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中,全場封鎖的嚴峻形勢和生死攸關的緊張感在影片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表達,影片也沒有再現劉清被逼入絕境的悲傷、無助和絕望的處境。頻繁的笑聲在不經意間消解了緊張的節奏和小人物面對大災難的無力感。這部小說完美地處理了這種落後感。正是因為他的無奈和敵人的步步緊逼,他身後的朋友和陌生人的幫助才變得更有價值,人性的善良和溫暖才得到充分發揮。只有穿過無底洞的黑暗,才能感受到耀眼而溫暖的光。
我認為影片中對劉清和怯懦這兩個人物的刻畫是壹個巨大的失敗。根據原著的描述,劉清這個角色英俊、善良、誠實,但他也睿智而敏感。尤其是在被追殺的開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居然變了。他糾結於信與不信,善良的天性讓他習慣了相信,但眼前的誣陷和追殺讓他不得不保持懷疑。相比之下,我覺得衙門大叔在電影中對楊柳的刻畫更像是壹個頭腦冷靜的傻老頭(老是往《南極料理》裏跳)的感覺,缺乏原著的機敏和小心翼翼的防範。
其次是刀客的形象,其實小說中的刀客形象是非常獨特和吸引人的,但是電影首先弱化了作為壹個恐怖的連環殺手的角色,其次大大增加了歡樂感。這兩個操作對這個人物的多面形象塑造是致命的。其實在小說中,cut man的形象並不是單純的好人或者壞人。可以說黑白兩道他都踏足了。他最初以殺人犯的身份出現,但後來他幫助劉清打擊邪惡勢力,甚至犧牲了。結尾,樓主父子的出現,證明了他可能遠不是我們想象中那種喪盡人性的殺手形象。小說似乎在暗示,我們可能是另壹棵柳樹,另壹個被那些“深思熟慮”的輿論迫害的人,他們都只是被政府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推到風口浪尖的支持者。
看了這個故事有多震撼,看了電影有多失望!這個故事真的可以拍成流暢酣暢淋漓的大片,也可以讓小人物在命運大齒輪的追逐下逃跑更加驚心動魄,給人壹種緊張感。到最後,陌生人無條件伸出援助之手,會更加震撼。就像黑暗中突然鑿出壹道光,溫暖和希望源源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