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西遊記》的寓意

《西遊記》的寓意

明末,通俗小說領域出現了壹股寫誌怪小說的熱潮。這些神魔小說是在儒、道、佛思想的指導下,吸收了道教的童話、佛教的故事和民間傳說後產生的。《西遊記》的題材由唐代高僧玄奘的《西遊記》演變而來。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主題本身的內涵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從壹個純粹的宗教故事,衍生出了壹個世俗意味濃厚的情節。小說的意象結構雖然不切實際,但作者以虛構和幻想的形式展現了歷史的悠久,在漫長曲折的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意義,超越了對現實和道德的探索,以戲謔的風格表現出來。

四大古典小說中,我最不喜歡《西遊記》,但相對比較熟悉。我從很小就開始看電視劇版的西遊記,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小時候對西遊記了解不多,只看到壹些表面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事物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對潛在的事物更感興趣,同時也有了處理問題的深度。

小說的寓言性雖然在早期的小說觀念中就已經出現,並壹直影響到現在,但更多的是觀念上的東西,白話小說中也有耐人尋味的“寓言”。因為寓言,當然要有壹個語言的主語,它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集體意識和思想,也就是整個社會普遍接受的觀念,比如《三國演義》中的“扶劉反曹”,水滸中的忠奸之爭。展現了對當時社會生活的獨特發現和揭露。

《西遊記》的思想內涵不僅僅是壹部弘揚佛法的作品。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雖然《西遊記》中有很多關於佛道的內容,但是作者的態度確實是內外有別,書中也有很多諷刺佛道的描寫。比如《西遊記》第九十八首“猿熟馬馴,功成身真”中,唐僧師徒四人,終於到了西天。於是,阿諾和加耶為了“人事”公開向師傅和徒弟要錢。由於孫悟空的強烈反對,阿諾捉弄了他們,把所有的無字經書都交給了他們。佛祖深知這壹切,最後無奈給他壹個金飯碗壹路乞討。金飯碗最後被佛弟阿諾搶去了。由此想到當時社會的弊端,宦官豪強互相包庇,官員腐敗黑暗,惡勢力幻化,加強了對社會的批判。因此,西遊記的世俗化意義重大。

在具體描述上,我覺得西遊記最有意義的是“八十壹難”的設計和寓意。小說裏。“81個難題”的設置和解除,既體現了小說的內容,又體現了壹種情節結構特征。在中國古代,人們壹直信奉“艱難困苦,玉成”的哲學。孟子曾說:“天將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苦其筋骨,餓其體魄,空其身,佛所為而為之。所以要有耐心,收獲自己得不到的。”所以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歷經八十壹難,是必然的。其基本含義是,災難是客觀存在的,是必須經歷的過程。

就題材而言,與惡劣的自然環境相對立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師徒壹路克服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人生的另壹大難題是戰勝自己。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妖魔化”的內心掙紮的抽象。孫悟空要克服這種沖突,比斬妖還難。比如第五十七、五十八講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裏,美猴王殺了幾個搶路的土匪,惹怒了唐僧,執意要把美猴王趕走。孫悟空只好去南海觀音菩薩那裏。沒想到,劉二獼猴趁孫悟空不在,變身孫悟空,打暈了唐僧,搶走了行李。其他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長生不老,只有他想得到西經。就算劉二獼猴真的取回了西經,也會把孫悟空的名字傳下去,跟他沒關系。他為什麽要這麽做?也許作者只是想提醒世人:“人有兩個心造災”!真假美猴王的爭鬥是“兩心相爭”,最後美猴王消滅了劉二獼猴,也就是“割掉兩心”。我們也可以把這看作是孫悟空的潛在意識。他身手不錯,去西天取經很容易,但是在唐僧手下過著窩囊的生活,所以孫悟空有這些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真假美猴王最後的勝利來之不易,也說明了壹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戰勝自己有多難。

西遊記用驅魔的結構來表現社會的尖銳矛盾,在深度和廣度上是很多神魔小說無法比擬的。孫悟空經歷了八十壹難,他就像個英雄壹樣。他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也沒有擋不住的妖怪。他在真實與虛假的現實中頑強掙紮,即興發揮。孫悟空大智大勇的英雄氣概和與眾不同的精神結合在壹起,顯示了他獨特的光輝。他是作者筆下的光輝英雄,是每個時代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