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 拉丁字母 拼音 差別16 世紀以前,西方文獻中很少有對中國的記載,但歐洲宗教改革致使羅馬教廷權力削弱,所以耶穌會不得不向歐洲以外地區擴展.除此之外,新航路的開辟也為傳教士進入中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為了達到傳教的目的,傳教士們上要對官員著書立說,學習明代官話,下要口頭對平民百姓宣揚宗教.但是在這樣壹個無論是文化還是制度與歐洲都大相徑庭的國家,要達到目的,第壹步就要學會語言,其中掌握漢字復雜的讀音是他們最大的挑戰和障礙.所以,傳教士借鑒西方音韻學的知識,開始系統地用拉丁字母為漢字進行註音.利瑪竇用拉丁字母為漢語註音的四篇文章,後來被編成壹本叫做《西字奇跡》的冊子,這被視為是漢字拼音化進程的開端.羅常培先生也對此加以研究,他指出利瑪竇當時運用的聲母有26 個,韻母有44 個.通過對《西字奇跡》中語料的研究,我們可以對比出許多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
明代官話有五個聲調符號
在《西字奇跡》中,我們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利瑪竇將語音符號分為了五種,分別是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入聲“^”,而現代漢語有四個聲調.例如“徒”,在明代官話裏為t?,是入聲,而在現代漢語中為陽平.
尖團未合流,非常分明
當時聲母尖團對立,普通話的j、q、x 在當時分為兩組,壹組是z、c、s,壹組是g、k、h.
塞音送氣與否沒有區分
哥、科、和的韻母為o[o],現代為e例如利瑪竇將“和”註音為“h?”,而現代為“hé”.
塞擦音中,不送氣音zh 都寫為送氣的ch,且在i\u\a 前出現明代官話聲母有ng、nh,而在現代漢語中為零聲母
在現代普通話中讀零聲母的字,在明代官話中聲母保留有濁音ng
、nh.例如:
明代官話尚存在iai 韻在利瑪竇標註的拼音中,還有iai[iai] 韻,現代漢語為ie[iε],例如“涯”在明代官話中為“iai”,現代漢語為“yá”.
明朝官話有閉口韻
利瑪竇標註的拼音中有以雙唇音m 收尾的韻母,如倘“t&agre;m”,而普通話拼音為“tǎng”.九、聲母sh 都記作x,出現在a、i、u、e 前比如說利瑪竇為“山”註音為“xān”,而現代為“shān”
明代官話將w 記成了唇齒濁擦音v比如“無”被註音為“v?”,現代普通話拼音為“wú”.
“i”“j”“y”通用
利瑪竇的拼註中,“起”有三種寫法分別是“chi”“chij”和“chiy”,這是因為當時意大利語中的i\j\y 是通用的.
在入華之初,利瑪竇和羅明堅編著了《葡漢辭典》,將葡萄牙語詞和漢語詞平行對照,並有羅馬字母註音.楊福綿先生稱贊這是漢語拼音方案的鼻祖.後來,在此基礎上,利瑪竇發現漢字聲調符號的不同,字義也有改變,因此他修改了之前的方案,為文章進行註音,編成了《西字奇跡》.金尼閣在利瑪竇的基礎上又出版了《西儒耳目資》,他排列了漢字以便於“以音察字”和“以字察音”,是對利瑪竇等前人方案的進壹步完善.雖然通過對比能發現明朝與現代漢語語音的不同,但是我們無法確定壹些差別是否是由於利瑪竇等傳教士習得漢語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所致.所以,從教學分析與二語習得的角度,以明朝傳教士漢語習得過程中出現的偏誤為出發點,我們可以對他們的學習情況展開研究,從而啟發對外漢語教學.
利瑪竇等人借鑒西方音韻學知識用字母為漢字註音是為了方便當時傳教士學習漢語,但是這種創造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開啟了漢語拼音方案應用的先河,也為後人研究明末漢語語音提供了可貴的研究材料.同時,這也有利於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進入中國,為中西交流架起了橋梁,建立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