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崛起

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崛起

日本。日本和中國是壹衣帶水的近鄰。在這個資源貧乏的多山小島國上,日本人創造了奇跡,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強國。談到日本的崛起,就不得不談到日本的學習方式。陳冰在《車間裏的日本》中這樣描述:“日本...日本有‘封閉心智’但‘眼觀四面’的特點。在國家弱小的時候,他們謙卑地向外界低頭,默默地引進先進的智慧,然後在作坊裏默默加班,消化進化,甚至超越進化。壹旦確定自己超越了其他國家,就會出人意料地‘創造神話’……”的確,日本是壹個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的國家。第壹個日本老師是中國。5世紀,大和完成了日本的統壹,6世紀中葉逐漸建立了以皇室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統治。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和國的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即貴族和皇族之爭日益尖銳。同壹時期,中國、隋唐相繼崛起,繁榮的封建政策、經濟、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強烈的影響。這不僅為日本振興國家樹立了榜樣,也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讓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了大和國面臨的執政危機。於是,645年,他們發動了宮廷政變,孝德天皇登基,然後按照中國隋唐的政權形式建立了新的制度,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是從大到新的變化。現代化後,日本對吸收中國封建文化的態度更加積極。唐朝時期,日本向唐朝派遣了19次使節,每次從200人到400至500人不等,包括留學生、商人和工匠,極大地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文化和經濟交流。代表人物是阿部中馬陸。他在中國生活了四十多年,受到唐玄宗的高度重視。他和李白、王維交了朋友。753年,他回國的船被風浪吹走,據說遇難了。李白聽說後,寫下了“哭求清”,可見情誼之深。1868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積極吸收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文化。從65438年到0867年,澀澤榮壹去歐洲向其他國家學習。1871年,巖倉外交使團赴歐美12國家留學...這些都體現了日本的學習精神。

其次,改革也給日本帶來了新的活力。除了上述改革,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進步作用。1853的黑船事件,打開了日本的大門。面對外敵入侵,壹些中下層戰士打著“尊王拒洋”的旗號發起了降幕運動,並取得了勝利。65438年至0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實施了壹系列改革措施。明治維新雖然是壹場極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確實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從此,日本擺脫了半殖民地的束縛,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掀起了日本的第壹次崛起。

第三點是戰爭。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轉向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從維新轉向戰爭。甲午戰爭1894,日俄戰爭1904,壹戰1914,九壹八事變1931,七七事變1937,七七事變19438。然而,日本因戰爭而繁榮,同時也因戰爭而衰落。1945年9月2日,日本稱霸世界的夢想隨著其在二戰投降書上的簽字而破滅。但戰爭的失敗並沒有阻礙日本的進步,反而掀起了日本的二次崛起,以1968躍居世界第二。

美國早在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就非常重視教育。到1775年,13英國殖民地的人口只有260萬,但效仿牛津、劍橋等大學建立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教育環境甚至比今天的北京還要好。殖民時期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以馬薩諸塞州為代表的北方幾個殖民地,特別重視普及教育。1647年,當局頒布法令,規定壹個鎮只要有50戶,就要辦壹所小學,於是北方興起了鎮校。這種地方當局對教育的幹預,已經超越了其宗主國英國教會辦學的原則,壹舉奠定了國民素質的優勢!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壹個受過教育的人不知道美國《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壹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我們用沸騰的熱血聆聽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聲音時,請不要忘記美國還有壹件偉大的事情,那就是憲法標榜通過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首先在英國采用了蘭卡斯特導師制。1818蘭卡斯特本人也被邀請到美國宣講導師制。英式教育無法滿足這個新國家的教育要求。1843年,霍瑞斯·曼(時任馬薩諸塞州教育局長)訪德,隨後引進了普魯士的教學制度,同時大力宣傳盧梭、裴斯泰洛齊等歐洲教育家的思想,於是美國各地的小學開始采用西歐最先進的教學制度。

南北戰爭後,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更快,這壹時期新成立的高校有200多所!壹方面借鑒了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模式——柏林大學。1876年創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大學研究院,致力於高級學術研究。壹方面,根據1861和1890年國會通過的兩個莫雷爾定律,國會在各州劃撥土地,資助大規模的農業(工業)工業(藝術)學院,很快培養出大量適合工農業發展的專業人才,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康奈爾大學就是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剛成立的時候,因為有很多窮學生在裏面讀書,壹度被嘲笑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方面遙遙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於富家子弟!這為美國造就了壹批敢於冒險、勇於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被點燃的時候,是火山,是海嘯,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內戰後,公立中學原本是四年制綜合中學,既要學生升學,也要學生就業。此時學生人數逐年劇增,準備升學者的人數減少而準備就業的人數增加。因此逐漸以職業準備為主要職責,課程設置也相應改變,加強自然科學和實踐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準備為主要職責,課程設置也相應變化,自然科學和實踐學科得到加強,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而且1880年麻省理工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創辦了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大量湧現。歐洲人不喜歡職業中學是因為世俗觀念,而信奉“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國人沒有這個歷史包袱。職業中學培養了壹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壹架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就是其中之壹。

據統計,從1870-1940,美國的人口增長了兩倍,而中學生的數量增長了90倍。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打開大門”。到1918,美國的高中已經超過2萬所,而在中國這個12億人口的國家,198的高中只有10,000多壹點。可見,美國的高效率、高技術、高產出,靠的是科技和先進的教育。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方法在杜威教育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幾次改進。教育的口號是“不讓壹個孩子掉隊”,每個州把稅收的40%用於教育。80年代壟斷了70%左右的專利發明,獲得了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奧運獎牌總數排名第壹。

“2061計劃”是21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項目,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機構發起。它代表了美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趨勢。為此,美國動員了800多名大學、中小學的科學家、企業家、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這壹重建年輕人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了戰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吸收了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教育改革成果,創造了21世紀的新美國人。

壹個和平年代的國家,有資格談誰是第壹!

俄羅斯的強大始於沙皇時期,在歷代沙皇中,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無疑是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在俄羅斯發展史上,彼得大帝成為研究俄羅斯近代史的壹個坐標和原點。是彼得大帝認識到了俄羅斯與西歐列強之間的巨大差距,並致力於縮小這壹差距。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列強,彼得大帝曾偽裝深入荷蘭、英國等國。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壹個大國的君主像彼得壹世那樣漂洋過海吸收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葉卡捷琳娜二世深入精神層面,為俄羅斯的文學、藝術和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後人所評論的,彼得大帝塑造了俄羅斯的肉體,而凱瑟琳王後塑造了俄羅斯的靈魂。列寧對革命的堅持,讓這片土地勇敢地肩負起為人類開辟新航道的重任。

美國建國之初,國土面積很小。19世紀中後期以後,美國的領土從東大西洋海岸向西延伸,橫跨美洲大陸,直接延伸到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西海岸,覆蓋了除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外的整個北美大陸。

19世紀的美國西進運動不僅僅是簡單的領土擴張概念和軍事征服過程。經濟發展,包括農業擴張、交通革命、工商業發展、城市化進程等。,是美國西進運動的主題和基本內容。19世紀初,美國內陸和西部大部分地區還是未開發的處女地。到19年底和20世紀初,經過近百年的經濟發展,美國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農業、工業和商業大國。建設——而不是戰爭——是美國崛起和強大的源泉和主流。

關於三個時期,這個個人研究,壹點拙見。

第壹個時期,從伊麗莎白女王統治到光榮革命結束。英國開始從事海上殖民活動,先後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和荷蘭海軍。從此,英國海上力量崛起,成為歐洲第壹。以當時英國海軍的實力,中國只有明朝的海軍可以與之相比。被稱為“殉道者”的查理壹世,在被送上斷頭臺後,以其悲劇性的結局宣告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權力的登峰造極。光榮革命後,英國正式建立君主立憲制。

第二個時期,從光榮革命結束到第壹次工業革命開始。在此期間,英國成功吞並蘇格蘭,贏得了英法七年戰爭。這為英國日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廣闊的殖民空間。

第三個時期,從第壹次工業革命到19世紀末。伴隨第壹次工業革命的不僅有豐富的原材料、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和日新月異的技術,還有偉大的思想成果——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他的思想是自由資本主義的第壹聲號角。英國國庫日益充實的另壹個原因是蒸汽動力的推廣。這主要歸功於瓦特,他改造了蒸汽機,把蒸汽的使用從煤礦中解放出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雖然不再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角,但並不影響其日益鞏固的霸權。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王見證了日落前英國最後也是最明亮的時光。維多利亞時代是每個英國人難忘的最後壹段浪漫史。

德國在10世紀還是巴伐利亞森林中的原始部落,後來在歐洲文明的推動下,直接跨過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形成了由幾個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國家,其中最大的普魯士王國在19世紀在國王威廉壹世和血腥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變得強大,完成了近代歐洲工業化國家所擁有的各種構成形式。並進行對外擴張,在19世紀下半葉與法國的戰爭中打敗了老牌殖民國家法國,在法國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資源,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第壹強國。在不斷對外擴張期間,與其他殖民國家有利益沖突,現在又與意大利;在奧匈同盟的基礎上,發動了第壹次世界大戰,並以失敗告終。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裏,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發動了。這次失敗後,它又在荒廢的土地上迅速發展起來,原因有幾個。基礎設施沒了,但技術還在,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德國是以日耳曼民族為主體的國家,這個民族的精神是堅不可摧的。他曾經是工業化國家,他的工業品牌還是西門子等國際品牌。第四;進入20世紀60年代是西方國家發展的黃金階段。因此,德國仍然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我看來,民族精神還是有很大作用的,就像有人說日耳曼民族在人類文明大發展的時候並沒有開化,而正是這樣壹個在歐洲最後開化的民族,後來讓歷史悠久的猶太民族幾乎從歐洲大陸消失,甚至讓很多國家遭受滅頂之災。這是壹個非常優秀的民族,不像日本是壹個可怕的民族,不承認錯誤。

法國崛起的真正奧秘

任何偉大的想法都像美麗的火焰。能否產生巨大的能量,取決於有沒有需要的幹柴。對於壹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幹柴”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以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的影響,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宗教鬥爭,他們爭取兒童和群眾的手段是教育。通過這場戰役,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註重物理教學和實踐的運用,刻意開發學生的智力。這大大提高了法國新壹代的素質。成立於1684的小學教師培訓講習班是歐洲最早的師範教育機構,在確保教師質量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學術水平在西歐很高。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出生在瑞士日內瓦。10歲的時候,父親因為被陷害,逃離了瑞士。盧梭13歲開始自己謀生。他當過學徒、打雜、文案和家教。依賴他人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以及長期流浪的貧困,培養了盧梭“殘酷、不公”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學小說《愛彌兒》問世。在這部構思20年、寫作3年的巨著中,盧梭猛烈抨擊了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尤其是教育。他提出了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思想,描繪了培養新人的藍圖。這篇長文壹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燒死埃米爾。盧梭被迫逃到瑞士,並於次年離開英國。1767年,盧梭回到法國,在巴黎郊區避難。1772年,他完成了最後壹本自我批判的書——自白書。1778去世了。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泰洛齊繼承。瑞士政府首先通過根據年齡組發展兒童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來實施教育。後來,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和美國政府也派專家和官員去研究。裴斯泰洛齊創辦的伊弗頓學校已經成為享譽歐美的“國際學院”。有趣的是,瑞士政府最先采用了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與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運動。前者成為當今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後者成為當今世界的霸主之壹。

1789-1794法國大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之後,更為徹底和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的壹切當權力量都制定了計劃,其中著名的有孔多塞、雷佩爾和拉瓦錫的教育計劃。雖然這些計劃當時沒有付諸實施,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孔多塞在1792年向立法議會提出的建議不僅為法國,也為其他國家討論19世紀的教育發展提供了基礎。

由此可見,19世紀初法國出現拿破侖這樣的人物絕非偶然,是全民族素質快速提高後能量的爆發式宣泄。但拿破侖時期及以後,法國教育屈服於宗教勢力,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獲得了教育的權力。直到20世紀,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壹步減弱。50多個從事教育和其他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關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除《法洛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失去了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相沖突的科學被摧毀了壹次,最後沒能再從地面上崛起。

可惜功虧壹簣!

大國崛起靠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是國民素質和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了21種歷史上出現過然後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的死亡原因,無壹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時,在費城舉辦了壹次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加。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了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了加工槍支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了純銀制作的27套挖耳勺和繡花鞋。

這就是時代的差距!

壹個和平年代的國家,有資格談誰是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