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是日本中世紀長篇現實主義小說。女作家紫式部寫於20世紀初。全書54章,近百萬字。可分為兩部分:前44章寫源氏生平大放異彩,感情糾葛。這是作品的中心內容。10後寫了源氏之子薰(其實是三公主和雪松將軍的私生子)和於之山莊那個女人之間錯綜復雜的愛情故事。歷經四代帝王,70余年,小說人物數百人,其中主要人物數十人。
《源氏物語》滲透著濃厚的佛教色彩,通過廣元的人生體驗、世俗體驗、世俗遊戲和超然物外的苦難,體現了佛教的“無”的觀念。但不是宣傳宗教教義的宗教文學作品。其真正的思想價值在於展現了平安朝宮廷的奢侈腐朽生活,反映了貴族階層中爭權奪利的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揭露了貴族社會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會現象。這客觀上預示著舊的貴族階級必然會崩潰滅亡。因此,具有壹定的認知價值和思想意義。
藝術成就:《源氏物語》最大的藝術成就在於它塑造了源氏和眾多女性的形象,並通過這些形象體現了悲情等審美意圖。
源氏本是太子出身,卻不得不淪為附庸。他有幫助世界的才能,但他不在乎自己的仕途。他愛張敏,但他不停地觸摸花草,卻落得個和尚的下場。他的壹生伴隨著許多矛盾和煩惱,其中最痛苦的是他與藤壺亂倫的罪行和他對背叛張敏的深深自責。他的靈魂和肉欲壹直在掙紮,結果欲望總是戰勝理智,陷入更深的精神沖突。源氏最後棄家出走,面對佛祖,就是這種精神沖突的結果。作者把他的生活資本化了。
無法回避的矛盾所帶來的苦悶,不斷的精神碰撞所帶來的無奈,意在闡釋人生的痛苦與悲哀,揭示作者以悲為動,以悲為動的審美觀。
“為物哀”的審美意向不僅體現在源氏的掙紮人生中,而且還因其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相聯系的女性的不幸遭遇而得到進壹步強化。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裏,這些女人都是好看的,聰明的,討人喜歡的,但都是命中註定的。
張敏是作者刻意塑造的壹個理想的女性形象。她氣質高雅,藝術高雅,性格婉約,通情達理。贏得源氏的愛,被公認為最幸福的女人。然而,即使是這個完美的女人,也有說不出的苦楚——源氏情感缺失導致的嫉妒,於是正值壯年的她,越來越虛弱。
《源氏物語》中女性的命運只有三種選擇:上墳壹勞永逸,或者斷絕男女關系,或者獨自壹人住在空蕩蕩的閨房裏,依然死去。這些女性的悲劇命運和源氏的身世壹樣,反映了紫式部感物哀的審美特征。
哀物的審美意向主要來源於佛教的“人生無常”、“萬物皆空”等觀點。在她看來,人生不過是欲望的海洋,欲望的海洋也是苦難的海洋。最好的擺脫方法就是皈依佛門。紫式部在這裏不自覺地宣傳了無欲之說,表現了她在佛教影響下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種佛教宿命論在壹定意義上削弱了作品主題的深刻性。
地位:《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作品表現出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向。被認為代表了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為後世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藝術範本。它所創造的哀物等美學傳統被後世作家繼承和發展,成為日本文學民族化的壹大因素。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