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始於晉代,當時中原人因戰亂遷居至此。懷念金的土地。因此,江居住的河流被命名為錦江。居住地以河流命名——晉江。
所以歷史上泉州和晉江基本說的是壹個意思。
泉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裏工作和生活。泉州於霞屬於揚州市,周圍有七個福建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穿過陸地。秦朝至隋朝,轄閩中縣、閩粵縣、閩粵州、建安縣、周敏。秦漢時期,中原漢族逐漸南遷,蒿屬植物最早發現於此。4世紀初,中原地區戰亂頻繁,大量晉人南遷。他們從中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文化,進壹步發展了泉州。唐朝初年,屬吳榮洲管轄。唐景雲二年(公元711),武榮州改名泉州。
唐代泉州建市初期,轄晉江、南安、隴西、莆田、仙遊。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泉州與漳州分置,隴西歸其管轄。中唐時期的“安史之亂”給中原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中原人民進壹步避亂南遷,經濟文化中心轉移,促進了泉州的進壹步繁榮。在唐朝的歷年間,泉州充滿了文學風格和書院,壹些著名的寺廟,如明心寺,法雲寺和趙普寺,都是在這個時候建造的。經濟上,泉州逐漸成為南方重要港口。到了中午,天佑它,已經是國際港口城市,車水馬龍,商賈雲集,與膠州(今越南河內)、廣州、明州(今浙江寧波)並稱為中國四大港口。五代以後,漢朝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稱為慶元郡。後周鹹德二年(公元955年),轄晉江、南安、莆田、仙遊、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後稱安溪)、長泰九縣。
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莆田、仙遊兩縣為興化縣,長泰屬漳州,全州轄晉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六縣。北宋時,他在泉州設立了壹家輪船公司,專門從事海外貿易。南宋時朝廷偏臨安(杭州)。當時泉州成為與廣州並駕齊驅的中國兩大商埠。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二十年間,先後四次在泉州設立福建中書省政府,泉州改為泉州道。大德二年春改府,延祐元年(公元1314),泉州復為行省。到了元代,泉州成為東方第壹大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並稱“世界第壹大通商口岸”,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在明朝,全國分為十三個“首席秘書”,他們負責地方政府和郡縣。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稱泉州府,隸屬福建外交部,轄晉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六縣。
全國分為十五個省,實行省、府(州、部)、縣三級制。泉州府是福建八府之壹。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歸其管轄。全州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廢棄州府,在富縣設置道路。泉州壹開始屬於廈門路,後來屬於泉州路。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廢路,設行政督察署。泉州被定為行政督察第四辦事處,轄晉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遊、惠安、金門。民國二十二年(1933)“閩邊革命”後成立興全省,省政府設在泉州,不久即被撤銷,後改為第五行政督察署,直至解放。
泉州於1949年9月1日解放,9月9日設立福建省第五行政監督區,轄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遊、金門(待統壹),行政區劃不變。同年65438+二月,德化縣歸之。1950年3月,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署,德化屬永安區。9月,改為錦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行政區劃不變;10德化收歸其管轄。1951年1月劃定晉江縣,並在其郊區設置泉州。1955 3月變更為錦江區專員辦。1956年5月,閩侯、永安地區撤銷,福清、平潭、永泰、大田四縣劃歸泉州。1958廈門市同安縣分析。1959八月福清、平潭、永春分析。1963年4月大田縣回歸三明特區分析。1968年9月,撤銷錦江區專員公署,成立福建省錦江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6月,莆田、仙遊屬莆田地區,同安縣屬晉江地區。1971 6月更名為晉江市革命委員會。1973年6月同安縣歸還廈門市,1985年5月錦江區撤銷。原泉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實行縣制,轄鯉城區、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縣(待統壹)。從1987到12,分析晉江縣石獅、永寧、涵江、祥芝鎮為石獅市(縣級市)。
1992、1993年,晉江、南安先後撤縣設市。1996經省政府批準,成立小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為泉州市政府派出機構。分析了原惠安縣所轄的土嶺、後龍、南浦、山腰、戴剛五個鎮及所轄的國有山腰鹽場。1997年6月,豐澤區和羅羅區與鯉城區分離。2000年,小厝管委會改為泉港區。至此,全州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壹)、泉港、孟卿四個區和壹個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