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會散;花,會落;雪,會融;月,會缺。
呂月月和潘小偉的愛情,就像這風花雪月,註定不會圓滿。
當然,這也就是我對題目的理解,不含貶義。
壹個,是有著不堪的16歲同時也長著壹張讓所有男人傾心的臉的美女警花。
壹個,是見慣了爾虞我詐、腥風血雨卻又保留著壹份純真的闊氣少爺。
他們的人生軌跡,因為壹把意大利小提琴而相交。
壹開始,呂月月只是執行她作為壹名刑警看守和保護黑幫潘氏家族二兒子潘小偉、追回意大利小提琴的任務。但是人與人的相處就是這麽微妙,兩個年齡相當的人在每天朝夕相處的接觸中,漸漸地假戲真做了。薛宇,呂月月的同事,也是她的追求者。他壹次次地提醒呂月月:妳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妳是壹名警察,妳是在完成任務……
其實,他更應該明白的,是他自己也曾對呂月月說過的壹句話:妳,首先也是壹個女人。
這,也是壹切故事的開始。
後來,壹個男孩和壹個女孩,為了突然爆發的壹見鐘情的愛,拋家舍命,斷絕以往,不計後果,毅然出走,究竟是純情還是幼稚,是勇敢還是糊塗,是可歌可泣還是可悲可笑?
我不喜歡對感情做評價。因為感情這東西,往往是壹個願打,壹個願挨,兩情相願的東西,妳說不了它的對與錯。就像有時候,妳可能認為壹個男生特別優秀,覺得他值得找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女孩,但是他喜歡的,偏偏就是別人看來不是那麽好的女孩。這個時候妳會說:“看,他們多不般配!”但是,般不般配,合不合適,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且,只要真心喜歡,壹切都不是問題。
我相信,潘小偉對呂月月是真心的。
只要是真心的,那我覺得,壹切都值得。哪怕,付出生命。
顧城,太理想,太夢幻,最終落了個殺妻自縊的後場。
潘小偉喜歡顧城這個詩人。
紀春雷問潘小偉:“要是妳愛的女人不愛妳呢?”
潘小偉:“那就讓她殺了我,讓她去做顧城好了。如果她自己還活著,我死後會在上帝那裏保佑他的”。
海巖說,潘小偉是那種喜歡追求浪漫愛情的人,也是壹個還沒嘗過愛的滋味兒但要愛上了就不顧壹切的人。這種人要真愛上了還真麻煩,弄不好就非成負擔不可。
故事的轉折點,是呂月月在和潘小偉逃亡的過程中打了個電話給刑警大隊。後來,潘小偉的哥哥潘大偉被天龍幫殺死,潘小偉在呂月月面前飲彈自盡。
有人說,呂月月背叛了組織,也背叛了愛情。
可我覺得,她只是有著警察這樣壹種特殊的身份,想愛,卻愛得不自由、不坦蕩。如果非要用“背叛”這個詞,她頂多背叛了自己。
潘小偉說過寧願自己死,也要在陰間保護月月;他也說過,如果他決定死,就帶上她壹起死。可最終,他沒有帶走她,甚至他至死都不對她說壹句話,哪怕是壹句詛咒的話!
呂月月說:“這就是我的愛,我的結局!這就是他和我的了斷!”
當然,這不是最終的了斷。因為後面,還有呂念偉——潘小偉和呂月月的遺腹子。
只可惜,他們最終成為了家族內訌與幫派鬥爭的犧牲品。
壹直以來,我不太愛看小說,尤其是言情小說。因為我覺得,書本裏的那些美麗得像童話的愛情故事大都不是真的。那都是作家編出來的,借此表達他們對美好的感情的向往,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愛,不可能沒有瑕疵,不可能那麽壹帆風順,不可能我是鎖,妳就是那壹把唯壹能開啟我的心的鑰匙,那都是扯淡。
當然,海巖的《壹場風花雪月的事》算不上言情小說,之所以會看,是吸取了考研不太順利的教訓——專註書本太多,時事、生活關註太少。15年考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導演、小說《金陵十三釵》的作者,我都不知道。但是隨便問壹個不考我這個方向的人,他們都知道。那,我還能說什麽呢?
1997年趙寶剛導演將這個故事改編為同名電視劇,2012年高群書導演拍成電影,電視劇太費時不看,電影版今天下班回來就看了。個人覺得,不怎麽樣,和原著比差遠了。在看書的時候,我心裏的潘小偉是活的,我看得到他為呂月月買名牌包時闊氣少爺的豪爽,也看得到他在呂月月面前偶爾的小孩子氣,甚至,他的壹顰壹笑,他的倔強,他在自殺時看著呂月月那絕望的眼神……
但是,在電影裏,我什麽都看不到。潘小偉只是壹個模式化的人物,是死的。
這,是壹個女孩壹段風花雪月的愛情,也是她風花雪月的壹生,美好,卻短暫易碎。
呂月月,如果有下輩子,妳還會為這虛幻、渺茫的風花雪月而奮不顧身嗎?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