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身體太弱,不敢和野蠻的孩子玩。我媽還禁止我和他們壹起跑來跑去,跳來跳去。小時候從來沒有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我在哪裏,我總是優雅的。所以家鄉的長輩都說我長得像紳士,就叫我“唯先生”。
這個外號叫出來以後,大家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毛先生,既然有了“先生”的名號,我也只好裝成“先生”了,頑童們也跟著不動了。有壹天,我在家門口和壹群孩子在“拋銅錢”。壹個老壹輩的人路過,看到了我。他笑著說:“毛先生也扔銅錢嗎?”我羞紅了臉,覺得作為壹個“紳士”太失落了!
大人鼓勵我裝紳士,我也沒有玩的能力和習慣,而且因為我真的很喜歡讀書,我這輩子也沒享受過兒童遊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和奶奶都會去田裏“督割”(頂田旱澇保收,收成最好。佃戶每次讓地主鋪谷子都來監督割,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
十壹二歲的時候,活潑壹點。我居然和壹群同學組織了壹個戲劇班,做了些木刀竹槍,借了些假胡子,在村場裏演戲。我經常做諸葛亮、劉備之類的文學作品;只有壹次我模仿史文恭,被華容道的箭從椅子上射了下來。這是我最活潑的事。
在這九年裏(1895-1904),我只學會了兩件事:閱讀和寫作。在寫作和思考(閱讀文章)方面,我們得打下壹點基礎。但是其他方面沒有發展的機會。
有壹次在我們村,我是“壹個朋友”(八都畈五個村叫“五個朋友”,每個村每年輪流做王子會,叫“壹個朋友”)準備王子會。有人建議送我去前村的昆曲隊學吹笙或者吹笛子。族裏的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身邊五個朋友。所以我失去了學習音樂的唯壹機會。
三十年來,我從未握過樂器,對音樂壹無所知。我仍然不知道我是否有學習音樂的天賦。更不可能立誌學畫。我經常用竹紙覆蓋小說書籍的石版畫,臨摹書中的英雄之美。有壹天,王先生看到了,挨了壹頓臭罵。抽屜裏所有的照片都被找到並撕掉了。所以我失去了學習成為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看書,也給了我壹點人生的訓練。在這壹點上,我的老師是我慈愛的母親。
每天天壹亮,我媽就把我叫醒,叫我穿上衣服,坐起來。我不知道她醒著坐了多久。她看到我醒了,就告訴我昨天做錯了什麽,說錯了什麽,讓我承認錯誤,好好學習。
有時候她會跟我說她爸爸的所有好處。她說,“妳必須永遠追隨妳父親的腳步。我這輩子只認識這個完整的人。妳要向他學習,不要從他屁股上掉下來。”(股票下跌意味著丟面子,出醜。)當她談到悲傷時,她經常會流淚。直到天亮,她才給我穿上衣服,催我去早教。
學校大門的鑰匙在王老師家;我先看了看校門,然後跑到老公家敲門。先生,家裏有人從門上遞出了鑰匙。我接過來跑回去,打開門坐下來看書。十天出來,八九天第壹個開學。直到我丈夫來了,我才回家吃早飯。
我媽媽對我最嚴格。她是壹位慈愛的母親和嚴格的父親。但是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打我。我做了錯事,她只看著我。當我看到她嚴厲的眼神時,我嚇壞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我醒來,她才教訓了我壹頓。罪行是嚴重的。她等到夜深人靜,關上門,先責備我,然後懲罰我,或跪下,或絞我的肉。無論懲罰有多重,我都不允許哭。她沒有拿她兒子出氣來讓別人聽。
壹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耍,只穿了壹件背心。那時,我母親的姐姐,於穎阿姨,住在我家。她怕我冷,就拿出壹件小襯衫讓我穿上。我拒絕穿它。她說:“穿上吧,天冷。”我隨口回了壹句:“娘(爽),什麽!老子不是老子。”
我剛說完這話,壹擡頭,就看見我媽從屋裏走出來。我迅速穿上襯衫。但是她聽到了這句輕浮的話。夜深人靜的時候,她讓我跪下,給了我很重的懲罰。她說:“失去老子妳多驕傲啊!好說話!”她坐在那裏氣得發抖,不讓我睡覺。
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我不知道我揉進了什麽微生物,但是我患了壹年多的眼疾。醫生來了又走,總治不好。我母親既後悔又焦慮。聽說她的眼睛可以用舌頭舔掉。壹天晚上,她叫醒我,她真的用舌頭舔了舔我生病的眼睛。這是我嚴厲的老師,也是我慈愛的母親。
我媽23歲守寡,後媽當家。此生之痛,我的笨筆寫不出萬分之壹。家裏經濟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操作調度。大哥從小就是個窩囊廢。他抽鴉片,賭博。當他拿到錢時,他跑了出去。用完了就回家提建議。他看到香爐就賣了,拿出了錫茶壺。
我媽請了我們家長輩幾次,給他定了月租費。但他總是缺錢,到處欠煙欠錢,到處賭博。每年除夕夜,我家總有壹大群討債的人,每人提著燈籠,坐在大廳裏不肯走。大哥已經避免出門了。大廳裏的兩排椅子上坐滿了燈籠和債主。
我媽進進出出,做年夜飯,感謝竈神,給壓歲錢什麽的,就好像從來沒見過這群人壹樣。半夜,差不多“關門”了,我媽從後門出去了。壹個鄰居來到我家,每個債務人開發了壹點錢。作惡多端,這群討債人壹個個打著燈籠出去了。
過了壹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媽從來沒罵過他。而且因為是元旦,她的臉上從來沒有流露出任何憤怒。這樣的過年我已經過了六七次了。
小姑是最無能最無知的人,小姑是最能幹最小心眼的人。他們經常吵架,但因為我媽的好榜樣,他們從來沒有公開打過架,罵過對方。他們生氣的時候就是不說話,不回答,把臉拉下來,很難看;二嫂生氣的時候臉色發青,更加怕人。
他們生我媽氣的時候也是這樣。壹開始不知道這個,後來漸漸學會了看臉。我漸漸明白,世界上最惡心的是壹張憤怒的臉;世界上最骯臟的事就是把妳憤怒的臉給別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我媽為人大方,脾氣好,又因為是後媽,所以對什麽都比較上心和包容。大哥的女兒只比我小壹歲,吃穿總是和我壹樣。我和她有點小爭執,總是很痛苦。我媽總是責怪我,讓我什麽都讓她做。
後來大嫂和二嫂都生了兒子。他們生氣的時候就打孩子,罵孩子來泄憤。壹邊打,壹邊用尖銳刺痛的話語罵別人。我媽只是假裝沒聽見。有時候,她會忍不住,悄悄走出門去,或者去鄰居嫂子家坐壹會兒,或者走後門去鄰居家聊天。她從不和她的兩個嫂子吵架。
每個嫂子生氣的時候,經常十天半月天天進進出出不休息,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孩子泄憤。我媽只有忍,人性難耐,我行我素。這壹天的黎明,她沒有起床,輕輕地哭了。
她沒有罵任何人,只是哭著找老公,哭著說自己很慘,留不住老公照顧她。當她第壹次哭的時候。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來勸她,她不肯活。這時候總能聽到前廳(二嫂住前廳東房)或者後廳(大嫂住後廳西房)有門開著,壹個大嫂走出房間去廚房。
沒過多久,小姑子來敲我們的門。我打開門,她進來了,手裏拿著壹碗熱茶。我媽慢慢不哭了,伸手去拿茶碗。
小姨子站著勸了壹會兒才退出。她沒有提到任何人,也沒有提到十天半月的怒容。可是,誰都知道,泡茶的嫂子,永遠是那個氣了十天半月的人。奇怪的是,在這壹聲喊叫之後,至少有壹兩個月的平靜和安寧。
我媽對別人最善良最溫柔,從來沒說過傷感情的話。但有時她也很堅強,不會受到任何人身侮辱。我五叔是個遊手好閑的浪人。有壹天,他在煙店抱怨說,我媽家裏有事總是找人幫忙,大概也總是對他好。
這句話傳到了我媽耳朵裏。她氣得大哭起來。她邀請了家裏幾個人,給五叔打了電話。她當面問他,她給過誰什麽好處。直到吳大爺公開認錯賠罪,她才罷手。
我的青春是在母親的教訓下度過的,受她影響很大。我在14歲的時候離開了她(實際上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
我壹個人在這茫茫人海中二十多年,從來沒有人管過我。如果我學會了壹點點好脾氣,如果我學會了壹點點對別人的好,如果我能原諒和體諒別人——我得感謝我慈愛的母親。
擴展數據創建背景:
這篇寫於1930的文章,是作者中年生活經歷的回憶。胡適的母親馮順弟是舊社會傳統的“母親形象”。23歲喪偶,她守了23年。在經歷了生活的痛苦和折磨後,她於46歲去世。馮順弟寧願受窘,也要為胡適讀書,處處想著她的兒子。她是壹個註重智力投資的開明母親。
1918 11月,經歷了守寡的艱辛,離開了人世。胡適小時候失去了父親,母親用瘦弱的身體撐起了整個家庭。在家裏,母親扮演著慈母嚴父的角色——不僅要把母愛傾註到孩子身上,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還要嚴格控制孩子,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這壹切,在胡適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記憶。
現代著名學者、作家胡適的作品。《我的母親》是壹篇自傳體散文。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回憶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關愛以及與家人和諧共處的過程,展現了母親對自己的愛以及善良、寬容、充滿活力的性格,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這篇文章沒有花裏胡哨的文字,也沒有華麗的比喻,語言簡潔流暢,顯示了白話文的美和魅力。?
胡適母親對胡適的教育是嚴而寬,寬容而不放縱。這種方法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讓胡適有了是非感,學會了承擔責任。如果妳犯了錯誤,妳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胡適的母親並沒有直接給胡適灌輸多少知識,但她重德,以身作則,總是鼓勵兒子壹心壹意讀書,督促他有所成就。文章經過修改,並入《中國中學》中文版。
胡適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但“從不在別人面前”罵胡適或打他,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是既有價值又重要的。母親對胡適人格尊嚴的維護,使他在人生道路上昂首闊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犯的任何錯誤,母親都不放過。胡適說了些輕佻的話,晚上大家都安靜了,胡適的母親就罰他跪下,狠狠地懲罰他。
"她坐在那裏氣得發抖,不讓我睡覺。"這樣的點點滴滴,對於孩子行為習慣、言行舉止的養成,無疑會形成良好的自律。母親在壹個大家庭裏和家人相處,有包容,有隱忍,有溫柔,有善良,也有刻板,固執,在原則問題上從不讓步。
母親絕不會容忍有損人格尊嚴的事情。我媽媽是我人生的第壹任老師。她曾以身作則地教導和影響胡適,讓胡適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孩子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構建成長模式,這樣的“榜樣”比任何高標準的說教都有更大的影響力。胡適在母親的提醒、催促、關懷、懲罰中,壹點壹點明白了做事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他在母親的為人處事中培養了自己的氣質。
有人說媽媽是學校。母親用她純潔的心靈和正確的榜樣,教導和示範做人的道理,滋潤孩子的心靈,影響孩子的美德,使孩子的壹生受益。
本文有寫作秘訣,進壹步探究會發現,作者在寫母親對胡適的影響時,是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或情境來表達的,這就是細節。
胡適把自己最真實的感情浸透在簡單的細節裏,比如:“每天黎明,母親叫醒我,叫我穿上衣服,坐起來。我不知道她坐了多久。”“我媽23歲守寡,後媽當家。這種人生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萬分之十二。”
如果換個角度想,作者沒有把每壹件事都描寫得那麽詳細,只是把每壹件事都簡略地提了壹下,每壹件事所用的筆墨都平分秋色,沒有描寫具體的事物或細節,其表達效果可想而知。
人不壹樣,當然事情也會不壹樣,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自己寫作的源泉。壹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的素材來源於自己的生活,感情是不能捏造的。只有熟悉才能讓它真正感人,只有熟悉才能產生對它的深刻理解,發掘它的價值和意義。
角色背景:
胡適(1891 12 17—1962二月二十四日),男,曾用名黑,字西江,學名,後改名宜。思想家、作家和哲學家。惠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和領導新文化運動而聞名。
小時候在老家的私立學校讀書。19歲,以官生身份考入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北京大學教授。1918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壹起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從創作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差異,倡導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多德、莫泊桑、挪威易蔔生的部分作品,率先進行白話文學創作。1917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第壹批新詩。
五四運動後,他與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從“問題與主義之爭”入手,主張改良,使他從“二十年不談政治;20年沒有政治。在1920代理《努力周刊》,1930代理《獨立評論》,1940代理《獨立時報社》。
1938 ~ 1942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1939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北京大學校長從1946到1948。1949去美國。1952年返臺,1957年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死於臺北。
胡適壹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證、教育和紅學等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壹)、《嘗試集》、《白話文學史》(壹)、《胡存》(四集)。他最大的學術影響是倡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方法。
胡適的哲學思想不在於胡適本身提出的學術觀點,而在於他在思想史上的開拓性和深遠影響。胡適是使中國傳統哲學真正步入現代化進程的第壹人。
是胡適於1919年2月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第壹卷)第壹次突破了中國傳統史和思想史幾千年來原有的概念標準、規範和通則,成為範式的變革。
這次改革確實起到了示範作用,起到了先導作用。它不僅對當時的學術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也影響了梁啟超、顧頡剛、郭沫若等壹批學者。即使在今天,在接下來80年的風風雨雨中,依然被人們所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