障後,查理依然樂於偷看女人洗澡。

作者通過查理與身邊兩個女人的關系,生動地表達了“愛”與“情”的區別。查理和鄰家女孩費伊是熱情的,所以他們自然、熱情、放松、隨心所欲。然而,它來的快,去的也快。費伊在看到查理逐漸“變傻”後決定離開並逃跑,這種行為太過粗暴,但也正是因為他們。追求熱烈愛情的人,追求的往往是壹種感覺,而不是某個特定的人。更何況,很難說高智商的查理和智障的查理真的是壹個人。鄰家女孩Fay從壹開始就是真的,接近查理是真的沒有目的,離開查理也是真的堅決。面對這種情況,查理沒有難過,反而輕松了,這再次說明他們的感情是建立在取悅對方的激情之上的。

查理和女教授愛麗絲是更親密的愛。他們有多重關系,比如醫生和病人,導師,朋友和愛人。他們互相吸引卻又害羞,確定又朦朧,同時又有激情。雖然查理因為心理問題退縮了,但他也答應了。查理最終拒絕了女教授的好意。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他們之間的這種情感叫做“愛”和“真實”。

但這就是“愛”,我們很難確定“快樂的愛”和“悲傷的愛”,哪個更讓人著迷?也許是後者,可以解釋為什麽那些壹定要讓愛情結局悲慘的藝術作品往往更經典,更感人,更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讓人理解“愛”的真諦。

愛麗絲再次來到門口,但我說走開。我不想見到妳。她開始哭,我也跟著哭,但是我不讓她進來,因為我不想讓她對我笑。我告訴她,我已經不喜歡她了,現在也不想自作聰明了。這不是真的。我還愛她,想變聰明,但我不得不這麽說,讓她離開。穆尼夫人告訴我,愛麗絲帶來了更多的錢來照顧我和付房租。我不想要。我得找份工作。

我走進教室,坐在教室後面我的舊座位上。她看到我,表情很奇怪,問:查理,妳去哪兒了?所以我說,哈羅簡小姐,我今天已經準備好上課了,但是我把我們要用的書弄丟了。她開始哭,跑出了教室。大家都轉頭看我,我發現很多人都不是我以前的同學。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壹些關於慣用手和我變聰明的事情。所以我說,天啊,我這次真的把查理·戈登拼起來了。我在她回到教室之前離開了。

友誼

曾經傻傻的查理,壹直以為這些戲弄他的人是他的朋友,樂此不疲,因為他不太明白尊嚴、羞恥、平等、互助這些詞的真正含義和必要性,但他在面包店的所謂“朋友”,卻把查理當成了“找樂子”的工具,這是壹種表象。其實這些人都是有嚴重自卑心理的人,工作也不入流。他們拿查理當敲門磚,安撫他們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查理變得“聰明”後,這些老家夥們不僅不失望,不嫉妒,反而討厭,完全不能接受。他們曾經的墊腳石被砸在頭上,高高在上,這是這些可悲的人無法接受的。他們最後壹點可憐的自尊被撕得粉碎。

大家想壹想,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我們自己有過同樣的,甚至是微弱的,短暫的感覺嗎?我們在祝福和祝賀別人的時候,有沒有壹點嫉妒,壹點不真誠,壹點自卑?

其實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當查理從智障中恢復過來,當後來的店員欺負他的時候,欺負她的、把他趕走的“家夥們”義正言辭、義憤填膺地站出來,把他當成自己的兄弟保護他,站在他面前。這壹刻,我知道查理得到了他壹直夢寐以求的東西,不管他是傻是聰明。他們從信任智力較低的人轉變為追求較高的自我素質,這是從弱思維到強思維的轉變。我相信他們對待查理的方式會讓他們比以前更快樂,更幸福,更有存在感。

後來,金皮把他那只壞腳拖過來說:查理,如果有人惹妳生氣或者想占妳便宜,就告訴我或者喬或者弗蘭克,我們會收拾他的。我們希望妳記住妳在這裏有朋友。我說謝謝妳,金皮。這讓我感覺很棒。

心懷感激

阿爾吉儂是壹只白老鼠。實驗之所以能在人類查理身上實踐,是因為小白鼠作為先驅成功了。他們已經成為同舟共濟的戰友,他們有著相同的理念——實驗。

顯然,當智商超高的查理面對這樣的侮辱時,他無法接受。他有對人類尊嚴的基本需求。至少,他希望周邊地區和媒體把他當成壹個“人”,而不是科技突破的實驗品或支撐材料。這其實就是醫學上經常提到的“人倫”問題。醫學和科技的突破,本來就是為了大眾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驗和考證來分析論證,這是科學方法論的基本要求。但涉及到具體的生物,老鼠壹般人都能接受,但涉及到貓、狗、猴,就出現了有爭議的“人道主義”聲音,這是最有說服力的壹步——涉及到人,就出現了很多大的“人倫”問題。不管這個人是無藥可救的病人,還是馬上被判死刑的犯人,在個體之間進行不可預知的生物實驗,不僅違背人性,也是違法的。即使他成功了,也會出現主角進退兩難,看起來像個人的尷尬局面。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他確實可以算是壹個典型的成功的實驗,但個人來說,他自然是壹個人,無論是前還是後。然而,人際關系中有壹個尖銳的矛盾。人怎麽可能是實驗品?

難怪查理不忍心說出下面的話:“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學到了很多,”我說,“不僅是關於查理·戈登,還有關於人和人生,我發現沒有人真正關心查理·戈登,不管他是個白癡還是個天才。”“想象壹切,但就是不把我當人看。妳壹再聲稱我在實驗前什麽都不是,我知道為什麽。因為如果我什麽都不是,妳可以成為我的上帝和主人。妳壹直恨我,但信不信由妳,我真的很感激。但是,雖然妳為我做的很精彩,但是妳沒有權利把我當實驗動物。我現在是壹個獨立的人,但查理在走進實驗室之前也是壹個獨立的人。妳看起來很驚訝!是的,突然我們發現我壹直都是壹個人,甚至以前也是,這是對妳信念的壹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妳認為智商100以下的人不值得被當人看。尼姆教授,我相信當妳看著我的時候,妳的良心會感到不安的。”

在上面的對話中,還有壹個關於“感恩”的問題。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應該永遠心存感激。但是,這個不能反過來說,就是妳身邊的人要壹直對自己心存感激。前者是美好的品質,後者是造成他們負面情緒的導火索,因為人們常常會苦惱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物質還可以。其實很多關系就是這麽斷的。在小說中,教授希望得到查理的感激,而不是抱怨。然而,查理覺得自己獲得了高智商,卻失去了人格、快樂、尊嚴等。,就像壹對夫婦給了壹個孩子生命,卻在他生前不斷折磨他。這種生活的意義是什麽?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擁有那顆“感恩的心”?

我們總是心存感激,但是不要對別人要求那麽多,這樣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最後,在陷入“打回原形”的絕望之後,高智商的查理找到了壹種有意義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用所剩無幾的時間為世界、公眾和人類文明進程做出自己的貢獻——分析論證自己的實驗結果,把自己先進的智慧和寶貴的時間奉獻給壹件永恒而有意義的事情。這壹刻,查理的精神和等級都得到了提升。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社會、任何階層都受到尊重和欽佩。

做到了這壹點的查理,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但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以前智障的查理是清潔工,現在智障的查理是為世界科技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清潔工。與此相比,這期間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得失都顯得那麽微不足道。

查理最後告訴尼姆,要教他在別人嘲笑他的時候不要那麽暴躁,這樣他就會有更多的朋友。如果妳讓別人對妳微笑,妳會發現擁有朋友比尖叫更容易。在我想去的地方,我會有很多朋友。還有:如果有機會,請在後院阿爾吉農的墳前放些花。"

我不知道,如果查理“走”在他的好夥伴阿爾吉·農面前,阿爾吉·農會記得,甚至會給查理獻上壹束花,但他肯定不會做出和查理壹樣的決定——用自己寶貴的有限時間為他的夥伴和未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努力

雖然這是壹個悲劇故事,但我更願意接受不斷突破自我,尋求進步,奮鬥的查理。

查理說,我害怕。不怕生,也不怕死,也不怕虛無,只怕虛度壹生,仿佛我從未存在過。

但是我不會放棄...不管他們怎麽想。不管有多無聊多孤獨,我都會保留他們給我的壹切,為這個世界,為我,也為很多像妳壹樣的人,做壹些偉大的事情。

我就要有所突破了。我能感覺到。大家都覺得我的工作節奏和自殺差不多,但他們不明白的是,我正處於清醒的奇妙巔峰,這是我從未有過的體驗。各種想法像煙花壹樣在腦海中迸發,沒有什麽比找到問題的答案更美妙的了。這種沸騰的能量,足以充盈萬物的活力,不會因為什麽而被剝奪。

範外

整個故事也很符合荀少稱贊的《平凡之路》這首歌。就像歌裏說的“我曾經越過山海,我也越過了人海。我曾經擁有的壹切,壹眨眼就煙消雲散了。我曾經毀了壹切,只想永遠離開。我曾經陷入無邊的黑暗中掙紮。我很失望,失去了所有的方向,直到我看到普通…”

在故事中,查理找到了他的母親羅斯。他的妹妹諾瑪看到查理時,激動地趴在查理的肩膀上哭,抱怨這些年和媽媽壹起生活不容易。查理安慰道:“別哭,過了橋就過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溫雅的教條“當妳過橋時,妳就會穿過它”……我以前壹直認為這種想法是非常消極的。誰能保證妳過橋的時候壹定會過橋?

查理寫道:“我讀過壹本關於壹個自以為是騎士的人的書。他騎著壹匹老馬,和朋友們壹起出去了。但無論他做什麽,最後總是被打敗受傷,就像他把風車當龍壹樣。壹開始我覺得這是壹本很蠢的書,因為只要他不是瘋子,他絕對不會把風車當成龍,世界上也沒有巫師和魔法城堡。然後,我記得書裏還有別的意思……”這種感覺就像我看露露的《失去的時間之海》壹樣。“有些故事沒有明說,只是模糊暗示。但我不知道它是什麽。這讓我很生氣,因為我覺得我之前就知道了。但我每天繼續閱讀和學習新的東西,我知道這對我有幫助。”

正如本書扉頁引用的柏拉圖《理想國》所說:有些有常識的人會記得,眼睛的困惑有兩種,它們也來自兩種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們脫離了光,不管是人體的眼睛還是靈魂的眼睛。記得這件事的人,看到別人迷茫無力的眼神,不會隨意嘲笑,會先問這個人的靈魂是不是剛從更光明的生活中走出來,因為不適應黑暗而看不到周圍;或者他只是從黑暗走入光明,被太多的光弄得眼花繚亂。他會認為壹個人的處境和心情是幸福的,會對另壹個人感到憐憫。或者,他可能想嘲笑從幽冥走向光明的靈魂,但這比嘲笑從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