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作者簡介
費奧多?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壹個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鄉下度過。1846發表第壹部小說《窮人》,好評如潮。中篇小說《白夜》發表於1848。1849期間,因參加反農奴制活動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此期間,他發表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罪與罰》、《白癡》、《惡魔》和《卡拉馬佐夫兄弟》等小說。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富有戲劇性,情節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而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從而暴露出資產階級關系的復雜性、矛盾性和深刻的悲劇性。
窮作者作品介紹:罪與罰
《罪與罰》是壹部傑出的社會心理小說,它的出版標誌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風格的成熟。
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罪行以及犯罪後受到的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描寫了俄羅斯城市貧民絕望的悲慘境遇和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筆下的首都彼得堡,是壹片黑暗的景象:草市上聚集著黑眼睛的妓女,骯臟的河裏掙紮著投河的女工,可憐的公務員被馬車撞倒,瘋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與此同時,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睜大兇狠的眼睛榨幹窮人的最後壹滴血和汗水,臭氣熏天的士人不惜用欺騙和誣陷的手段殺害“小人”,以達到利己的目的,而放蕩的貴族地主卻繼續做出令人發指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獸欲?作者以發自內心的同情和滿腔的憤慨,無情地將65438年至2009年俄羅斯首都在20世紀60年代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汙穢呈現在讀者面前。
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小說的中心人物,是壹個典型的具有雙重人格的形象:他是壹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貧困大學生,是壹個富有正義感的天才青年,但同時性格陰郁孤僻,“有時甚至冷漠、麻木不仁到了非人的地步”。為了證明自己是壹個“非凡的人”,他甚至去殺人。“他身上似乎有兩種東西。”正是這種雙重人格的激烈沖突,使得主人公在肯定和否定自己的“理論”(即關於“常人”和“非凡人”的觀點)之間不斷搖擺。對於拉斯柯爾尼科夫來說,如果他願意做壹個“普通人”,那麽等待他的就是馬爾美拉多夫的悲劇結局,而如果他不顧壹切道德標準去做壹個“人類的主人”,那他將與無良卑鄙的魯人和斯維德·裏蓋爾洛夫同流合汙。他性格中占優勢的壹面最終在激烈的鬥爭中取得了優勢,並推動他最終否定了自己的“理論”,向索尼婭靠攏。小說通過這壹形象,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弱肉強食”原則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毒害,強烈批判了這壹原則的反人道主義本質,客觀否定了基於“超人”哲學的無政府主義反抗,因為這種反抗永遠不會為被壓迫者帶來新的轉機。
然而,作者所作的上述揭露和批判,只是基於倫理道德觀念和宗教思想。作者認為,壹切以暴制暴的方法都是不夠的,因為人是無法逃避來自內心的懲罰的,在毀滅別人的同時也在毀滅自己。作者還試圖將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犯罪行為歸因於放棄對上帝的信仰。用索尼婭的話來說,就是因為“妳離開了上帝,上帝懲罰了妳,把妳交給了魔鬼!”“作者為拉斯柯爾尼科夫安排的‘重生’之路,其實是壹條與黑暗現實的妥協之路,也就是所謂的‘索尼婭之路’。作者將索尼婭視為人類苦難的象征,在她身上體現了信仰上帝,忍受不幸,通過痛苦凈化靈魂的思想。作為黑暗社會的受害者和最受壓迫的女性,索尼婭的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典型意義,但作為壹個理想人物,這壹形象卻顯得十分蒼白。顯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中所宣揚的這些宗教思想,與整部作品所表現出的強大批判力並不協調:作者世界觀的尖銳矛盾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罪與罰》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小說全面展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繪人類心靈深處的奧秘”的特點。作者總是將人物置於不可避免的矛盾之中,通過人物悲劇性的內心沖突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同時,作者對幻覺、噩夢、變態心理的刻畫也非常出色。在小說中,由於作者試圖拓寬人物的心理結構,情節結構相對處於從屬地位。雖然作品中馬爾美拉多夫壹家的經歷令人同情,謀殺令人興奮,但他們只是“壹份犯罪心理報告”的壹部分。正因為如此,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呈現在讀者面前。此外,這部小說場景轉換快,場景流逝快,主要情節過程僅用幾天時間,在濃縮的時空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