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尖叫1923八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2.流浪1926八月,北京北新書店出版;?
3.新故事1936,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魯迅的小說在選材上獨樹壹幟。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改革了古典文學中只選擇“勇武之士,賊寇賊寇,妖魔鬼怪神仙,才子佳人,後有妓妓狗腿子”的模式,創造了以“為人生”為啟蒙目的的現代文學兩大題材。他的素材“多來自病態社會中的不幸者”,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有著非常獨特的眼光。
在觀察和表現他的主人公時,他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註“病態社會”中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疾病”。所以在《故鄉》中,最令人震撼的不是閏土的貧窮,而是他的“主人”所表現出來的心靈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探索集中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比如在餐廳裏,我們看到辛亥革命中孤軍奮戰的英雄們無法擺脫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的壓迫下回到原點,在沒落中消耗生命。
魯迅的改革在《吶喊》、《仿徨》中演變為“看見/被看見”和“回家”兩種小說情節和結構模式。在向大眾展示的小說中,所有人都只充當“看”的角色,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只是“看”與“被看”,從而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所表現。在“歸鄉”模式中,魯迅既講別人的故事又講自己的故事,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形成了壹種復調。
此外,壹方面魯迅壹直在探索主題滲透到小說中的形式,另壹方面魯迅也在追求含蓄、內斂、簡潔的語言表達風格。
擴展數據:
魯迅(1881九月二十五日-1936 10十月19),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字玉山,後改為育才,“魯迅”是他的1919。著名作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藝術理論介紹、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整理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
除了小說集,魯迅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作品,如雜文、散文集、散文詩集、序跋、學術專著、譯著單行本等。這裏只列出其中的壹部分,僅供參考:
1,野草1927七月,北京新潮社散文詩集。
2、《朝花夕拾》65438+9月0928,北平未名社散文集。
3.《古籍序跋集》(1938)由魯迅出版社全集委員會編。
4.《譯文序跋集》(1938)由魯迅出版社全集委員會編。
5.《兩地之書》1933,上海廣清書店魯迅與許廣平書信集。
6.《魯迅書信》1937,三賢書店許廣平編。
7.《魯迅日記》(1951)由上海出版公司徐光平編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魯迅(作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