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鄉的輪廓
短篇小說《故鄉》寫於1921 1,_發表於1921 5月《新青年》第9卷第1期,是魯迅繼《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風波》之後的又壹力作。《故鄉》的傳播和接受最早是由《新青年》雜誌的讀者訂閱和閱讀,後因其小說集《吶喊》而越來越受歡迎。尖叫發布於1923。到魯迅逝世1937年的那壹年,* * *已經出版了24個版本,發行量超過65438+萬冊。當然,《故鄉》的流行主要是因為新文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魯迅的文化地位不斷上升,國內外魯迅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尤其是與《故鄉》出版同時開始建設的中小學《語文》(20世紀60年代+0950年代後改名為《語文》)教材,幾乎壹致稱贊故鄉。《故鄉》壹出,年輕的毛澤東就向湖南第壹師範附中學長部創辦的“成人校外補習班”推薦,要求學生抄寫並認真閱讀。這是試圖通過《新青年》來循環“故鄉”,將“故鄉”納入自編教材(徐誌行《毛主席教我語文的回憶》,《國學》第3期,1978)。參見藤井《魯迅第三讀本》,董秉嶽譯,第40-42頁,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版)。在過去的100年裏,無數中國讀者熟悉了故鄉,毫不誇張地說,故鄉是現代中國的文學經典之壹。與周氏兄弟交往甚深的日本白樺派作家於1927首次將《故鄉》譯成日文。1932佐藤晴子介紹新譯本。1935年的《故鄉》被煙波書店收錄在《魯迅選集》中,贏得了更多的日本讀者。65438-0953,日本教育出版公司主編的中學語文教材《故鄉》入選,竹內譯得很好,規定初三學生必讀。65438年至0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後,竹內好版本的《故鄉》被更多的日本教科書采用。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接受義務教育的日本人都讀過《故鄉》,這幾乎是日本“國文學”的待遇(蔡《日本教科書中的魯迅》,《中華讀書周刊》2019版,第22期)。在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意大利、俄羅斯、韓國和東南亞,故鄉的翻譯和傳播也走在所有魯迅作品的前列。壹百年來,《故鄉》成為世界現代文學經典之壹。《故鄉》和魯迅的其他小說壹樣,形式上清淡簡潔,但思想感情深刻。主人公和第壹人稱敘述者“我”在回家路上的心情,回家見母親時的相對淒涼,提起年輕玩伴躍進土裏時突然閃現的美好回憶,“豆腐美人”的意外出現,告別躍進土裏的“隔膜”,旅行結束時的感受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