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三國演義的全部內容,誰能告訴我,不要省略

三國演義的全部內容,誰能告訴我,不要省略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誌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譯為: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為中國四大名著之壹,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全書簡介

《三國演義》線裝本(廣陵書社)

《三國演義》由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末期開始描寫,至西晉初期國家重歸統壹結束,以魏(曹操)、蜀(劉備,諸葛亮)、吳(孫權)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形成演變,矛盾鬥爭為主線,最後由魏的替代者晉統壹全國,國家重歸壹統。小說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軍事政治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國小說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壹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裴松之註引)《三國誌》裏面的人物眾多,以多個主人公做線索,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以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壹部長篇章回體小說,這是壹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壹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壹定的啟導作用。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即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誌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誌》和裴松之註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誌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倆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時期地圖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壹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壹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壹批叱咤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理智論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生活的那個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室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塑造了壹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羅貫中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畫的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的有曹操、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劉備、趙雲等人。曹操是壹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很善於使用詭計,是壹個十分偉大政治家、陰謀家、軍事家、詩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義胸懷,具有濟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誌,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關羽“威猛剛毅”、“義薄雲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誌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等人和演義中的差別是很大的。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驚心動魄、蕩氣回腸、感人肺腑。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壹講史小說《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壹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壹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部分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不得不說,這其中不無羅貫中的功勞。

第壹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關雲長畫像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壹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壹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裏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壹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徐庶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壹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壹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壹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褚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壹回 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後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蔔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七十壹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城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擡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壹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裏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壹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壹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 第壹百壹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 第壹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壹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壹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壹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壹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壹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壹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壹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壹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1] 第壹百十壹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壹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壹百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 第壹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壹百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壹百十六回 鐘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壹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壹百十八回 哭祖廟壹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壹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壹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壹統書與史實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誌》寫的。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丙辰雜記》提到演義時說“七分實三分虛”,演義裏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 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澄清《三國誌》,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人物進行再評價,胡適、魯迅等革新派學者也帶頭從釋《三國演義》,而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出於澄清真實歷史,再加上毛澤東本人對曹操的個人喜好,還有最近的“學術超男”易中天教授的《易中天品三國》等。新中國學者在改革開放前常繼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關羽等人物解釋,援引《三國誌》駁斥《三國演義》。 張飛的字:張飛字益德,不是翼德。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華雄實際上是死於與孫堅部隊的對抗中。 桃園結義:劉關張沒有結拜,只是情若兄弟。關羽年齡甚至比劉備還大。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畫戟、青釭劍等為虛構。 張飛鞭督郵:是劉備幹的,因督郵拒見劉備,劉備大怒下杖打督郵,並不是張飛所為。 曹操獻七星刀:同樣也是虛構,演義中曹操借獻刀刺殺董卓未遂,實是曹操認為董卓終必敗,連夜潛逃回鄉裏。 孫堅之死:由於只帶幾名隨從追擊敵軍,中了黃祖伏兵,中流矢死於峴山。 陶謙:陶謙為人與史實不符。 關羽徐州誅車胄:也是劉備幹的。 土山約三事:雖然“土山約三事”,但是關羽也是因為劉備家眷的緣故投降。 衣帶血詔:確有此事,但是馬騰是壹個帶有強盜性質的軍閥,攻打李郭不過是私人恩怨。 赤兔馬:赤兔馬在呂布戰敗後,不知去向。並沒有成為關羽的坐騎。 關羽誅文醜:文醜死於曹軍亂軍之中。可能是關羽、張遼或徐晃的士兵所殺。 孫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奴與門客,並非於吉的妖術致死。 過五關斬六將: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沒有經過五關,而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見史書記載。但是,不能否認中途沒有阻攔。 郭嘉遺計定遼東:虛構劇情,郭嘉暴斃而亡,年三十八,沒留下任何計策,此計是曹操自己的計謀。 關羽古城斬蔡陽:還是劉備幹的,地點也並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不多。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徐庶跟隨劉備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及後更當上魏國重臣。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又是劉備幹的,當時諸葛亮並未出山。 諸葛亮火燒新野:歷史上沒有記載,為羅貫中杜撰。 長阪坡趙雲七進七出:歷史上,趙雲只是護送劉備家小撤退,沒有記載七進七出此事。趙雲當時名氣還不大。 糜夫人跳井:正史沒有記載 。 劉琮遇害:獻出荊州後,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並未被殺,後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更遷為諫議大夫。 吳國太:虛構出的壹個人物,孫權之母。 舌戰群儒:只記載諸葛亮面見孫權,東吳主戰派、主和派相爭日盛。諸葛亮只是節使。 周瑜智算蔣幹:實蔣幹赤壁之戰之後遊說周瑜不成。 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沒有參加赤壁之戰。 諸葛亮智激周瑜:應該是周瑜智激孫權。 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時並無此事,孫權於濡須塢之戰中才曾有過類似草船借箭的事例。 苦肉計:確有黃蓋詐降,但苦肉計應無。 闞澤:闞澤為東吳重臣,是受孫權尊重的人物,從未參與過軍事行動。 龐統獻連環計: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孔明求東風:純屬虛構,江東冬至時日,巧有東南風。 赤壁之戰:無論《魏書》還是《蜀書》都記載曹操是與劉備交戰敗退,孫權軍確有參加此場戰役,但難獲全功。實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燒船在後。 周瑜:吳國名將,赤壁之戰結束二年後病死於伐西蜀準備工作途中,與諸葛亮素未謀面。心胸開闊,並非狹窄。三氣周瑜純屬虛構。 華容道:劉備領兵追截兵敗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爭:沒有發生,是周瑜死後魯肅勸孫權將江陵借給劉備。借江陵(當時荊州被曹,孫,劉三人瓜分,孫權並沒有“借荊州”),為了給曹操多壹個強敵。 關羽戰黃忠:劉備征荊南,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 孫劉聯婚: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聯姻,不過在《烈女傳》中確有描寫她投江的記載。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孫權自願的。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無采用周瑜之美人計。 周瑜心胸狹窄:史書記載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風。而與諸葛甚至未曾見面,何來嫉妒之說呢? 三氣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於巴丘。並非被諸葛亮的才智氣死。 三江口臥龍吊孝:吊周瑜是龐統,不是諸葛亮。 周瑜與孔明: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壹帶。 馬超興兵:正與史實相反,馬超起兵在先,令到馬騰遇害。 張松獻圖:應為劉備詢問張松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制了地圖給劉備。 落鳳坡:該為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死去。 馬超戰張飛:是馬超私自寫信給劉備請求投降,並無小說中張飛和馬超大戰兩百余回合不分勝負,後被諸葛亮招降壹事。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總指揮是劉備,法正參謀。 計奪天蕩山:純粹虛構。 定軍山之戰:夏侯淵陣亡於劉備軍夜襲,雖非黃忠陣斬,但是黃忠在這壹戰功勞很大。 曹操殺楊修:楊修並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殺,實際上是曹操撤兵後才殺的,在正史中並無曹操殺楊修後與蜀軍再戰,並被魏延射掉門牙的事。 五虎上將:劉備並沒有封“五虎上將”,只封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為前,左,右,後四大將。五虎上將是因為三國誌中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傳記放在同壹章,後世稱為五虎上將。 周倉、胡班:虛構人物,歷史上沒有記載。胡班可能指蜀漢將領吳班。 關羽單刀會:事實上是魯肅在陣前邀請關羽討論荊州的事情,雙方並沒有達成壹致的意見。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於赤壁之戰已經死了,是壹般的軍醫操刀。 水淹七軍: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關羽運用天時、地利趁水勢挾水軍引兵大破名將於禁,擒斬龐德並率軍急攻。 關羽麥城拒降:未有記載,是被擒後拒降。 玉泉顯聖、追命呂蒙:玉泉顯聖改編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呂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關平:關羽長子,不是義子,隨羽臨軍,三國誌裏只出現兩次名字。 關興:弱冠(近二十歲)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監軍,文武雙全,深得諸葛亮器重。於夷陵之戰後數年死去。 張苞:雖稱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張遵。 糜芳:未見逃回蜀營被淩遲處死情事,夷陵戰後倒有隨賀齊出征魏國蘄春地區的事情。 闞澤推薦陸遜:陸遜在荊州原本就是呂蒙的副手,呂蒙去世之後,自然是陸遜接管東吳西線防務。 夷陵之戰:吳軍五六萬,蜀軍五萬,並非以少勝多,不過吳軍確實士氣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戰中為孫權立了戰功,砍殺馮習等人,死於234年 白帝托孤:劉備臨終是托孤與諸葛亮和李嚴二人,但仍有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八陣圖:八陣圖是諸葛亮所作的兵法圖陣,不是神怪石陣、迷宮。 七擒孟獲:《三國誌》上沒有記載七擒孟獲。但《漢晉春秋》及《華陽國誌》中有說過“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而鄂煥、祝融、孟優、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說所創作。 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壹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戰績分別為:第壹次敗於街亭,第二次配合東吳作戰,攻城不下,但在撤退中斬殺大將王雙(與演義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陰平兩郡成功,並擊敗郭槐,第四次大敗司馬懿,第五次司馬懿不敢出戰,但是諸葛亮病死(此役蜀軍將國境線向前推進了很多,而後姜維北伐又壹次推進)。 推薦郝昭守陳倉的是曹真,不是司馬懿。 司馬懿與諸葛亮:諸葛亮頭三次北伐時,魏軍並非司馬懿統領而是曹真。 失街亭:魏軍總指揮為張郃,非司馬懿。 空城計:街亭戰敗後,魏軍並未對蜀軍進行追擊。諸葛亮只是曾把西縣的民眾與糧草遷移而已。且當時魏軍主將也非司馬懿,真正空城計則是由魏將文聘,蜀將趙雲用過的。 氣死曹真:曹真病死於洛陽。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 火燒上方谷:諸葛亮大破魏軍於鹵城,司馬懿僅以身還保營。《三國誌》未提用何種戰法大破魏軍。陜西鄉野傳說與演義無大異;上方谷,壹說葫蘆谷,疑為鹵城的渾稱。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並非諸葛亮遺計,《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兩軍相近時,蜀將姜維和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做勢佯攻,司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軍入谷然後發喪。當時在各地就傳開了“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笑話。 魏延反叛,被馬岱誅殺:魏延與楊儀不和,在諸葛亮死後不服從調遣,相爭失敗後被殺。在諸葛亮生前魏延得到重用,亦無“逼成反骨”之說。 九伐中原:事實上姜維北伐多達十壹次,其中勝敗均等。而八次北伐的過程大多屬於虛構。 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邊,把陳倉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