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現實主義;敘事理論?
第壹,書信體和第壹人稱敘事
菲爾丁和理查森在18世紀爭論的書信體和敘事形式仍然是維多利亞時期英國關註的焦點,也是傳統敘事理論的中心問題。由於理查森的書信體小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模仿者,因此書信體小說在18世紀中後期的小說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到了18世紀末,書信體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大部分新小說家都不遵循是不爭的事實。最明顯的例子是19世紀早期最重要的兩位小說家奧斯汀和司各特,他們沒有使用書信體作為自己的小說形式,而是主要采用了菲爾丁創造的第三人稱全知敘事,並在使用有限視角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安娜·巴巴德總結了《理查森的壹生》中書信體敘事的特點。雖然她的主要目的是宣傳理查森小說的成就,但她也指出了這種敘事方法的弱點:“這種方法由於缺少敘述者,給人們從事戲劇創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作者無能為力,只能找壹個很無聊的知己來聽敘述。它迫使壹個人說出他可能永遠不會說出的事情;有時我不得不重復謙虛美德應該隱藏的贊美;為了復述壹段很長的對話,我們不得不假設壹些非凡的記憶力。”
第二,第三人稱敘事和介入式評論
第三人稱全知敘事之所以成為19世紀歐洲小說敘事的套路,是因為當時的小說家致力於創作深刻、復雜、全面的現實主義小說,書信體和第壹人稱敘事實現這壹目標的局限性顯而易見。相比之下,第三人稱全知敘事的優勢更為突出,它給了作家充分的自由,可以細致全面地描寫背景細節,可以根據小說發展的要求調整敘事視角和敘事距離,從而使當時的小說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繁榮景象。
第三,從“好故事”到“有機體”
因為在維多利亞時代,小說作為虛構的敘事作品已經成為不爭的常規,很少有人像笛福、理查森等18世紀小說家那樣強調小說是真實的故事。狄更斯在他的第壹部小說《匹克威克傳》中扮演了壹個編輯的角色:“我們只是試圖以正直的態度履行我們作為編輯的職責;即使在其他情況下,我們可能有野心聲稱自己是這些故事的作者,但對真相的尊重阻止了我們邀功——我們只能說,我們的功勞只是對材料的妥善處理和公正的敘述。”這種姿態很快在他後來的小說中消失,對“好故事”的關註空前加強。很多小說家把講壹個曲折有趣的好故事作為最基本的要求。沒有好故事的小說不是好小說,引人入勝的故事顯然是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大繁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