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契訶夫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契訶夫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第壹篇《黃鼠狼” 霍爾與卡裏內奇》?小說譯文約壹萬壹千字。情節很簡單。“我以獵人的身份訪問瑞茲德林縣,在曠野裏結識了小地主鮑盧臺金”。他邀請“我”到他那裏過夜,因為路遠,“我們”先步行到了“黃鼠狼”霍爾的家,但霍爾進城去了。於是由他十五歲的小兒子瓦夏駕車送“我們”回鮑盧臺金家過夜。第二天,鮑盧臺金被迫進城跟鄰居皮丘可夫打官司去了。於是“我”壹個人出外打獵,傍晚前“我”返回途中,有意順便來到霍爾的家。“我”在霍爾的柴草房裏住了三天,與他多次長談,了解了許多情況,學到了許多東西,恰好有壹次卡裏內奇也來看朋友霍爾。第四天傍晚,鮑盧臺金派卡裏內奇來接“我”,於是“我”跟霍爾依依告別。“次日,我離開了鮑盧臺金先生好客的家”。故事就這樣結束。

像標題指明的那樣,小說的主人公當然是這兩個農奴——黃鼠狼“霍爾”與卡裏內奇,尤其是“黃鼠狼”霍爾。作家對“黃鼠狼”霍爾濃墨重彩,對卡裏內奇則輕描淡寫。無疑“我”也是當然的主人公。小說不僅記錄了“我”跟他們兩人、特別是霍爾的長篇對話,而且寫出了“我”對霍爾的觀察、感受與理解。“我”本人的思想觀點、文化素養、性格特征、音容笑貌、言談舉止以至身份經歷,也都全盤托出了。“我”也是地主,而且不是小地主,是奧廖爾人,確切說,出生並居住在奧廖爾省的首府奧廖爾市(不是波爾霍夫縣),“我”是個有高文化、出過國的知識分子,關心農民,同情婦女;“我”平易近人,沒有架子,虛心向農民學習,四天的工夫,就跟“黃鼠狼”霍爾這樣的農民交了朋友。

第二篇《獵人葉爾摩萊與磨房主妻子》?譯文約壹萬二千字。簡單的情節如下:“我”帶著雇傭的獵人葉爾摩萊,傍晚日落前在樹林裏“守獵”。為了第二天黎明日出前“守獵”,他們想在附近壹個磨房裏過夜。磨房主怕引起火災,所以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但最後還是安排他們住在距離磨房壹百步遠的壹個四面敞開的小棚裏。後來,磨房主叫他妻子阿麗娜出來招待這兩位不速之客。原來阿麗娜是壹個地主太太的貼身丫頭,由於要求與地主老爺的貼身男仆結婚而被攆到鄉下。是她現在的丈夫花錢為她贖的身。看來葉爾摩萊與她有舊情。這兩個主人公的身世完全是通過“我”、即作家的述說介紹出來。有些情況則是通過“我”與他(她)兩人的對話獲得。這都是“我”的第二手材料。但“我”侃侃道來,故事娓娓動聽,語言樸實精練,人物栩栩如生,充分展現了作家高超的語言技巧與寫作才能。

第三篇《從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譯文約壹萬字。標題或直譯《草莓泉水》,但該泉水不是小說的主題,也不是主要的描寫對象,而只是壹個“引子”,引出兩個被“解放了”、即贖身後的“自由”農民——他們才是小說的主人公。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在初秋八月、天朗氣清、陽光燦爛的壹個炎熱的日子,“我”帶著獵犬來到伊斯塔河畔打獵。泉水從河岸的壹條裂縫裏噴出,經過峽谷,流入伊斯塔,形成壹個泛起漣漪的河灣。由於炎熱難熬,所以來到這個附近聞名的“草莓甘泉”,痛飲了清涼的泉水,自然也就見到了“我”早就認識的那兩個農民。壹個叫斯交布什卡,是壹個祖宗四代就不知道有姓、來歷不明、無家可歸、流落在外、吃了上頓、不知下頓的、“既不能認為是人,也不能認為是家仆”的“二溜子”,他現在“寄住”在給主人管菜園的米托洛方的菜園,不知他到底靠什麽活著的;另壹個叫米哈伊洛·薩魏裏甫·“塗蠻”(名·父名·姓),但“塗蠻”這個姓,像第壹篇小說裏的“黃鼠狼”霍爾壹樣,也來源於綽號;其字面意義是“霧”,似有“糊塗”之義。此人曾經是已故伯爵彼得·伊裏奇家的管家,在伯爵生前就“已放歸為自由人”,他現在七十左右,如今寄住在縣城裏壹個得癆病的旅店老板那裏。這兩個人就是本篇小說的主人公。但核心人物是這位老人。從他口裏,讀者知道那個伯爵的故事。伯爵生前風光了壹陣子,但他因此傾家蕩產,死於旅館的客房裏。老人對自己的主人至今有好感,懷念多於埋怨。看來他是壹個相當聰明、頗有見解、比較良善的老人。

第四篇《縣醫愛情奇緣》?譯文約八千字。原文標題直譯成《縣城的大夫》,該大夫就是小說的主人公。除了第壹段,全文都是這位“縣醫”的自述:他對“我”講述他本人在給壹個小地主家的姑娘治病過程中親身經歷的壹段終生難忘的戀愛故事。

這個愛情故事的情節很簡單。縣城的醫生應邀下鄉,去離城四十多裏遠的“壹個女地主、壹個寡婦”家,為她的壹個女兒治病。在治病過程中,兩人產生了感情。姑娘很感激醫生,醫生為姑娘的美貌所吸引。雙方的文化修養相配,看來也起了不小作用。但不幸的是,天公不作美,有情人未成眷屬,由於農村醫療條件差,離城雖只有四十多裏,但道路泥濘,進城買藥,來回壹次需要幾天,姑娘壹病不起,折騰幾天幾夜後壹命嗚呼。臨死前姑娘勇敢地向醫生表白愛情,而醫生似乎接受,但仍然保持壹定距離。愛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在醫生心裏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和永久的記憶。

第五篇《我鄰村的地主拉其洛夫》?譯文約八千字。唯壹的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其人其事,小說做了比較全面的介紹:這也是壹個正在變窮的小地主。他至多五十來歲,小說寫:“論年齡,拉其洛甫可以做她(即奧麗佳)的父親”;他年富力強,步履輕快,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拉其洛夫曾在陸軍步兵團服役了十來年,還到過土耳其”。他不僅當過兵,打過仗,參加過俄、土戰爭;而且負過傷,住過院,幾乎送了命。他見多識廣,談吐自由,但性情內向。他結過婚,但三年後妻子因難產病故。現在他和妻子的妹妹奧麗佳雙方有意,最後他帶著姑娘離家出走,拋下了他的母親和家。這事件在省裏引起了轟動。

第六篇《富農奧夫謝尼科夫》?本篇譯文近兩萬字。小說第壹主人公是富農奧夫謝尼科夫。但從他口裏,讀者知道壹批地主貴族,大的和小的,好的壞的,老式的和新式的,開明的和吝嗇的,俄國土生土長的,外國後來的,各種類型都有,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此外,小說還寫到富農奧夫謝尼科夫的親侄子米加。可以說,如果把小說其他內容去掉,只留下富農奧夫謝尼科夫和親侄子米加的有關部分,實在也是壹篇精彩的短篇小說或散文。標題就可以改成《奧夫謝尼科夫和他的親侄子》。叔侄二人都是小說從正面肯定的主要人物。特別是富農奧夫謝尼科夫,簡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七篇《李郭甫村外蘆葦蕩遇險》?全篇譯文約六千字。寫的是“我”和獵人葉爾摩萊到距離李郭甫村十裏的蘆葦蕩裏撐船打野鴨遇險的故事。中間,他們先遇到華而不實的獵人符拉基米爾,“他是地主家壹個解除了奴隸身分的仆人”;然後又找到看管壹個破木船的漁夫、綽號“幹樹枝”的老人舒喬克。“蓬頭垢面、破衣爛裳、光著雙腳的舒喬克,壹看就是辭退了的地主家仆,年紀六十歲左右。”他先後為地主貴族老爺當過仆從、廚子、車夫,現在是漁夫。“我們”四人就是坐著他那只破舊不堪的平底木板船在蘆葦蕩打獵的。第二篇《獵人葉爾摩萊與磨房主妻子》詳細介紹過獵人葉爾摩萊:他是壹個槍法高明的好獵手,他能巧妙地用同壹個布袋(分成兩半)裝火藥和子彈而不讓二者攪混在壹起,他能用最次的獵槍打中飛鳥。本篇則更加突出他的勇敢和聰明,能幹和良善。在本篇,他可以說是“智、仁、勇”三者兼備的“英雄”!本篇可以看成《獵人葉爾摩萊續篇》。其中還可以節錄出壹篇精彩的散文:《蘆葦蕩打獵遇險》

第八篇《河灣草地上的五個小孩兒》?譯文近五萬字,是《獵人日記》中最長的壹篇。但情節很簡單。“我”因為貪戀打獵晚歸,回家途中迷了路,後來只好跟五個小孩兒在河灣大草地的篝火旁邊過夜,“我”假裝睡著了,聽到了孩子們的談話。“我”如實地記錄了他們談話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家神、美人魚的迷信和神話,以及當地發生過的壹些傳說。

這篇小說在寫作上的突出的特點就是寫景占了很大篇幅,對於日出和日落,朝霞和晚霞,有非常精彩的描寫,充分展現了作家屠格涅夫這位語言大師高超的寫作才能。

小說對與五個小孩兒的介紹和描寫,語言非常樸實自然。故事真實可信,生動感人。特別是勇敢、聰明、正直、善良、可愛、可惜的巴夫魯沙!《獵人日記》把篇幅最長的篇章獻給《河灣草地上的五個小孩兒》,由此也可見作者對兒童的這份愛心!

第九篇《來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楊》?本篇的譯文近兩萬字,故事情節也很簡單。“我”打獵(從第二篇可知他是黎明時候打獵)歸來,坐在馬車上,壹路顛簸。上午(中午前)的天氣悶熱,車輪幹裂得吱吱響。在路上碰到出殯的隊伍,為了避開這“不祥之兆”,車夫趕馬向前,結果車軸壞了。為了買新的車軸,“我們”來到了只有六戶窮苦農民的“移民新村”,“我”見到了“來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楊”,由他陪同到了伐木場買車軸和打鳥,從“我”和他的交談中了解到卡西楊的身世和為人。在伐木場度過了後半天,返回新村前見到了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小安娜——可能就是老人的私生女。最後回到家裏,天已大黑。小說語言樸實自然。但也有展現作家高超才能的精彩片段。

卡西楊是該主人公的名,小說沒有提到他的姓。“這是壹個五十歲左右的侏儒…他的整個身體異常虛弱和瘦小,而他的眼神奇特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是“我”對他的第壹感的印象,後來“我”問車夫關於他的為人,車夫說他“是個怪人,簡直是個瘋子,傻子,不會幹活兒…他是這樣壹個不安心的人,真像是壹只跳蚤。不過他歌唱得好”。車夫雖然說他不會治病,但又說“治好了我的瘰癧癥······”?就是這樣壹個有才能的“怪人”,帶著壹個小姑娘住在這個貧窮的移民村。他的家壹貧如洗,四壁空空,只有小姑娘剛從樹林裏拾來的壹筐蘑菇。

第十篇《田莊管家》?譯文約壹萬四千字。這不是壹般的地主家裏的管家,他的兒子當村長,他自己被主人委派掌管莊園, “天高皇帝遠”,他成了田莊真正的“主人”或老爺,在莊園當家做主、發號施令。此人聰明能幹,地主老爺喜歡他和賞識他,但當地農民怕他、恨他,罵他是吃人的惡狗。

本篇寫的第壹主人公是年輕的地主阿爾卡奇·巴夫萊契·別諾契金。此人是個表面和善、開明,內心冷酷、守舊的人物。他跟第五篇描寫的那位寬厚良善的地主拉其洛夫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兩篇都是寫在壹八四七年。

在寫作技巧上,本篇和第五篇也可以互相對比。雖然兩個主人公都是“我的鄰居”,但壹個原先不認識,所以“我”在與他初次見面的過程中逐步地觀察、了解和評介他的言行和為人;壹個本來就認識,有較多的了解,所以開頭就對他作詳細介紹,然後再寫“我”和他的這次交往和陪同他去田莊“巡視”或“參觀”。

第十壹篇《田莊管理處》?譯文約兩萬字。小說的情節非常簡單。壹個綿綿細雨的秋天,“我”打獵歸來,為了找壹個避雨的地方,經壹個看守窩棚的老人指點,來到安尼耶沃村洛司涅科娃夫人的田莊管理處,被管理處的主要負責人安排在隔壁的房間裏睡覺、休息。“我”後來透過間壁的空隙看見和聽見管理處發生的壹切,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所說、所為。

該管理處就是代表女主人洛司涅科娃夫人管理安尼耶沃村田莊。管理處雖然由六人組成,但大事小情幾乎是壹人獨斷,他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尼古拉·葉列梅奇·赫伏司托夫(名·父名·姓)。他實際上就是管理處的主要負責人。雖然小夥子說這裏沒有“總管”,但尼古拉·葉列梅奇·赫伏司托夫就是總管。事實上,小說裏有幾處就這樣寫稱呼他。小說裏寫了他在壹天裏接待的三個人和三件事(買秧苗的商人、林場來求他的木工西多爾、找他吵架的醫生保羅),從中可見他的忙碌和精明,也可見他的卑鄙和險惡。

當然,最後說了算的是女主人葉琳娜·尼古拉夫娜·洛司涅科娃·(名·父名·姓),雖然在小說裏幾處提到她,但壹直沒有出場亮相。?

第十二篇《護林神》?本篇譯文約八千字。故事情節很簡單。“傍晚我壹人駕著輕便馬車打獵歸來,離家還有十六裏”,天氣突變,烏雲蓋天,接著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拉車的母馬陷在泥濘中拔不出腿。就在這艱難的時刻,看林人皮留克“仿佛從大地鉆出來”,幫“我”走出困境,把“我”拉到他家。雨過天清後,皮留克準備送“我”回家,但此時聽見有人偷砍樹木,於是皮留克到樹林(“我”也跟了去)壹舉擒獲了那個農民,帶回家中,經我的幫助,皮留克終於放了這個貧困可憐的農民。然後他送“我”出了樹林,分手告別。故事娓娓動聽,真實可信,發人深思,令人感嘆。主人公壹家(特別是那個小女孩兒)的貧困和不幸,那個農民壹家以及全村(甚至是當時整個俄國)的落後和貧窮,具體而深刻地反映在這篇短短的的小說之中。小說只寫了四個人物。除了“我”,就是主人公皮留克和他十二歲左右的女兒,以及偷砍樹木的那個貧窮農民。

這位主人公是“我”心目中的壹個“英雄”。“我”在描寫他的肖像時,帶著由衷的喜愛和羨慕;“我”述說他的言行時充滿著好奇和敬佩;最後,當看林人放走了那個可憐的農民後,“我”情不自禁地又壹次誇他“實在是個棒小夥兒!”

第十三篇《兩個地主》?本篇譯文約五千字。標題是《兩個地主》。”《獵人筆記》幾乎每壹篇都要寫到、至少提到地主,但此前專門寫地主的篇章,除了第五篇《我鄰村的地主拉其洛夫》,就是本篇了。這兩個地主出身和經歷不同。壹個是退伍的將軍(從當勤務官升到少將,但從未打過戰),所以當地主後,始終不減昔日的派頭:壹個是土生土長、從未在外面任職的、閉目塞聽、孤陋寡聞的地主。這是他們兩人的***性,雖然各有自己的特點。小說完全用敘述文的筆法描寫了將軍的其人其事;而對這個土老爺,則主要用“我”的壹次訪問記實以揭露他的外表熱情溫和、內心冷酷殘忍的偽君子言行。可見小說開場白說“他們是好幾個縣裏十分有禮貌、有善心、並受到普遍尊敬的人”,——原來這是徹底的“反話”!

第十四篇《列別姜市場買馬記》?本篇譯文約壹萬三千字。小說的情節很簡單。“我”由於貪戀打獵,不知不覺來到了列別姜,於是下榻於當地壹個大的旅館(因為公爵也下榻於此),然後去馬市場買了兩匹馬。回旅館吃完午飯,看公爵和退伍中尉打完臺球,然後又去馬販子家買馬,但由於公爵的到來而沒有成交。最後“我”在另外壹家買了壹匹,但“到家”後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原來這是壹匹瘸腿的病馬,賣馬的是壹個信誓旦旦的老式地主。小說還對紈絝子弟出身的公爵和陪公爵玩耍的退伍中衛打臺球的場面做了生動的描寫。但寫得最精彩的部分還是關於馬和馬販子。

本篇開頭壹段專門寫到“打獵的主要好處和快樂”。“我”先說“打獵的主要好處之壹就在於打獵使妳們不停地旅行,從壹個地方轉到另壹個地方;這對於閑暇的人是很愉快的。”然後舉了旅行中的許多的不快和不便,“但所有這些不便和倒黴都被別的好處和快樂補償了”。其實,這“別的好處和快樂”就是因為“我”在打獵旅行中能獲得許多“見聞”。《獵人筆記》其實就是“我”的《打獵旅行見聞錄》。

第十五篇《達吉雅娜·?鮑裏莎夫娜及其侄子》?本篇譯文約壹萬二千字。標題直譯是:《達吉雅娜·鮑裏莎夫娜及其侄子》。“達吉雅娜·鮑裏莎夫娜”(黑點前是名,後是父名)是尊稱,因此也可譯為“尊敬的達吉雅娜·鮑裏莎夫娜”。本篇寫達吉雅娜·鮑裏莎夫娜的為人,以及她收養與培養侄兒的情況。但這位侄兒學畫沒有成功,白花了她的錢和心血。

本篇主人公達吉雅娜·鮑裏莎夫娜,“她出生貧窮的地主世家”,不僅她,她的祖輩幾代都是窮地主;她現在五十來歲,很早就守寡;她沒有多少文化,但很聰明;她為人善良,思想自由。她是“我”這樣的青年人敬愛的“老媽媽”。在《獵人筆記》中,這是以主人公的“名和父名”這種尊敬的稱呼為標題的是唯壹的壹篇。“我”對她的敬愛和崇拜,溢於言表。

第十六篇《俄羅斯人之死》?本篇譯文約壹萬二千字。原文標題直譯是壹個《死》字。根據內容譯成《俄羅斯人之死》。作者先後寫了五個俄羅斯人的死,他們的死因和臨死時的心態,以及周圍人的反應,特別是“我”的思索和感慨。結尾的壹句話,就是本篇的主題:“是的,俄國人的死是奇怪的!”

第壹個“死”的是伐木場上被伐倒的大樹壓傷致死的包工頭馬克西莫;第二個“死”的是在地主家幹活兒的壹個農民,他“在谷物幹燥房被大火燒得半死”,被人拉出了來後不久就死在自己的炕上;第三個“死”的是壹個患“疝氣”的磨房主,“小腸串氣”這病本來好治,但他耽誤了治療,而且壹誤再誤,不治而死。第四個“死”的是“我”大學時的同學阿威尼爾·索洛哥烏莫夫。他大學未畢業,無家可歸,為生活所迫,帶著肺病在地主家當家庭教師,不久就死在他家裏,“我”對他懷著美好的記憶和深切的同情。最後,第五個死的是壹個地主老太婆,她是病死的,死得也很平靜,臨死前還從“枕頭底下拿壹個盧布想支付牧師的禱告費”。小說的結尾言簡意賅,幽默風趣,非常精彩。“我”的結論是:“俄國人的死是奇怪的!”

第十七篇《酒店賽歌》?本篇譯文約壹萬六千字。標題可以直譯成《歌手》或《兩歌手》,但根據故事內容意譯成《酒店賽歌》。小說主題就是兩個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壹個孤零零的酒店賽歌的具體過程;但小說主人公除了這兩個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亞什卡,還有酒店老板尼古拉·伊萬雷奇、“笨蛋”沃巴杜伊、“眨巴眼”莫爾加奇、以及大力士“野老爺”。他們是聽眾,也是裁判。這些人物個個都有綽號,都有特點,可以說個個都是下層社會的“能人”。這些平民百姓能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生存,總有這樣或那樣的“能力”。小說對這些人物有概括、精彩的描寫。此外還有“我”,不用說,是當然的主人公。小說的情節大體如下:

郭洛托夫卡村位於山坡上,壹條峽谷直穿村街的中央.離峽谷源頭幾步遠的地方有壹個小酒店,店老板尼古拉·伊萬雷奇是個機靈聰明而有影響的人物。在七月的壹個炎熱的夏日,“我”路經此地,進酒店歇腳避暑,正當兩個歌手在三個聽眾兼裁判的鼓動下準備賽歌。賽歌前“我”把這三個人物做了簡要的介紹。然後是賽歌的具體過程,直到賽歌結束、“我”離開酒店。?

第十八篇《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愛情故事》?本篇譯文約壹萬六千字。不到三十歲的卡拉塔也夫愛上了離他家三十多裏壹個財主和女地主老太婆的丫鬟瑪特遼娜——“壹個美麗、聰明、善良的姑娘”。他願意出高價(五百盧布)為她贖身,但遭到老太婆的拒絕,並因此把她遣送到壹個草原村子吃苦受累、挨罵受氣。後來,在壹天夜裏,勇敢的卡拉塔也夫駕車把可憐的瑪特遼娜帶回到自己家,從此兩人過著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長,由於他們、特別是瑪特遼娜的疏忽大意,他們竟駕雪橇車經過女地主家,偏偏在路上正面碰上了老太婆的馬車。事情敗露,女地主狀告他們,並窮追猛打,糾纏不休。最後瑪特遼娜決定自首,此後就石沈大海,緲無音訊。從此情侶永別,成了千古遺恨。由於這件事,小地主卡拉塔也夫負債累累,變賣家產,遠走莫斯科謀事。在莫斯科壹年,差事還沒有著落。但他決心不回家鄉,而是“要死在莫斯科”。從他背誦和低吟《哈姆雷特》那些詩句、以及他的悲觀絕望的心情:“死,就是熟睡”,他以後的生活和結局,可想而知!

字數原因,就去博客看看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