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家雅克·德裏達的名作《明信片》中,以壹種諷喻式的筆法敲擊著網絡電信時代精神文明的暮鐘。與我們壹樣,他也是通過鍵盤敲打出來的那些文字,也許是他的輪椅令他的屁股坐立不安又或是屏幕視覺引發的疲勞綜合癥,人壹痛苦,就會有哲學式的思考。
我不知我的輪椅怎麽了,在我敲打關於網絡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了德裏達,想起了明信片。我沒有確切地讀懂那本小說所要表達的是什麽,但我知道我們身邊的很多物事,壹如明信片壹樣,不知什麽時候消失了,而另壹些東西在時代的門縫中擠了進來。在我坐車經過海邊的壹座山莊的時候,看到了壹個廣告標語:走近自然,品味人生。字很大,天高雲淡海水藍的背景,引人註目。我知道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走近自然,而是向另壹個迷城走去:網絡。
在我的網絡生涯裏,我看到了很多人都在網絡裏掙紮、浮沈,在那群浩浩的隊伍中,這其中也有我自己;聽到過不少人都在叫著戒網,然後,壹個ID消亡,另壹個ID重生,人來人往,我知道他們還是躲在網絡的另壹端。網絡生命力的頑強在於可以重生,正如蟬蛻壹樣,當厭倦了壹個自己(ID)的時候,另壹個自已(ID)又產生了。它的生命過程經歷新奇——激情——平淡——疲憊——厭倦——消亡——憩息——重生等幾個階段而循環不息。對於網絡中的每壹個人,我們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屬於自己的熱鬧與舞臺。這象極了那些漂泊旅行者,對壹個地方熟悉到乏善可陳沒有感覺的時候,他們又開始啟程了。不同的是,這樣的行走,更方便更容易也更令人誘惑。俄國有壹篇小說是《不穿鞋的行走者》,說的是出行是需要扔掉很多精神包袱的。相比於網絡,人困在現實中,因為生存、責任、社會的目光等因素,因而難以成為壹個真正的行走者。
很多時候,網絡既象壹片森林,又象是沙漠。森林中千奇百怪叢草蔓生,當我們途經森林的時候,我們抵抗不了新奇而又刺激的誘惑,我們為眼前出現的從末有過的各種景象而感到欣喜萬分,而忘了自身所處的環境。我們以為自己抓到了很多東西,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只不過是壹片沙漠,走進來易,走出去難。
我們都在同壹個方向迷失。壹九九九年,我的壹個朋友因沈迷於網絡而最終導致輕度精神分裂癥後,寫下了這壹句,壹首詩歌的開頭:“我讀到了壹種憂傷,感到壹陣陣的心悸,這樣的情緒迅速的燃燒起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年,更多的人在網絡中走不出來。千不該萬不該不該上網來的感慨聲,此起彼伏,也許,他們只是壹時的情緒抵觸,壹時的牢騷發泄。而靈魂卻仍在網絡中遊溺,無法自拔。的確,這是壹種迷失,是以忘卻時間、青春、家庭、理智甚至愛情、婚姻為終極目標。這樣的迷失是悄無聲息的,在下意識裏,由不得妳抵抗或者疑慮。
壹個時代產生了,壹種精神正在消亡。伴隨著壹些東西的消失另壹些東西正在滋生。網絡三分天下,在這個宏觀的超時空的縱坐標系中,很多人的靈魂都被釘在三點上:遊戲、聊天、論壇。當壹大堆人群走向同壹個終極方向時,總會有壹些回頭者搖旗吶喊:給他們壹把照妖鏡!
精神依附在網絡何處?沒有人能給出照妖鏡。尼采說,上帝死了。因此人類只能對自己負責,每個人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
二、遊戲——是從虛擬走向真實,還是從真實走向虛空?
壹直在想,是什麽使人們沈迷於遊戲、樂此不彼呢?
青年文摘裏有壹段話,說的是人過了三十後,就要承認自己平凡。不要再老想著自已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創出壹片天地來。先不論這段話有多少道理,事實上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壹些想法,夢想著自己的不平凡。蘇州病人在虛擬日記中寫過壹段文字:在壹個充滿誘惑和欲望的都市裏每個人都無法再回復到曾經的平靜中去,說做到平靜與無欲則是很虛偽了。平靜只是視覺外觀上的,搭建文字的架構再精巧也還是映射了我們內在的虛弱真相。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生活總是平淡的,如壹杯白開水。生活的無聊,恰巧是在於沒有故事發生;當真正有故事來臨的時候,也許痛苦與疑惑也接踵而來,這真是要命的生活矛盾。而遊戲的魅力,就是在於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故事”,讓我們身臨其境,卻又不必擔心那些“發生的故事”會給我們帶來負加的痛苦與壓力。雖然,人們沈迷於網絡遊戲,總有各種不同的理由,卻離不開前面所說的大前提。這就象哲學命題“生存權”與“發展權”壹樣,沒有了“生存權”,也就談不上“發展權”了。
由大前提而衍生出來的各種小理由,也就比較好理解了。壹種是體驗人生的觀點。現實中的閱歷畢竟比較少,為了增加閱歷豐富人生,而讓自己撞得頭破血流,又得擔風險。沒有多少閱歷的人,總是會被人嘲笑的。看來,網上遊戲是最佳選擇了,當然,最初玩的時候,也許只不過是好奇心的驅使。網友蒼桑說“在遊戲中看人性,更直接壹些”。所謂直接,就是在現實中妳也許看不到的場面、人性的糾纏、人性的善惡爭鬥,在遊戲中卻能壹壹看到。這就象小說,尖銳的矛盾沖突是通過集中的故事表現出來的。角色扮演者都知道,再惡,也不能跳出屏幕給真實的人捅上壹刀踹上壹腳;再善,也不用花錢或者給自己帶來多少損失。於是,善與惡在網上得到了無限制的膨脹,滿足了人內心的各種欲念,上演著壹幕幕悲歡離合劇。當壹件事物沒有底線標準的時候,就會向極致發展。正因為遊戲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所以,人們才會去盡情的體驗,過把癮也不會死。曾壹度沈迷於遊戲的江月說“遊戲人生,人生如戲,有時在這些遊戲中能更深刻的體會到。但也有很多遊戲之外的東西,能增長見識,豐富情感體驗。”要在遊戲中體驗精彩,就得投入,不投入也就什麽都體驗不到,壹投入,就易著迷。曾聽到壹個故事,說的是網吧老板看到有壹個年輕人在上網的時候,失聲而哭。老板問他發生什麽事了,青年人答道,他在遊戲中的愛侶被仇敵追殺而亡。呵,多麽“珍貴”的淚水,多麽“真摯”的感情,真夠投入了。
另壹種則是在遊戲中獲得壹種心理平衡,尋找壹種認同感。譬如,成都晚報曾有壹篇文章《傳奇幫主“巨款”保王位》,說的是成都網絡遊戲玩家揚“胖子”,“胖子”是他的諢名,曾經是成都壹家非常有名的公司的副總。因為玩風靡壹時的網絡遊戲“傳奇”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面對著記者的采訪,他仍然堅持說:“如果我能夠在行會林立,有幾十萬人參加的混戰中獨占沙巴克城,我就是壹個優秀的將軍;如果我能夠長期堅守這個代表榮耀和權力的城市,我就是壹個最優秀的國王。”他在網絡世界中帶領“部下”企圖找回現實中失落的輝煌。這位網絡中的絕頂遊戲高手,曾經在現實中憑雙手打下壹片天地,只是打天下易,守江山難。不久之後,他的業績急轉直下,令他疲倦不堪。當接觸到遊戲後,在網絡中重新拾回到他的信心與榮譽。後果則是,他的妻子與他離婚,公司開除了他。有人問他,這壹切為的是什麽?他回答的是:“夢想。”夢想,如此崇高的字眼。這個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詞匯,卻在網絡中重新散發出“光芒”。
有人說,在網絡中,更能發揮出壹個人的潛能。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很輕易地就能在某壹個“領域”成功。在壹個喧嘩而又浮躁的年代,很多人都需要獲得壹種認同感,期望著眾星捧月的光環。在通往“夢想”的山巔,人的本能是避開壹條荊棘橫生的路,而選擇捷徑。而網絡遊戲,正是這樣的壹條捷徑,在遊戲中,可以過壹把英雄主義的夢,或者當壹回令出必行的霸者。在縱橫網絡遊戲的同時,向眾人昭示著自己的智慧與才智。
遊戲,是從虛擬走向真實,還是從真實走向虛空?對於體驗人生的來說,他們的答案或許會偏向於真實。只是他們忘了,壹切的人性判斷,是不能基於壹個虛假的前提的。人的內心,永遠是在善與惡中兩種方向左沖右突。很多時候,網絡中的壹切,只不過夏娃受了蛇的誘惑。而後壹種在網絡遊戲中獲得成功感的人,只不過是在逃避現實。人類是最善於欺騙自己的動物。當壹個受了欺騙的人高叫,“不,我決不再相信什麽了”,他的確是在相信著自己的“不相信”。呵,很滑稽,是不?
古人有過壹句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人在快樂的時候,人在沈迷的時候,是不願意睜開眼來看看的。只願就這樣子壹直下去,哪怕是墜落。直到冰冷的現實將自己拉回地面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的壹切,只不過是壹場空。抽壹把單刀,縱橫壹回蝴蝶翻飛溪口的江湖,歲月卻漂白了白發。
三、聊天,沈迷於語言的泡沫
看過壹部默片,即無聲電影。其中有壹個鏡頭,象壹根細針壹樣擊打著我的神經末梢:那裏面的人在瘋狂地舞動著手勢,無序而混亂,都在竭力地表達著壹些什麽,卻淹沒在人潮中。這是壹個孤獨的時代,也許每個人都有壹種表達的欲望,無聲的或者有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聲音在人潮車流在淹沒,希望有人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可悲的卻是現代的人群都有壹種相似的“豪豬心態”:在冬天的時候,壹群豪豬因為怕寒冷,就會相互靠近而取暖。擠得太緊,豪豬身上的刺就會彼此刺痛得嚎叫起來,於是豪豬們就會在痛時相互走開。過不了壹段時候,豪豬因冷又相互走近。這樣的過程是不會停止的。
網中人是不是豪豬?恐怕是有些相象的。網絡裏的聊天,不但解決了人類渴望交往的內心欲望,它的優勢在於每個人都可以戴上壹層面具。壹般而言,聊天的對象也許不在同壹個城市,不在同壹個單位,不在自己現實生活圈子的範圍內,在傾訴內心的時候,就不會擔擾這個人將自己的內心隱密說出去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而且網絡的聊天,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語言習慣,它不僅可以無限制的制造語言垃圾,發泄內心淤積的情緒,而且,只要我們願意,從各種名著或者各種經典影片中摘抄壹些對話,每個人的言語都可以變得,風趣幽雅,妙趣橫生。壹些平時在現實中口訥的人,在網絡中也能滔滔不絕,舌燦蓮花。
網絡的聊天,不但可以解決渴望交往、排遺孤獨無聊,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必去擔心聊天對象的後備輸送。隨便去哪個網站,隨便從oicq上找幾個人,人總有孤獨的時候,總有相似的壹面,因此也總有談得來的時候。當對壹個聊天對象產生厭倦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象現實中那樣麻煩,只要隨便打幾個字,或者將此人從oicq上刪除,就從此天各壹方。誰也見不到誰的表情。
有了以上所說的網絡聊天的種種優勢,因著人的孤獨與寂寞,因此很多人都沈陷在聊天中。大凡是沈迷過網絡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壹群稱兄道弟呼姐吆妹的人,因壹時的契合,在聊天室中高談闊論、談笑風生、互吐心事直至東方曉白,方意興蕭索。語言泡沫的產生,是借助於壹定的情境的。在那情那境,無可否認,絕大多數人都是真情實意的。人類的沈迷某壹物事,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在渴望著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欲望驅使。越是真實越是美好的時候,人類也就越會放松自己,壹任自己如此沈陷下去。卻不明白,壹切的真實與美好,都具有時效性,都只是短暫的壹刻。沒有壹種節制與限定,事物就會變味。這就正如網絡聊天,當長久的沈陷之後,回過頭來時,這樣的語言,只不過是壹堆任人拼搭的褪了色的積木。更刻薄壹些,就是王鴻生教授所說的“豈不是壹場即興表演,壹片虛張聲勢的叫嚷?”
曾經寫過壹篇《十四萬字的愛情》小說,講述的就是因聊天而陷於網戀的故事。在語言泡沫中沈溺而掙紮。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表達,卻又不知在表達壹些什麽,也許這就是被壹些學術專家評定的“失語”時代。沈迷而又無法自拔的人,往往是缺少對壹種事物的深刻認識,治標不治本。在《交往者自白》中有壹段話令人深思:害怕孤獨的人總喜歡尋求交往,但交往並不能壹勞永逸地克服,有時反而加深了孤獨,它驅走的往往是寂寞。
四、論壇,披著文化的外衣壹路狂奔
網絡時代,在文化的路上,狂奔的人是很多的。
參與過壹次網絡文學是否會取代傳統文學的辯論,我笑言網絡文學是穿著小馬褂就以為可以引領壹個時代的新潮流。網絡文學君臨天下的時代會不會到來,這是壹個末知數,可以看到的卻是不少人壹心撲在論壇中上九天攬月下五海捉鱉。網絡論壇的出現,無疑是在時間的灰燼中點燃了很多人的作家夢,栽培了無數前仆後繼的文學青年。當然,不是在論壇裏混的每壹個人都想成為壹個專業寫手。其中,有些人也只是灌灌水,表達自己的壹些看法結交壹些朋友或者純粹是為了消磨時光。
論壇的自由導致了網絡文化繁榮與泛濫。人們在此逗留,完全是因為,發表什麽文章,再也不需要如過去步入聖堂壹樣艱難險阻。也沒有多少編輯對這些文章掐頭去尾。壹經發表,立即有人隨聲附和,大聲贊好。怎麽說文章也算是人家自個兒的“孩子”,有棒有贊,心裏面就會變得舒坦。大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無人不識君的欣喜心情。前面說過,每個人都有著社會的群體認同感。表現在論壇方面,就是求得壹些點擊率。希望自己的文章壹貼出去,鼠標就蜂擁而至。且時不時的要回頭來看看有些什麽人回了壹些什麽話,能不沈迷嗎?俗話說,在林子裏呆久了,也會來幾句鳥語。剛來論壇的新手,也許只是看看文章,然後就發現,哦,原來文章是這麽寫的。再過壹段看得多了,心中不免納悶,咦,原來文章還可以這麽寫。慢慢地自己就開始寫那麽壹豆腐塊的文章,呵,原來文章真的是這麽寫的。我也可以寫啊,還不比別人差嘛。壹個新時代的網絡寫手就這麽誕手了。
文章叫好叫壞,眾人的目光掃視之下,契合了自己的心情,自免不了有人來相和。再說了,壹如網友二泉所說,在網上貼點文字本來就只花錢不掙錢,妳看了還要說幾句風涼話,妳還有沒有良心?其實,在論壇,大多人也只不過是混了壹個熟臉,晃得久了,也許會有這麽壹幫子人跟著轉著,陽光也跟著燦爛起來。要離開的時候,也就有難舍難分之感,更多的人是流連忘返樂不思蜀了。
對於論壇,其中有些部分與聊天是相似的,都是隸屬於於文字的交往。壹種是即興式的表演,壹種是經過了修飾巧扮描眉畫目隆重出臺。人們往往認為這些是觸及了靈魂的深處,以為在荒蕪的沙漠中找到了珍貴的水源,卻不知網絡恰巧是靈魂的吸盤,越陷越深。在文字交流熱鬧的背後,在印象的視網膜沖擊中,我們任自己沈浮、夢遊。這是壹群精神的盲者,失語癥患者,已想不起生活究竟為何物記憶丟失者,壹群鬧夜驚的人。
五、結束篇——戒網難,難於上青天
據說,人已被逐出自己的家園了。但人真的被逐出家園了嗎?人們把自己創造的壹個隱喻當成了真實,結果倒是真正地失去了它。——節選自王鴻生語。
和朋友閑聊時說起網絡,她說,再也找不到比網絡更好玩的地方了。是的,正如壹句很通俗的話:網絡很精彩也很無奈。在網絡中,壹生中沒有遇到過的,壹年中有可能全部遇上了。只要願意花上時間、精力,就可以在網上扮演任何壹種角色。也許正因為網絡好玩,也因為網絡允許人消亡、重生,因此才有了戒網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人們可以選擇生存於網絡的任何壹種形式:聊天、遊戲、論壇。壹個地方厭倦了,又可以轉移到另壹個地方。壹段時間累了,又可以消隱積蓄力量再重生,尋回當初的感覺。當人們找不到壹片更好玩的地方更吸引人的事物時,就會流連忘返,就會沈陷於其中。為寂寥的鞭子所抽子,出沒於壹座看不見的虛擬的城市中,恍若壹個癲狂獨舞的精靈,尋找遁身的法門。
曾經寫過很多篇關於網絡的文章,也戒過網,並反反復復。在壹篇《告別網絡的歲月》中寫道:在網絡裏所有的孤寂與內心裏的欲望都被喚醒,卻找不到壹個出口,所有的傷痛被壹層壹層的剝開卻得不到醫治的方法。在妳完全進入net這扇充滿誘惑與美麗的門後,有壹天妳不得不回歸現實時,妳才發現通向平凡幸福世界的門壹扇扇在我面前關上了,發現自己其實被放逐在了孤寂的荒野裏,周圍是冷硬的銅墻鐵壁。
也許只有走過,才會真正的保持與網絡壹定的距離,才不會沈陷在網絡裏任自身沈浮,才不會放棄身邊的事物,卻把手伸向壹個虛擬的世界。沒有信念的人,總是會跟著自己內心的欲念而走,飄飄蕩蕩,浮遊於世,而有信念的人,卻在荊棘中前行。生活中的幸福是什麽,壹直沒有人能告訴我們。但有壹點可以肯定的是,如叔本華所說的,學會適當的節制與控制自己,能有效的幫助我們敲響生活的幸福之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