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小說集《吶喊》、《流浪》、散文集《晨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墳》、《熱風》、《蓋華集》。
人們稱之為“文思閣”。光緒七年(18865438+25九月0)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省紹興市會稽縣東長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年輕時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於1898改名為周樹人。1902年赴日本公費學醫。他原本在仙臺醫學院學醫,想親手治病救人。後來由於戰爭,他改變了作家的行為,從事文藝工作,希望改變民族精神(見《吶喊》序言)。1905-1907參加革命派活動,發表《摩羅詩論》、《文化偏見論》等論文。在此期間,我奉母親和妻子朱安之命回國結婚。1909年與哥哥周作人合譯《外國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廣州和紹興任教。1918年,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出版。1927與許廣平女士結婚,生下壹男,名為周海嬰。有三個侄女。1936 10 6月19在上海病逝。其作品被收入《魯迅全集》、《他的作品》、《魯迅書信集》,各種由魯迅編輯修訂的古籍被重印。後來在1981出版了《魯迅全集》(* * *十六卷)。2005年,《魯迅全集》(十八卷)出版。他的作品主要是小說和散文,其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最為著名。魯迅的幾十篇小說、散文、詩歌、雜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祝福》、《阿q正傳》、《藥》等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同時,他的作品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包括英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受眾。
以筆代戈的魯迅,戰鬥壹生,被譽為“國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總指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的壹生
中國是現代偉大的作家和翻譯家,新文學運動的創始人。育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壹個破敗的封建家庭。年輕人受到進化論的影響。
1902赴日留學,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改變民族精神。1909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委員,在北京大學和女子師範大學任教。
1918年5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第壹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對吃人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前後,他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沿,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
在1918-1926期間,先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墓》、《熱風》、《流浪》、《野草》、《晨之花》、《花蓋集》、《花蓋集續》等專輯,表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其中,發表於192112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之壹。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當局通緝,南下廈門大學任教。1927 1去了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壹二事變”後,他壹怒之下辭去了在中山大學的壹切職務。其間,我目睹了青年中也有非革命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他們深受影響,完全放棄了進化論的幻想。1927 10到達上海。
從1930開始,魯迅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同盟、中國左翼作家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政府的迫害,積極投身革命文藝運動。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在文藝界積極參加抗日民族統壹戰線。1927-1936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散文,收錄在《剛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調北調》、《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等。魯迅的壹生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領導和支持“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文學團體。主編《全國新報副刊》、《莽原》、《奔跑》、《萌芽》、《翻譯》等文學期刊;對青年作者的熱情關懷和積極培養;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引進國內外名畫和木刻;他收集、研究、整理了大量的古典文獻,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老的文化遺產,編著了《中國小說史略》、《中國文學史大綱》、《唐宋傳奇集》、《舊事筆記》。
1936 10 6月19死於上海。
老照片之壹——魯迅在中山大學
1926年秋,中山大學文學院原院長郭沫若隨軍北伐。中共中央廣東省委書記陳延年建議中山大學中央組織當時在廈大的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魯迅接到邀請電報後同意去廣東。中山大學,廣東區委學術委員會副書記畢磊,中山大學黨支部書記徐文雅被責令公開聯系魯迅。
魯迅於1926年8月離開北京前往廈門大學。沒過多久,他就覺得廈門和仍被軍閥統治的北京壹樣“不幹凈”,是個沒救了的地方。因此,他欣然接受了中山大學的邀請。他給許廣平的信中說:“建立戰線,攻擊舊社會。”魯迅與許廣平相識於北京女子師範學院,友誼萌芽於書信往來到思想交流,1925正式確立戀愛關系。許廣平是廣州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廣州任教,被迫辭職。她加入中山大學擔任助教。魯迅收到許廣平的信,告訴以色列右派勢力也很囂張,進步勢力被排擠。魯迅在船上的回答是:“有些小顛簸,但不是海上顛簸;海上的風浪比這險惡多了。"
1927 65438+10月18魯迅抵穗後,出任CUHK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消息傳開後,遊客蜂擁而至,他開始接觸各行各業的人。作為CUHK學生代表,畢雷看望了他,並送給他《中國刊物指南》、《人民周刊》、《少先隊員》,魯迅熱情接待了進步學生。魯迅拒絕了學校當局的歡迎會,但在5438年6月+10月25日下午,他在畢雷的陪同下,參加了CUHK九派雪寶模學生會為他舉行的歡迎會,受到熱烈歡迎。CUHK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朱家華也作為校方領導上臺致歡迎詞,說了幾句奉承話。魯迅在講話中說:“剛才朱先生說我是革命家,也是軍人。我覺得其實不是。我不認可朱先生的那壹套。”“如果我是革命軍人,我就不該來廣東。我應該在北京或者廈門打黑除惡。我為什麽要來這裏?因為這裏是‘革命策源地’,聽說廣東是個可怕的地方,而且是紅色的!”魯迅說,他只在廣東的大街上看到很多標語,沒有看到什麽可怕的東西。他還壹語雙關地說:“照我的眼光來看,廣東跟舊社會比起來沒什麽特別的。我感覺就像紅布標語裏寫的白字,‘紅配白’,我對革命感到有點不安!”
魯迅在廣州過的農歷新年,欣賞的南國風光,除夕看的花市,國民黨權貴的宴席請柬,全部以“不辦酒席”三個字退回。報紙上各種以借他到廣州為題的文章都保持沈默,別有用心的記者邀他“猛烈抨擊”廣州的缺點。魯迅冷冷地回了壹句“對當地情況不熟悉,覺得沒什麽可攻擊的”,繼而引來“老頭”之類的謾罵。魯迅沒有還手之力。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準備開課的教學事務中,說要為中山大學“盡綿薄之力”,“把CUHK的文科搞得像樣壹點”,出考題、安排作息、發通知、評分、放榜,每壹件事都自己做,馬不停蹄。應香港進步青年的邀請,他還在香港發表了《無聲的中國》和《老調重彈》兩場演講,許廣平擔任他的粵語翻譯。對於廣州的政局,他見識過“深綠深紅”的復雜。他冷冷地觀察著。用許廣平的話說,“他想找到敵人,他想看到壓迫來臨,他想觸摸傷口的鮮血。等待機會終於到來。”期間,他在CUHK社會科學研究會發表演講,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廣州人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它可以成為革命或反革命的源泉……”
3月1日,中山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魯迅應邀發表了關於讀書與革命的即席演講。他說:“至於那個軍閥,黃埔軍校的學生已經攻擊他,把他打倒了。但是沒有人向壹切舊制度、宗法社會的舊習慣、封建社會的舊思想開火!”“中山大學的青年學生應該用他們所學的東西作為攻擊他們的武器——這是大學青年的責任。”3月,他與陳延年進行了另壹次秘密會晤。
4月8日,他應邀來到黃埔軍校,發表了《革命時代的文學》的演講,說:“中國目前的社會狀況,只是地面上的革命戰爭。壹首詩嚇不走孫方川,壹槍就把孫方川吹走了。”他“似乎認為大炮的聲音比文學的聲音好得多。”魯迅與廣州的飲食文化市場接觸頻繁,頗有好感。在他給朋友的信中,他提到了廣州的“食物很貴,但材料很好”。據《魯迅日記》和《魯迅書信》記載,他在廣州9個月去過的茶館、飯館有20多家。為了給愛讀新書的進步青年提供條件,他和孫福元在曹芳街租了幾間空房,開了壹家北新書店。3月25日至8月15,成為魯迅先生與熱愛文學的青年人聚會、談論文學的場所。魯迅從中山大學辭職後不久,書店倒閉,剩下的書低價送給* * *和書店。交接的時候,魯迅開始打包帶,還了80塊錢,歇業了。然後,我興高采烈地邀請幫我的年輕人到“妙奇香”茶館吃飯。導師和“老板”親自下鍋喝酒,有說有笑,場面熱鬧。還有人以為是婚宴。
北伐取得了壹個又壹個勝利。4月10日,魯迅在白雲樓公寓聽到廣州人民上街遊行,慶祝北伐軍攻克上海、南京的歡呼聲,寫下了《慶祝南京、上海光復》壹文。他敏銳地提到“慶祝、謳歌和陶醉於革命是好的,但有時會使革命精神變得滑溜溜的”。他直言不諱地警告說,要防止“革命精神滑薄,以致消亡,然後又是復興。”魯迅的預言被兩天後的上海四·壹二政變和五天後的廣州四·壹五政變所證實。事件中,中山大學被突擊檢查。當天下午,魯迅冒著狂風暴雨,趕回CUHK參加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緊急會議。他在會上提出,當局不要回來繼續搜查,努力營救被捕學生。朱家華憋了壹句:“這是‘黨校’。凡是在這裏工作的,都要服從黨和國家的決定,不能再有異議。”魯迅開門見山:“朱先生,被捕的學生犯了什麽罪?”朱家華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魯迅尖銳地問:“既然不清楚,為什麽在座的各位都要服從他們的決定?”會議未能做出決定,魯迅憤然離去。他趕來營救學生,並捐款慰問被捕學生。但中山大學圖書館前貼出通知,將數百名學生和教職工開除公職。魯迅以辭去中山大學壹切職務來抗議。校方也曾試圖用他的名聲來裝點門面,被魯迅拒絕。CUHK當局拉不動魯迅,反目成仇,把每壹個接近魯迅的人都稱為“魯迅派”或“絲綢派”,竭力孤立魯迅。魯迅識破了羅誌反動指責的詭計,堅持留在廣州從事創作和翻譯。他說,“如果我壹離開中山大學就離開廣州,我想我會被排擠。”來訪的年輕朋友們懇切地勸他去別的地方。魯迅說:“他們不是造謠說我逃到漢口了嗎?現在到處黑得像烏鴉,我不去也去不了。如果妳走了,對他們來說不就只是謠言了嗎?”他在白雲樓燈下完成了唐宋傳奇的編撰,並在碑文中悼念被害的革命青年。
7月16日,魯迅在許廣平的陪同下,在智勇中學做了壹場讀雜談的講座。他告誡中學生,壹定要“用自己的眼睛讀這本活書”,“多接觸社會,讓讀的書活起來。”7月23日,在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夏季學術講座上,發表了關於魏晉風度與文章、醫藥與酒的關系的演講。他說起司馬懿陷害對手的方法,話鋒壹轉。他說,比如反對革命的軍閥,在革命勢力變強的時候掛起了藍天白旗,要為總理舉行紀念周。“三民主義”的信徒不去,就不會被指責為反對“三民主義”,而巧妙地打擊了反革命兩面派。9月27日,魯迅、許廣平登上“山東”號輪船,離開廣州前往上海。
在廣州,魯迅度過了八個月零九天。他在復雜的環境中堅持寫作,編輯了舊作《野草·晨花》,繼續翻譯《小約翰》,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劍,編目了唐宋傳奇,撰寫了《中國文學計劃史》,從古文字到漢代的司馬遷。他甚至還寫了多篇散文,編成《剛集》,記錄了他在廣州期間的足跡和思想轉變的過程。《剛集》的題詞,可以算是對他在廣州歷史意義的壹個總結:這半年來,我看到了很多血淚,但我只有百感交集。眼淚擦掉了,血消失了;吐蕃人又樂了,用鋼刀軟刀;但是,我只有“雜感”。甚至當“百感交集”被“放在該去的地方”時,我也只是“而已”!
魯迅軼事
言語軼事
名人總是被邀請去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的演講引經據典,妙趣橫生,經常被掌聲和笑聲所包圍。有壹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京師範大學邀請他做了壹個題為《文學與武力》的演講。有些同學在報紙上看到很多攻擊他的文章,這對他很不公平。他在講話中說:“有人說我這次來北平是搶飯碗,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很快就要‘東山再起’了。”這句話立刻引來會場壹片笑聲。
戀書情結
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就與書籍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壹生省吃儉用,買了許多書。他通常很愛護書籍,總是在閱讀前洗手,當書臟了的時候會仔細地清洗。他還自己準備了壹套工具,訂書補書什麽的都懂。壹本舊書,經過他整理後,往往呈現出新的面貌。他通常不輕易把他的舊書借給別人。如果有人借書,他寧願買壹本新書借給別人。
標點費
眾所周知,標點符號在文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很醜。但在那個年代,出版行業很少註意標點符號,付稿費的時候,往往從字數裏扣,稿費不給。有壹次,魯迅被要求給壹家出版社寫稿。因為他提前發現出版社沒有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所以他的稿子裏沒有標點符號。。
編輯看了稿子後回信,以斷句難為由,要求魯迅加標點符號。魯迅回答說:“作者加標點符號分隔段落和章節是必要的,所以標點符號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這種情況下,標點符號還得算字數。”出版社無奈采納了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成文字支付稿費。哈哈!
胡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就努力學習。少年時就讀江南水師學堂,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授予他壹枚金質獎章。他馬上把它拿到南京鼓樓的大街上賣了。然後他買了壹些書和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天冷,晚上看書受不了的時候,他就摘壹個辣椒放在嘴裏嚼,弄得額頭冒汗。就這樣,他堅持學習。經過努力學習,他終於成為了中國著名的作家。
煙罐可以趕走貓
魯迅晚年來上海專事寫作,五十多歲還童心未泯。有壹次,魯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作,外面的貓不停地叫,屢次打斷他寫作的思路。魯迅當即拿起手邊的五十個鐵皮煙罐,壹個壹個向可惡的貓開火。
戲弄間諜
有壹次,魯迅在上海街頭閑逛,身邊總是跟著壹個小特務。當然,這對於魯迅來說是常有的事。魯迅故意把他當成乞丐,淡定地轉過身,遞了壹個銀元:“買菜。”
有趣的發型
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教書時,有壹次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不認識魯迅,看他衣著樸素,就想他肯定沒什麽錢,剪頭發也不正經。對此,魯迅先生不僅怒不可遏,還在講道理後隨意拿出壹大筆錢給他——遠遠超過應付的錢。理發師喜出望外,臉上立刻洋溢著歡笑。過了壹會兒,魯迅又去理發了。理發師見此,喜出望外,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他的臉上寫著謙遜,他做得“緩慢而小心”。沒有做完飯,魯迅沒有表現出他的慷慨,而是掏出錢來,壹個壹個地數給理發師,沒有多給壹分錢。理發師不解:“先生,上次妳是那樣給的,今天怎麽這樣給?”魯迅笑了:“上次妳地理粗心,我給了妳壹些粗心的分;這次我是認真地理的,我會認真的給。理發師非常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