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主要闡述學術範圍內壹些比較大的概念,比如“XX主義”;從主角的角度看壹些現實問題
其中,強烈進行的事件是“民族主義”,所以都是“愛國主義”,但在天龍八部和鹿鼎記中,介於“和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主要是表達壹些價值觀。
古龍:主要闡述我對人生和武俠的理解。其實古龍更像是武俠世界裏的壹個人。他通過武術來描述他的想法。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只有誰的意誌更堅定更強大;當然,故事中的懸疑風格是金庸故事中絕對沒有的。他將懸疑與武俠、懸疑與人物完美結合。比如壹些陷阱和招數,可以直接傳達壹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這也是古龍描述和激活人物的常用方式。
總的來說,金庸更“大眾化”,把所有的問題都擺在桌面上描述,把所有“官方”的意見都表達出來。主角都比較藝術。古龍更“小資”,把自己的問題都描述出來,把我的意見都表達出來。主角們更“個性化”。
武術-
為什麽把金庸和古龍當成大家,從來沒有感覺讀者有相似的風格?因為金庸對武功的描寫重在“實”,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壹些概念,比如“內功”(其實和道家所說的煉氣、煉靈、復空的概念類似,佛家也是如此)和“步法”(著名為淩波微步,典型指八卦、易經之類的概念),但金庸的武功是實實在在的,兩者是有區別的。
古龍的武功更神秘。楚留香、陸小鳳、李尋歡等主流武術都沒有什麽武功秘籍,少數經常出現的武功秘籍也很神秘。武術的基本組成部分,即“內功”和“外功”,在古龍的小說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古龍的武功永遠是“意誌與信念”。誰強誰就贏,贏不贏都和武功有關。而且“秒殺”這個概念在古龍的小說中比較常見。如果“秒殺”不成功,“成為人”的可能性有很多,更多的是與“玄機”、“意誌”、“理念”有關。
綜上所述,結果是古龍小說改編的電影成功版本很少,即使改編成都市電影或電視劇,劇情變化也很大,而金庸的電影基本不變,更勝壹籌。主要是金庸“實”,古龍“虛”;
如果要比喻的話,金庸更像孔子,古龍更像莊子。雙方的理念和價值觀完全不同。
梁羽生,看過的作品不多,只有幾個是《雲海玉弓緣》《冰川女神》《七劍》。連白發魔女都沒看過,但梁羽生的作品更接近傳統武俠和新武俠的過渡。很多事情都在嘗試,而且很生硬,可能受傳統武術影響很大。劇情和文筆都不是很真實的“新武俠”;反而因為時期的原因,他的很多作品都影響了金庸和古龍,所以拿他和金庸、古龍比有點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