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楊柳壹年四季都很精彩,更不用說春天的楊柳發芽,夏天的楊柳柔嫩,秋天的楊柳嫵媚了。即使在西風吹拂的嚴冬,柳樹也沒有了葉子,但細長的柳樹依然像長滿了毛壹樣懸掛在路邊的水邊,依然充滿了雍容華貴和美麗,依然是壹道美麗的風景。
是的,春天桃花來了,卻只讓人贊嘆十天半月;但柳枝發芽長葉,卻能給人帶來十個月的青澀柔情和無處不在的魅力。所以,相比之下,我更愛柳樹。
“看河邊柳”,即此時大地開始回暖,春天來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可喜的,他們想先呼吸春天的新鮮空氣,先擁抱溫暖的大自然。然而,春天誰最先知先覺?清代詩人袁枚說:“二月春歸風雨,桃花感流年。”北宋蘇軾笑曰: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覺得這些都是詩意的話。事實上,沙漠中的小草和河邊的柳樹最先聽到春天的腳步。桃花是春天的使者,但仔細觀察就會知道,桃花在柳芽綻放後變紅是不爭的物候現象。
當我住在武漢時,我喜歡在河灘上散步。在綠色的懷抱中,放松心情,遠眺浩瀚的江面,看著小船在江面上航行;擡頭望著河對岸的長虹,俯視著路邊的小草,時不時還忘不了拔去垂到耳邊的柳絲。此時我不禁吟起何的《唱柳》:“碧玉扮作樹,萬縷青絲掛毯垂。不知是誰剪開了薄葉,二月的春風如剪刀。”哈哈,多好的壹把剪刀啊,居然剪出了柔媚的柳枝和濃濃的春意!
柳屬植物為楊柳科柳屬植物,是我國的鄉土樹種。其萌芽早,落葉晚,枝條優美,是綠化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而且柳樹耐旱、耐澇、耐寒、耐鹽堿、適應性強,能在各種地理環境中快速生長。種植方法也簡單,只要在有水的地方剪壹根帶芽的樹枝,就能成活。柳樹用途廣泛,可用作建築材料、薪柴、防風固沙、築堤護岸、水土保持等。甚至中醫用柳樹治骨傷,柳枝治風濕、尿濁、黃疸、風疹瘙癢。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柳樹在中國遍地都是。
自古以來,不僅人們喜歡種柳樹,很多智者學者也對柳樹情有獨鐘。重情重義的中國人,從“柳”與“留”的諧音中融入了“仁”、“留”的含義,從諧音中把柳絲的“絲”提升為相思的“思”;我也把離別的情懷送給嬌嫩的柳樹,用柳枝隨風揮手告別,把斷柳插柳解讀為離別的祝願,俗話說“清江邊草,陰園裏柳。回望妳的楊柳,揮手告別妳的眼淚是難以停止的”和“楊柳青青,花兒滿天飛。”柳條斷了,花在飛。請問行人會不會回來?" .
古人不僅唱詠楊柳,也喜歡種楊柳,喜愛楊柳長大後灑下的柳蔭。東晉詩人陶淵明,家門口種了壹排排柳樹,自稱五柳先生。他還在詩中寫道:“我在窗下纏綿,我在廳前。”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謫到當時仍與世隔絕的柳州。他壹點也不氣餒和沮喪,但除了興利除弊,發展教育外,他還發動人民在曠野裏到處種柳樹,通過植樹來改變生活環境。他在柳州去世後,柳州人民為紀念他建了留侯廟,並吟誦了“柳州柳詞史,柳江植樹”,還稱他為劉遲。
唐代詩人白居易每到壹處,都會帶領仆人和家人開渠引水,種柳種花。他在《春榮新居》詩中寫道:“江州司馬日為中州刺史。種滿後院,種在柳蔭面前。”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任揚州知府時,在屏山堂前種下楊柳。他豪情萬丈地寫下了“手植堂前柳,別有幾”的詩句,留下了歐的美名。
宋代文豪蘇軾,主持杭州周知西湖清淤,率眾修築西湖長堤,堤上種垂柳芙蓉,為西湖增添了壹道奇妙的風景:“柳滿長堤,花不謝。”
明末清初的文人蒲松齡,住在山東子洲時,就在自家門前種上了柳樹。他坐在柳下惠,收集路人的民間傳說和奇聞軼事,寫了壹部奇書《聊齋誌異》,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
文人愛柳,武將種柳的熱情不亞於文人。東晉大將陶侃駐武昌(今鄂州)時,在城內廣植綠柳,取名“觀柳”。詩人孟浩然為此寫下了“望五常柳如映陽臺”的詩句。蘇東坡到了鄂州,也吟誦道:“江邊葡萄漲,武昌官柳知是誰栽。”當時的武昌官柳永,成為當時文壇的壹段佳話。
據《宋史》記載,當時的大臣韓琦在河北駐防期間,為抵禦遼兵入侵,曾帶領部下在西山遍植榆樹柳。由於柳樹茂密,遼國的騎兵無法輕易通過。明朝弘治年間,遼東都督玉蓮帶領軍民防備女真騎兵。在遼陽至三寶70余裏、蒲河至鐵嶺80余裏的防線上種了30余萬柳,修築了柳林鹿寨,有效地阻止了女真鐵騎的奇襲。
清朝末年,重要官員左率軍西行,平定阿古柏在新疆的入侵。從小在湘江邊長大的左來到西北大漠,覺得氣候幹燥,毫無生氣,於是有意改變當地的生態。他命令軍隊在行軍時,在適宜的林帶和相鄰的城市裏,沿道路兩旁種植柳樹、楊樹和沙棗,並命名為“道柳”。大量種植這些樹木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比如加固路基、防風固沙、為行人遮風擋雨等。,所以當地人叫它“左”。隨行的楊昌卓還寫了壹首詩贊美:“將軍未舉邊,湖湘兒女滿天山。新植楊柳三千裏,引春風。”時至今日,西北仍有許多“左公柳”,郁郁蔥蔥,枝繁葉茂。
在西藏,根據民間傳說,拉薩沒有柳樹。唐太宗貞觀十五年,* *公主到拉薩,嫁給吐蕃幹布時,從長安帶來許多柳樹苗,種在大昭寺附近,稱為公主柳。由於柳樹生長旺盛,如今的拉薩柳樹越來越多,隨處可見柳枝隨風搖曳,為雪域高原增添了勃勃生機。
不僅百姓愛柳,歷代皇帝也愛柳,愛柳的人也不少。西漢昭帝在禦花園裏種了柳樹,使花園陰涼宜人。《晉書》記載,南北朝時,氐族出身的前秦皇帝苻堅統壹北方後,面對戰亂造成的腐朽蕭條局面,把植柳種樹作為“整理風俗”的大政方針,帶領軍民“從長安到各州,皆樹柳夾道”。
最著名的“愛柳”皇帝屬於楊迪·楊光皇帝。當初,楊迪舉全國之力開鑿大運河。於世南部長建議,柳樹根系發達,遍布各處,可以保護河堤不被雨水淋濕。第二,柳蔭能為百姓遮陽;第三,在困難時期,柳樹芽可以作為食物,使人們渡過饑荒。楊迪下令在運河兩岸的堤壩上種滿了柳樹,使得運河兩岸的綠柳成蔭。心血來潮,還封為楊姓,使享有與皇帝同姓的殊榮。現在很多地方的人還是習慣稱柳樹為“柳樹”。偉人毛澤東在《七律二首寄愁神》中寫過壹句話:“春風柳柳成蔭,六億中國繁華。”
“五月九六九,沿江看柳”是春遊,是壹種釋放心情的享受。此時,雖然乍暖還寒,但總是這樣,寒霸壹步壹步退,暖陽壹步壹步逼近,柳樹的枝條開始變綠。當妳看著吹拂在臉上的寒風中低垂的柳絲,妳也許會體會到柳傲對寒冷的剛毅,或者柳寒對冰天雪地的堅韌。而如果妳突然發現壹棵襄陽柳樹的枝頭上有幾顆凸起的褐色嫩芽,妳怎麽能不突然感到壹種像發現新生命壹樣的興奮呢?哇,春天來了,她沒有遲到!
正是因為在欣賞楊柳的時候,我常常有壹種殷切的希望和期待。所以每次在冬春交替的“五·九六九”時節,我都會去河邊散步,放松壹下冬天的壓迫。雖然低垂的柳枝依舊沈默,但明天,也許會有生命的迸發,綻放。因為,地球煥發了青春;因為,春天的腳步,誰也阻擋不了。
我也堅信,很快,就會有“79河開,89雁來”,很快,就會有“99加19,牛遍天下”。那時,河水潺潺,魚兒在遊動,鳥兒在鳴叫。那時候回來,壹定是郁郁蔥蔥,壹定是壹派欣欣向榮的春景,壹定是心曠神怡的心情...
妳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