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說法是,這壹俗語源於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的兒子王(上雨下方,pang陰平),早年辭世,他的妻子青年守寡,令築小樓居住。王安石出於對兒媳的關心,經常去探望她。而媳婦卻錯解了公公的意思,以為王安石心懷不軌,於是題詩於壁,以明心跡。王安石見了題詩,頗為尷尬,就用指甲扒去壁灰。這樣壹來,外間就有了“扒灰”的說法。
顯然,這種傳說是牽強附會的,很可能是政敵捏造出來用以汙蔑王安石的。
另壹種說法是:“爬灰”是諧音轉語。爬灰必汙膝,“汙膝”與“汙媳”諧音。這壹說法源於清代李元復《常談叢錄》:“俗以淫於子婦者為扒灰,蓋為汙媳之隱語,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則汙膝也。”
這壹說法似乎可信。但仍難以自圓其說:“爬灰”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的事。而“扒灰”者,又何以必定汙膝呢?
清代王有光另有壹說。王氏在《吳下諺聯》中談到“扒灰”的來歷:過去,神廟遍地,香火特盛。為了敬鬼神,人們往往大量焚燒塗有錫箔的紙錢。日久天長,錫灰漸多,廟主將錫灰出售,倒能獲得好價錢。消息傳出,貪利之徒就往往到寺廟中偷扒錫灰。“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
看來,王有光的解釋是有壹定的道理的。“扒灰”的目的是為了偷錫,而“錫”“媳”同音,“偷錫”轉為“偷媳”,這或是“扒灰”壹語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