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錢鐘書《圍城》簡介

錢鐘書《圍城》簡介

錢鐘書《圍城》簡介

《圍城》是錢鐘書的壹部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稱為“新學者”。下面是我給妳整理的《圍城》簡介,希望對妳有幫助。

錢鐘書《圍城》簡介圍城的故事發生在1920年到1940年之間。主人公方鴻漸是壹個從中國南方壹個鄉紳家庭走出來的年輕人。方鴻漸迫於家庭壓力,與同為周氏的女子訂婚。然而,在他大學期間,周生病了,很早就去世了。準嶽父周先生被方的慰問所感動,資助他出國留學。

方鴻漸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向家人交代,方在畢業前買了虛構的克萊頓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和留學生壹起回國。在船上,我認識並愛上了留學生鮑小姐,但她欺騙了我。與此同時,我認識了我的大學同學蘇。

到上海後,我在已故未婚妻的父親周先生經營的銀行工作。此時,方得到了蘇的同學的青睞,對蘇的堂妹壹見鐘情,終日往來於蘇和唐之間,其間結識了追求蘇的趙。方終於結束了他與蘇和唐的關系。蘇嫁給了詩人曹元朗,但知道方不是他的情敵,所以他娶了彼此欣賞的方。方鴻漸漸漸和周家鬧翻了。

抗戰初期,方家逃難到上海租界。在趙的推薦下,他赴大陸大學任教,師從趙、、顧爾謙、李。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使他陷入了復雜的人際糾紛。與孫柔嘉訂婚後,她離開了三閭大學,回到了上海。在趙的幫助下,方鴻漸在壹家報社工作,並與結婚。

婚後,方鴻漸與妻子方嘉和孫柔嘉姨媽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和孫柔嘉吵架,漸漸失去生活的希望。

錢鐘書簡介《圍城》作者錢鐘書(1910—1998),原名楊顯,字哲良,後改名,字默,名懷菊,曾用筆名鐘淑君,江蘇無錫人,有壹女(1937)。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漢學家錢基博。在他的影響和督促下,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後來就讀於蘇州市陶武中學、無錫市輔仁中學。書評家夏誌清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精心處理的小說,可能也是最偉大的小說”。錢鐘書在文學、國學、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甚至被崇拜者戲稱為“薛倩”。

1946年撰寫出版長篇小說《圍城》,同年出版短篇小說《人·獸·鬼》。抗日戰爭和解放後,先後任南京國立中央圖書館總編輯、上海國立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等職。,主要從事翻譯和中國文學研究,出版了《宋詩選註》、《四舊新聞》、《七版》、《管錐編》等學術著作。

《圍城》是錢鐘書唯壹的壹部小說。它寫於1944,完成於1946,由陳光出版公司於1947出版。這是作者在困境中的“錙銖必較”,小說“取材於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有些人物雖然有點真實的影子,但壹切都是假的;有些情節略顯真實,但人物都是杜撰的。”(江洋《熟記錢鐘書與圍城》)比如方鴻漸就借鑒了兩個親戚:壹個有野心但沒有見識,總是滿腹牢騷;傲慢自負的人。但兩人都沒有方鴻漸的經歷,而作者自己的經歷,比如出國留學,當大學教授,與作品不謀而合。作者可能從他們身上獲得了壹些啟發,但他坐的位置不對。

小說出來後很受歡迎,不到兩年就出了三版。解放後壹度絕版30年,1980再次重印,在年輕人中引起強烈反響。

錢鐘書在介紹《圍城》中的人物,寫人、獸、鬼的時候,似乎錢鐘書還在著迷於諷刺與調侃,妙語連珠,主題鮮明,但人物形象還是模糊的。而《圍城》除了由李、曹元朗、高松年、周經理、範小姐勾勒出的壹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漫畫人物外,還有方鴻漸和這兩個獨樹壹幟的人物,值得珍惜。

方紅儉

方鴻漸是壹個被動、無能、不穩定、經不起誘惑的人,更是壹個失敗者。他的失敗,是因為他缺乏直面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的理性、信念、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不是壹個卑鄙的人,他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他想維護壹點作為人的尊嚴。上不去下不來,很尷尬。許多學者將他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聯系在壹起,但“多余人”的悲劇在於他思想上的覺醒和行動上缺乏勇氣和歷史條件,“被圍困者”的悲劇在於他的平庸。“多余的人”會給人前衛、英雄的時代感覺,而“被圍困的人”和我們壹樣,都在徒勞地尋找作為普通人的解放或依附。

正如無用的賈寶玉幾乎是《紅樓夢》裏唯壹的好人,方鴻漸也是《圍城》裏最好的人——也許除了唐曉芙。整部小說中,只有壹個唐曉芙,純潔可愛。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幻的、難以捉摸的,所以她是壹個幻象。但是任何有真實感的人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方鴻漸比裏面的人都厲害。我們知道亂世是英雄或者英雄的天下,懦夫註定失敗。所以,方鴻漸這種不惡不英雄,不與世爭,不助人的人,註定是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悲劇是現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反差。

孫柔嘉

在《圍城》的人物譜系中,孫柔嘉更為獨特。這個膽小的小姑娘,這個似乎沒有什麽主見的小姑娘,這個天真無邪的姑娘托付給方鴻漸照顧的小姑娘,是最有心計的人。這種文質彬彬的人,暗地裏陰柔堅韌,像個甜蜜的陷阱,卻控制著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也控制著方鴻漸的婚姻、生活和命運。這是壹個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人物。中國道家文化中所謂的“女性氣質”和中國政治文化中所謂的“馬基雅弗利主義的”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似乎沒有人在錢鐘書之前甚至之後寫過。但她不是壹個文化符號,而是壹個活生生的人,具有所有的復雜性。當她掌控壹切的時候,婚姻、生活、命運似乎都失控了。這個轉折在另壹個層面上表達了《圍城》的困境,也讓我們無法用幾句話概括這個人,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說不盡,她也說不盡。

蘇萬文

蘇之名,可引自《雪賦》:“隨雲沈浮,隨風飄散,因素孤,沾汙,心中豪邁,何愁何事?”這首詩是評論蘇在小說中的命運。他只有蘇小妹和法國醫生的帽子,卻淪落到跟方鴻漸玩愛情和智慧的雙重遊戲。當他的理想破滅,容顏漸老,他就匆匆結婚了。當他還是個女人時,他引誘趙與他發生關系,上演了壹場人生鬧劇。她很有心計,喜歡男人圍著她轉。越是嫉妒心強的男人,她越能欣賞琢磨,並從中獲得所謂的愛情滿足感。虛假的純粹和易染,讓她所追求的女性新生活註定是媚俗的。

唐曉芙

唐曉芙的名字來源於《楚辭·九歌》。詩中“向君”壹節,唱的是:“帶李雪下水遊,攀蓮攀木。”唐曉芙純凈自然,猶如“出水芙蓉”。她和方鴻漸都是理想青年,都是方鴻漸的寵兒。但她執著於女性的徹底解放,要求“占據愛人的壹生”。方鴻漸也窺探到她“不化妝心裏就沒有男人”的自私偏見,於是兩人不斷誤會,悲歡離合。最後方鴻漸不能如願。可憐的壹對上進的戀人,兩個人都執著於自己的理想。唐曉芙充斥著徒勞的詩歌和書籍,甚至婚姻最終也是虛幻的。

錢鐘書《圍城》章節介紹小說《圍城》共分九章,大致可分為四個單元。

第壹章至第四章為第壹單元,描寫方鴻漸在上海及家鄉(江南某縣)的生活場景,以上海為中心。在這個單元裏,方鴻漸和蘇之間的“愛情”糾葛占了重要的壹部分。蘇文紈迷戀方鴻漸和他的另壹個愛人,演了許多鬧劇。這暴露了蘇小姐做官矜持自負,結果壹事無成的尷尬局面。也暴露了方鴻漸的紈絝子弟優柔寡斷,不諳世事,憤世嫉俗的浮華處境。圍繞他們,作者還寫了十裏洋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物,如美國花旗集團買辦張繼民,喜歡被人叫作吉米,外表時髦骨子裏保守的董謝川,“最懂男女之事”的青年哲學家褚,滿口不誠實自稱“新古典主義”的詩人曹元郎,暗地裏把方鴻漸當作情敵,虛度光陰。他們在宴席上,在詩詞歌賦上,在各種應酬上,都是那麽空虛,無聊,庸俗。這種生活不會培養出健康的愛情,更不用說健康的理想,這是壹座有待攻破的“圍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單元,是“過渡”或“銜接”。在這壹單元中,方鴻漸和趙這兩個在個人生活中遭受挫敗的人沖出了“愛情”的牢籠。他們從想象中的對手變成了真正的朋友,壹起去湖南平城的三閭大學找工作。在這壹單元中,作者還為下壹單元的鬧劇準備了新的角色:未來的大學校長李,副教授顧爾謙,青年助教。他們和方、趙壹起從上海起航南下,組成了壹個臨時的“小社會”。這個“小社會”的各種矛盾、戲謔、嘲諷,以及壹路上的所見所聞,構成了小說所描繪的現實圖景中非常精彩的壹部分。

第六章和第七章是第三單元,主要描述了三閭大學的內鬥。從校長、院長、系主任,到教職工、學生甚至家屬,都卷入了壹場令人目不暇接的人事糾紛。專業排斥,愛情競爭,明目張膽的套路,誹謗性的謠言,勾心鬥角,等等,三閭大學成了壹個比拼的舞臺。壹些學者和文士,黑粉,出現了。其中李是壹個充滿仁義道德愚昧的半老頭子,韓是壹個外表呆板、內心骯臟、偽造學歷、欺騙成性的假洋醫生。有像高松年那樣道貌岸然、狡猾奸詐、口口聲聲維護教育尊嚴的偽君子,但實際上卻是道德敗壞者,也有依附於官僚、謀職、意欲組黨鞏固自己,最後重蹈覆轍的阿木森林。有陸子瀟、顧爾謙這種癡迷龍附鳳,專吹拍拍的勢利小人,也有、王夫人這種名媛,雖然在大學裏四處遊蕩,但也只是在愛情裏秀主角,火上澆油。總之,活躍在這片“新儒家森林”中的各類人,不需要用八股做敲門磚,他們都舉起壹面自己認為最美的旗幟,掩蓋自己的本來面目,竭力追求壹種新的提升,仿佛自然界的動物都披上了保護色,追求著自身的發展。自然,他們中間也有壹些還沒累垮肩膀的好人,比如方鴻漸、趙,雖然荒唐、刺激,但還有點責任感,還有細膩、深沈、精於算計的,等等。這些人物,像方鴻漸,可以算是“可造之才”,或者像趙,總算有壹技之長;或者,像孫柔嘉壹樣,他們經過深思熟慮,隱藏得很好。在壹個好的社會裏,他們可能會發展成為傑出的人才。但在那些煙霧彌漫的環境中,由於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就像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多余人”壹樣,他們的聰明才智被社會的慣性抵消了。

第八章和第九章是第四單元。方鴻漸和孫柔嘉在回上海的路上結了婚。這對雙方來說都不能算是壹個激動人心的組合,失業帶來的對未來的焦慮讓他們婚後爭吵不斷。這次吵架在回上海的路上比較簡單。定居上海後,由於雙方家庭和親屬的介入,矛盾變得更加復雜。曾經有壹段時間,婆媳、翁婿、嫂子、親戚朋友,甚至主仆之間都有壹系列的不和與爭執。最後,方和孫的矛盾終於激化,前者辭去了報社資料室主任的職務,再次面臨失業。方鴻漸新家園剛建立解體,又壹次沖出壹座“圍城”,來到壹座“圍城”的入口──他打算去重慶做官的趙找工作,那也壹定是壹條坎坷不平、前途未蔔的路。小說以壹個老式的鈴聲“鐺,鐺……”結束。和以往所有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壹樣,它並沒有對社會和人生的出路提供任何明確的結論,但他所描述的人生本身卻“比所有的語言和所有的微笑都要深刻。”

錢鐘書《圍城》語言風格賞析

《圍城》這本書是錢鐘書的“守財奴”寫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只是作者瑣碎的知識和經歷拼湊出來的壹些瑣碎的情節。壹般來說,壹部情節瑣碎的書,要想成為壹部成功的作品,必須具備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錢鐘書的《圍城》確實把語言運用到了最高境界。所以,讀《圍城》不能像讀普通小說壹樣,只關註劇情而忽略語言。那樣的話,《圍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圍城》中的妙語是這部小說最成功的部分,也是最值得欣賞的部分。

善用比喻

《圍城》中有三種絕妙的比喻。壹種是寫風景和事物的真實形象比喻,讓人感覺舒服,恰到好處。第二,抽象的思維和感受與具體的形象相比較,或者相反,讓人感到新奇和神秘。三是利用喻體與本體在價值層面上的強烈對比邏輯,對客體進行嘲諷和貶低,使作品更加詼諧幽默。

開篇壹段“夜如油浸紙,化為半透明體。它被太陽擁抱,無法分離。也許是被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褪去後的夜也是紅的。”這句比喻夾雜著擬人,整體流暢自然,沒有任何矯飾。這是第壹個比喻,在書上很常見。比如在去三閭的路上,有五個人描述“雨越下越大,水漬流過絲絲,河面上的水渦像青春痘和無數的麻點,隨著出生不斷消逝,雨線更密,光滑的水面上仿佛長出了長發。”“年齡”用在雨裏,可以說只有錢老師壹個人用得好!於思米說水面上有“長毛”,形象更新穎,但恰到好處!

比較常見的是第二個比喻,這也是本書的亮點。方鴻漸留學歸來,“衣裝回國”震驚了家鄉的小縣城。先是在報紙上發表新聞,後被邀請回母校作“西方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及其回顧”的學術報告。鴻漸在縣省立中學演講時,說中國社會只有鴉片和梅毒能堅持,使錄音的女孩子“臉紅停筆,仿佛聽了鴻漸最後壹句話,聖母的耳朵當眾失貞了”。耳朵之所以失貞,是因為耳朵說過汙言穢語。這種換位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

本例將抽象變為具體,采用了以虛為實的手法。書中還有壹些把具體變成抽象的說法,把具體的感受和抽象的形象做比較。比如第壹章“孩子兩歲以下,塌鼻子,兩只斜眼,高眉毛。他們離得那麽遠,害相思病。”把眉眼之間的距離比作隔空相思,真是妙不可言。

第三個比喻有很強的諷刺作用,關鍵在於他使用的交通工具。車輛與本體的強烈對比所形成的效果真的很神奇。作者在嘲諷李時說,他“臉上少了那副黑框眼鏡,大眼睛像剝了殼的水煮蛋”。眼睛和雞蛋無關。作者認為普通人不會思考,用誇張的手法諷刺李,令讀者感到厭惡。他還諷刺說自己是“壹個如冬蟄的冷血動物,因春風得意,竟當眾誇獎顧先生”,更加突出了李的性格特點。

錢鐘書曾在他的《舊文四論》中指出:“隱喻是文學語言的基礎”,“隱喻”包括兩個相輔相成的因素,其中事物有相似之處...這是有區別的...差異越多,相似越大,分離越多,越出乎意料,比喻越新穎,效果越高。“對比較比喻藝術的深刻研究,加上高超的想象力,使他在小說中形成了許多脫口而出的隱喻。

心理描述

錢鐘書在《宋詩選序》中說,文學作品要“傳達人物未表現的心理”,《圍城》是他這壹理論的最好實踐。大部分成功的文學作品都要有壹個成功的心理描寫,但錢鐘書的心理描寫與眾不同。關鍵在於“宋傳”和“未公開”的心理。在方法上,壹種是用劇情音樂傳達心理,調動壹切看似無奈或破壞中心場景的瑣碎細節。比如最後壹章,方鴻漸跟孫柔嘉吵了壹架,要回家替柔嘉解恨。柔嘉正跟姨媽說鴻漸的過失,怕他聽見。其實方鴻漸沒聽見,只好虛擬:“妳知道的,我不用說了。”結果柔嘉心虛道:“不是沖妳來的。誰教妳偷聽的?”這等於承認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即將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壹心要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越吵越多,最後到了“分不開”,不歡而散。第二種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壹系列精彩的比喻來傳達人物的心理。比如趙第壹次見方鴻漸,趙“得意地從頭到腳打量他,仿佛鴻漸是個拿著書單的幼兒園讀書人”,充分傳達了趙對方鴻漸裝腔作勢的鄙視,因為壹方面趙是真的在乎方鴻漸,因為他在追求蘇小姐,另壹方面也想給他壹個下馬威。另壹方面,他知道方弄了個假醫生克萊頓,還在報紙上。接下來,”他的表情像鴻漸化為空氣,眼裏沒有這個人。.....鴻漸真想覺得自己什麽都不是,像五更雞叫時的鬼,或是道家‘不見則不立’的道理。”

上面的例子也說明了錢鐘書的壹大特點:比喻。我把隱喻理解為有兩層意思,壹是在整本書中被廣泛使用,二是它最初的定義,即比喻接踵而至來描述同壹件事。錢鐘書比喻的另壹個顯著特點是總是與心理描寫相結合,充滿了高深的學問和風趣。在上面的例子中,抽象的道家思想被用來描述壹種心理感受。機智加上口才和比喻,集中在方鴻漸為自己做錯的事辯護,比如給和蘇小姐的信。舉個最簡單、最微型的例子,趙稱方鴻漸為“同情哥”,因為他在同壹個地方工作時叫同事,在同壹個地方讀書時叫同學,情人叫同情。

《圍城》中的人物形象逼真典型,心理描寫生動傳神,讓讀者心電感應;對人性和文化的批判,手法幽默,精神內涵深刻。這些大多是由於巧妙的比喻。比如用火柴點燃車燈的那壹段,“連劃幾根火柴,只點燃的心裏的火就直了”(據記憶,可能有個別錯別字與原文不符,下同);再比如墳墓後面的門,“進不去的入口,去不了的地方”等等。諸如此類,妙語連珠,深入腦海,不僅記住了這些優美的句子,也記住了這些優美的句子所描述的人和事,以及這些人和事背後深刻而浩瀚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