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①<;名>;氣息;呼吸時進出的氣。《莊子·逍遙遊》:“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動>;呼吸;喘氣。《柳毅傳》:“當閉目,數息可達矣。”
③<;動>;嘆息;嘆氣。《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長息曰。”
④<;動>;休息。《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⑤<;動>;止息;停止。《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
⑥<;動>;平息。《與朱元思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⑦<;動>;通“熄”,熄滅。《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鄰裏***救之,幸而得息。”
⑧<;動>;增長。《莊子·秋水》:“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⑨<;動>;繁殖;繁育。《趙威後問齊使》:“是助王息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⑩<;名>;子女,特稱兒子。《陳情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⑾<;名>;利息。《原君》:“此我產業之花息也。”
息男親生兒子。
息女親生女。
2. 《息爭》文言文翻譯息爭》參考譯文:
從前孔子的學生,有的長於德行,有的長於政事,有的長於語言,有的長於文學。粗俗的有樊遲,狂妄的有曾點。孔子的老師,有老聃,有郯子,有萇弘、師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已有子桑伯子。仲弓詢問子桑伯子,孔子贊許他辦事不煩瑣,等到仲弓懷疑子桑伯子力事太簡單,然後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話正確。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貢問道:“孔子的門生,多麽混雜啊!”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
至於孟子,卻發表他的見解說:“如今天下的主張不屬於楊朱派,便屬於墨翟派。”“楊朱、黑翟的學說不消滅,孔子的學說無法發揚。”“能夠用道理來反對楊、墨的,也就是聖人的門徒了。”當時的人因此認為孟子喜歡辯論。雖然不確切,然而好辯的苗頭,便從此開始了。唐代的韓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學者的稱贊。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陽程頤和四川蘇軾的學派之爭,有朱熹、陸九淵學說的差別。洛派的門徒,以排斥蘇軾為本事,贊同朱熹學說的人,以詆毀陸九淵為能耐。
我認為天地間的陰陽二氣化育萬物,變化無窮,那麽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從壹個方面概括罄盡。從前曾參理解孔子的學說“用壹個基本觀念來貫穿它”,親身力行進入;子貢也“用壹個基本觀念來貫穿它”,卻認為是從博學廣識而得到。以後人的眼光來看,子貢是正確的,曾參是錯誤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們中間進行區別,他的學說本來可以對這些兼容並包啊。
所以痛恨楊朱、墨翟,是因為他們目中無父母無君上;排斥佛教和道教,也是因為他們拋棄君臣關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沒有兄弟夫婦,用這樣的人生方式來追求他們的清凈和不生不滅。假如他們不至於此,我又為什麽偏偏要詆毀他們呢?強盜來了,開箱子掏口袋搶東西,逼我們扛著戈矛追擊他們(意即抵抗他們);穿著我們壹樣的衣服,讀我們壹樣的書,(這樣的人)我必定尊敬他們,對他們親愛都來不及。如今卻同室操戈,在門內爭鬥,這不是可以停止嗎?
不曾深入研究別人言論的對與錯,發現別人與自己的見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這種態度不能夠用來評論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同,稍有長短大小的差別,就罵別個不是人,難道不是錯誤的嗎?
居高臨下,便不至於發生爭論,因為他不能夠與我較量,至於才力相當,唯恐自己不能取勝,於是辯論就紛紛發生。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種不同的流派學說,認為都不曾超出自己的大道,所以他們的胸懷寬廣有余。胸懷寬廣有余,對於事物就能無所不包,這就是孔子偉大而排斥異已的原因吧。
3. 王守仁息訟的文言文翻譯王守仁息訟
原文
壹友與人訟,來詰.是非,陽明曰:“俟.汝數日後。心平氣和,當為汝說。”後數日,其人來,曰:“弟子此時心平氣和,願賜教。” 陽明曰:“既已心平氣和,又何教?”
註:陽明:王守仁,明朝人,字伯安,曾築室故鄉陽明洞中,故世稱王陽明。
譯文
壹天王守仁的壹個朋友有對別人進行訴訟,王守仁說:“妳等數日直到心平氣和時再來和我說。”過了幾天那人便來了說他已心平氣和了所以前來受教。王守仁說妳都心平氣和了還來幹什麽。
4. 息庵翁傳 文言文翻譯息庵翁,名叫誌求,字文健,息庵是他的別號。他的先人是江西清江縣人,後來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到了蘇州,就在蘇州安家了。息庵翁的祖父貽令先生因為擅長書法而在吳中很有名。息庵翁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在他祖父身邊磨墨,伺候祖父寫字,仿著祖父的字體寫字,字寫得很有精神且遒勁。他祖父非常驚訝,就教授他寫字的方法。息庵翁為人清廉、正直,不符合禮法規定的不說、不做,親朋好友都特別尊敬他。
息庵翁特別喜歡看書,壹旦知道別人有好的古籍善本,就馬上去借閱。他把自己的小屋裝飾好後獨自居住,在桌上點壹爐香,放壹瓶水,早晚抄錄借來的書籍。然而息庵翁心中有雄心壯誌,為自己不能及時有所作為而感到羞恥,聽到秋風就不禁為這蕭瑟所感染,馬上扔掉筆站起身來,在屋子裏來回走動。等心情平復後卻又繼續抄書,最後也只是在家中郁郁不得誌,他在雍正四年去世,被安葬在黃山。息庵翁由壹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的子孫都很貧困,他的墳因此得不到修繕兒破敗,墳周圍種的樹也很少,後人也很少去拜祭,但是息庵翁壹生所抄錄的書籍卻都完好保存。
5. 稱的文言文意思chēng
①稱量;衡量。《漢書枚乘傳》:“夫銖銖而~之,至石必差。”(銖、石:皆重量單位。銖:壹兩的二十四分之壹。石:壹百二十斤。)
②舉;舉起。《詩經七月》:“~彼兕觥,萬壽無疆。”(兕觥:犀牛角制做的酒杯。)
③稱贊;贊許。《原毀》:“彼雖能是,其人不足~也。”
④稱述;稱說;說。《屈原列傳》:“上~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
⑤稱作;號稱;稱為。《陳涉世家》:“乃詐~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⑥聲稱。《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病,不欲與廉頗爭列。”《賣炭翁》:“手把文書口~敕。”
⑦呼;呼喚。《馮諼客孟嘗君》:“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萬歲。”
⑧揚名。《馬說》:“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也。”
chèng
稱量輕重的器具。後作“秤”。《淮南子?時則訓》:“角鬥~。”
chèn
①相當;相配。《傷仲永》:“令作詩,不能~前時所聞。”
②適合;符合。《與妻書》:“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心快意,幾家能彀?”
稱兵舉兵;興兵。
稱貸借債。《鹽鐵論?國病》:“富者空藏,貧者~。”
稱舉舉薦;贊揚。《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高素小賤,陛下幸~,令在上位,管中事。”
稱觴舉懷祝酒。
6. “息”字在文言文裏是什麽意思“息”字在文言文裏的意思如下: ① 氣息;呼吸時進出的氣。
《莊子·逍遙遊》:“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 呼吸;喘氣。
《柳毅傳》:“當閉目,數息可達矣。”③ 嘆息;嘆氣。
《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長息曰。”④ 休息。
《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⑤ 止息;停止。
《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 知識延展: 1.原文:《孔雀東南飛》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黃泉***為友。***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1.譯文: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娘家,她發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壹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後,也吊死在自己家裏庭院的樹上。
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這樣壹首詩。 孔雀朝著東南方向飛去,每飛五裏便是壹陣徘徊。
“我十三歲就能織出白色的絲絹,十四歲就學會了裁衣。十五歲學會彈箜篌,十六歲就能誦讀詩書。
十七歲做了妳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傷悲。妳既然已經做了府吏,當然會堅守臣節專心不移。
只留下我孤身壹人待在空房,我們見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漸疏稀。每天當雞叫的時候我就進入機房紡織,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就能在機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還故意嫌我緩慢松弛。不是我紡織緩慢行動松弛,而是妳家的媳婦難做公婆難服侍。
我已經受不了妳家這樣的驅使,徒然留下來也沒有什麽用處無法再驅馳。妳這就稟告公公婆婆,及時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7. 古文孑息什麽意思應該是
子息
?[zǐ xī]
在古文中含義(通常指他人的)兒子。
(1) 子嗣,兒子。
恭之子息長大,為之娶婦,買田宅產業,使立門戶。《三國誌·蜀誌·張裔傳》
寡妻無子息,破宅帶林泉。唐賈島《哭孟郊》詩
雖然咱有家私,我這眼前無壹個子息。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壹折
老身年逼桑榆,又無子息,止靠著半子終身。清李漁《奈何天·媒欺》
(2) 泛指兒女。
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贅。郭沫若《山中雜記·芭蕉花》
(3) 借貸的利息。
崢丘之戰,民多稱貸,負子息,以給上之急,度上之求。
《管子·輕重丁》郭沫若等集校:“錢分母錢子錢,見《周語》下。‘子息’即《周禮·小宰》《註》所謂‘貸子’。”
(4) 孳生蕃息。
猗頓,魯窮士,聞陶朱公富,問術焉。告之曰:‘欲速富,畜五牸。’乃畜牛羊,子息萬計。北魏賈思勰《序》
8. 古文中"息媯" 啥意思"息媯" 意思是:息媯是壹人名。
春秋時期陳國人,生卒年不詳。陳國先祖曾為舜的後裔,世居媯水,後以此為姓。
文王滅商後被封在河南舞陽壹帶。息媯應為陳國公主,無名無字,嫁息侯而稱息媯。
1、“息媯”事跡:她貌美如花——“目如秋水,臉似桃花,修短適中,舉動生態。”從能查到的典籍考證,她天生麗質當屬事實,但美到何種程度卻不得而知。
2 、“息媯”簡介:息夫人,姓媯,春秋時期著名的美女之壹,出生於陳國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陽),陳莊公之女,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息媯歸寧探親時(壹說出嫁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
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楚文王借機俘獲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
危難時刻,息夫人甘以壹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以驚人膽嫁入楚國,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貲倍加寵愛,在楚國別都穰邑(今鄧州西南隅)建造壹座紫金山,並鑿修建桃花洞。
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廟宇樓榭,山旁泉水潺孱,為之絕勝。她愈加精進,成為文王的賢內助,休養生息、儲備重臣、重視教化、嚴治後宮等許多建議被文王采納。
文王死後,傾力輔佐太子熊惲,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 3、典故: 息國亡國後,息侯被俘後成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息夫人在楚宮中備受寵愛,三年的時光壹晃就過去了,息夫人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但卻始終不發壹言,楚文王十分納悶,壹定要息夫人說出道理來,息夫人萬般無奈,才淚流滿面地說道:“吾壹婦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語呢!”轉瞬秋風送爽,桂子飄香,楚文王興高采烈地出城打獵,預計兩三天後才能回宮。
息夫人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處私會自己的丈夫,兩人見面,恍同隔世,息夫人邊哭邊說:“妾在楚宮,忍辱偷生,初則為保全大王性命,繼則為想見大王壹面,如今心願已了,死也瞑目。”。
9. 斷句息糾紛的文言文富人張老翁沒有兒子,招贅壹個女婿在家。後來他的小妾生了壹個兒子,取名叫壹飛。壹飛四歲時張翁去世。張翁病重時對女婿說:“小妾生的兒子不能繼承我的財產,應當給妳們夫婦。妳只要養活他們母子兩人,使他們不致餓死填埋於溝壑,就算積陰德了。”於是拿出壹張契據,上面寫道:“張壹非我子,家財盡與吾婿,外人不得爭奪。”(意為:“張壹不是我的兒子,家財全給我女婿,外人不能爭奪。”)女婿於是把契據掌握在手裏,壹點也不懷疑。
(若幹年)以後張翁小妾所生之子長大成人,到官府控告,要求分財產。女婿把契據呈遞給官員,官員於是置之不理。後來,壹名奉皇命出巡視察的官員來到這裏,妾所生之子又去控告,女婿仍然前去提供證明。出巡視察的官員於是改變契據的句逗,讀道:“張壹飛,吾子也,家財盡與。吾婿外人,不得爭奪。”(意思是:“張壹飛是我的兒子,家財全部給他。我女婿是外人,不能爭奪。”)出巡的官員說:“妳們父親和嶽父明明說‘我女婿是外人’,妳(當女婿的)怎麽還敢把他家產業據為己有呢?他故意用詭詐的辦法把‘飛’寫成‘非’的原因,是顧慮他兒子年幼,恐怕被妳所害罷了。”於是將富翁的遺產斷給妾生之子。人們都稱贊這契據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