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政治,首先是對最高統治者康熙的影響。其實九子奪權之前就有當事人了。九子奪嫡期間,各方首領自然會找諸侯聯手。諸侯們就是靠這些預先存在的官方黨勢力來爭取楚君的位置的,官員們支持諸侯是為了康熙以後有個好靠山,前提是必須成功,如果失敗了,那幾乎就是他們政治生涯的終結。沈重的成本和豐厚的回報,自然會讓黨爭更加激烈。比如兩派,珀爾索特圖,都有自己扶持的諸侯。在太子成年之前,他們可能壹般都在打架,但是當太子和大哥成年之後,就更加激烈了,甚至影響到了國家的穩定。比如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的時候,珍珠利用索特圖不在的時候打擊其實力,索特圖可以說是對珍珠的各種手段。康熙自然不能容忍,最後肱骨二臣之壹被革職。這裏是早期關於太子的黨爭,可以說對清朝震動很大,兩位叱咤風雲的大臣結束了政治生涯。同時,這壹事件也讓康熙對黨爭極為反感。所以經過太子黨的鬥爭,康熙基本上是零容忍,壹旦發現,馬上下地獄交人。比如對13哥的封殺,對名聲極高的8哥的嫌棄,可以說太子和哥哥的第壹次黨爭,其實讓清朝的政治變得緊張起來,但是康熙壹直保持沈默,他要做的只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沾滿了肉。但是,這個時候只有梅看出了康熙的心思,在保持低調的同時,只要是自己的差使,壹定要做到滴水不漏,顯示自己的才華,這樣梅才沒有因為自己的才華而讓自己脫穎而出,才沒有因為自己的低調而淡出康熙的視野。所以當時黨爭對政治的影響第壹點就是黨爭的人會落後,但是很少有人看得出來。第二,對政治環境的影響。到了晚年,康熙處理政治事務的能力其實因為中風而下降,很多大事還是要看大臣們的意見。早年黨爭是良性的,大家只是政見不同。但後來,在太子的介入下,黨爭愈演愈烈。大臣們甚至以黨爭為榮,變得唯唯諾諾,嚴厲打擊其他黨派的人,提拔和庇護自己黨派的人。如此慘烈的政治鬥爭,確實影響了政治穩定,甚至民生、軍事等國家大事。
然後我們可以談談軍事。可以說,九子罷官也是對軍方的種種制約。比如將軍王在西北時,後方補給恰好是年羹堯、雍正的手下。這件事不言自明。沒有糧食,軍隊再多也沒用。不過年羹堯是康熙派來的。也許這個時候,陰還不是康熙的人選,所以他自然派年羹堯去阻止陰本人在康熙。
最後是民生,其實康熙末年民生不如以前了。由於政風轉變,朝廷黨爭激烈,官員升遷的階梯不再是政績。自然地,他們都關心爬上王子的家庭,以獲得高官的薪水。再加上康熙當時已經被黨爭搞得焦頭爛額,無暇處理貪官汙吏,以至於貪得無厭無處不在,自然民生狀況就會大打折扣。
以上是九子奪位對當時政壇民生軍事的壹些影響,完全是原創,忘了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