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起源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的演變“小說”壹詞,最早見於《莊子 其意指“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也就是所謂的“殘叢小話”小說作為壹種獨立的文體概念出現於漢代,西漢劉歆編的《七略》中已有“小說家” 的明確類目。桓譚在他的《新論》中說:“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說,近取譬論,以作短書, 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這段話,既說明小說的形態特點是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說事,又 強調了它的社會功用。東漢班固在《漢書 藝文誌》中進壹步明確了小說的內涵及特點: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漢書 藝文誌》中,小說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後壹家。 綜合漢人對小說的理論,大致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小說的內容來自民間傳說,屬“街談巷語”、“道聽途說”,是不符合“大道”、不見 於經典的瑣聞雜說或神怪故事。 2.小說的形態特色是“殘叢小語”,即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誇張的虛構手法,因此具 有生動性和形象性。 3.通過說故事或敘事對生活進行指導,既具有傳奇性又具有知識性和說教性。 壹、中國古代小說與神話的關系 小說究其根本,應來源與神話與傳說。明代胡應麟說《山海經》是“古今語怪之祖”(《少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典籍中獨具風貌的作品,自古被稱為“奇書”,此書***十八卷,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 《山經》以紀五方山川為綱,系之以古史、草本、鳥獸、神話、宗教等內容;《海經》 除著錄地理方位之外,還記載遠方異人的狀貌和風俗,夾雜著大量的神話片段。 《山海經》是錄著我國古代神話最多的壹部典籍,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西王 母”、“黃帝與蚩尤之戰”、“鯀禹治水”等。是孕育後世小說的胚胎。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山海經》乃“小說之最古者爾”。 西晉太康年間出土於河南汲縣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傳》,以相當可觀的篇幅描寫了周 穆王以造父為馭者、以河伯為副車,驅八駿巡行天下。《穆天子傳》代表著神話向小說的過 渡,並開了後世英雄傳奇的先河。 中國的神話有壹個歷史化和宗教化的過程,神話人物常會被逐漸納入帝王家譜和宗教神 譜,反映這種變化的,在中國小說史上有壹種由神話過渡到“仙話”的現象。仙話更多地表 現了後世人的理想和欲望。這表現了小說壹方面吸取神話的幻想,壹方面,又開始脫離神話 那種先民心理,回歸到現實的人情。 二、中國古代小說與子書的關系 古代小說在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圖書分類目錄中壹般屬子部,故稱子部小說。 《晏子春秋》在寫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簡潔完整,語言清新流暢,許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說的敘事特點,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諸子為了形象地闡明道理,往往用寓言來說事。這些寓言既具有諷諭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已具有小說的特點。 《孟子 齊人有壹妻壹妾》;《韓非子》中的寓言,諸如“和氏璧”、“買櫝還珠”、“自相 矛盾”。《莊子》中的寓言如“皰丁解牛”、“匠石運斤”、“佝僂者承蜩”等。宋代黃震說莊子 是“詼諧小說之祖也”。 三、中國古代小說與史書的關系 從《左傳》開始,史家在著述歷史的時候,便常雜以流傳民間的遺聞佚事,使歷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敘事完整翔實,並運用逼真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使歷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 動。如:出亡中的晉公子重耳,諫假道的宮之奇,哭師的蹇叔等。 《戰國策 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說是壹篇很生動的小說。 從《左傳》到《史記》、《漢書》,這些歷史散文都證明了“史有詩心、文心”的觀點。 同是,它們的敘事方式、結構形態、語言技巧也常常的影響了中國小說文體的發育、發展。 此外,中國小說中也有壹些被稱為“野史”的作品長期竄入史書的領域,如《吳越春秋》, 是壹部采用虛構手法的小說,而不是史書。 從《左傳》開始的史學,的確是“小說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