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淪》簡介:
小說寫的是壹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愛上了壹位日本的少女,卻因為積弱的民族造成的自卑而不敢表白,最後只有自殺。
故事的主人公是那樣地熱烈而多情,那樣地脆弱而敏感,同那些把辮子盤成高高的富士山的留日青年相比,《沈淪》中的“他”是那樣堅決地拒絕麻木不仁,那樣堅決地求索靈魂的終極。
郁達夫的中篇小說《沈淪》,描寫的是壹個患憂郁癥的留日學生走向沈淪的故事。全文***八章。
2.故事背景:
在清朝末年,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那時東渡求學的愛國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雖然東渡,卻不是去尋訪救國的道路的,封閉孤獨的生活加上長期壓抑的青春的沖擊,使他不免憂郁竟至於性格扭曲的發展,最後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瑣沈淪,以至於才21歲的他就要走向自裁。
在自裁前,他還有壹段血淚交加的的哽咽:“這幹燥的生活.......祖國啊,祖國啊,我的死是妳害我的,妳快富起來,強起來吧,妳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裏受苦呢...”
3.小說影響:
1921年郁達夫出版了他的第壹部小說集《沈淪》,短篇小說《沈淪》是這部小說集中最可註意的壹部作品。這部小說集立刻遭到上海文藝界最猛烈的攻擊。
在壹個道德至上的社會裏,郁達夫完全無視社會道德觀念的存在,決然寫出了被病態情欲所折磨的青年的心靈。更何況小說還大膽地描寫了偷窺,描寫了手淫,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又怎能不被觸怒?
在新文學的大星當中,郁達夫是較多地被談論然而卻是較少地被理解的壹位作家。他曾經是五四時期最卓有名望的小說家,也曾經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壹位名士,當七、八十年前,郁達夫的名字是很能讓新潮的女學生心跳的。
但時至今日,文學青年們大抵願意親近沈從文、親近張愛玲,郁達夫的小說、散文,都受到冷落,相比之下,他的舊體詩詞還被不時論及。在某些學術刊物上,偶爾還能看到對郁達夫的評述,然而,即使是這些研究者也從來沒有嘗試去理解郁達夫的靈魂。無論是在生前還是身後,郁達夫都註定了要與寂寞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