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書中收錄的3個故事,主人公都是朝鮮時期以品德出眾而聞名的女人。其中壹個就是仁顯王後。這個故事屬於宮廷小說,是壹個不知名的宮女寫的。寫得很詳細,連人物對話都出說來的。故事壹開始是描寫仁顯王後如何如何得好,如何如何得受到朝鮮王室眾人的喜愛和尊重,特別是蕭宗的生母王大妃非常喜愛仁顯王後。壹切都是那麽美好,直到張禧嬪的出現。這兩個女子的個性截然相反,張禧嬪心術不正,野心極大。她散播惡毒的謠言,讓蕭宗動搖,之後產生了廢後之心。在忠臣們極力反對之下,蕭宗仍壹意孤行,廢仁顯王後而立張禧品為後。這轟動的事件造成了無數忠臣的死亡和流放,舉國動蕩。仁顯王後之後在私宅過了5年清苦的歲月。期間蕭宗再次改變心意,重新迎接王後回宮。仁顯王後復位,張禧嬪心有不甘,竟用巫術詛咒王後,導致王後被怪病纏身,在眾人的淚水中,仁顯王後逝世,留給蕭宗多少遺憾。故事的結尾說“世間賢德女子,莫過於商周的娥皇、女英,而我們朝鮮則以仁顯王後為榮“。
小說其實我覺得故事有真有假,事件肯定假不了,但是人物的刻畫上多多少少有了美化的成分。仁顯王後就不說了。光看樸泰波(Pak Taebo)。這個人在蕭宗廢仁顯王後的時候極力組織,發動群臣,聯合上疏,但卻惹的蕭宗龍顏大怒,將他處以極刑。蕭宗親自行刑,然而即使酷刑如何殘忍,剛正不阿的樸泰波坑也沒吭壹聲,仍然堅持勸阻蕭宗。故事完全記錄了他和蕭宗的對話。雖然很生動,但這壹點我覺得很可疑,應該是有虛假的成份的。畢竟,壹屆小小的宮女怎麽可能知道刑場發生的事呢?她所記錄的,應該是人雲亦雲的n手產品。
小說而對於仁顯王後猶如聖人般的品德,我有所保留。畢竟,朝鮮的王後大多都扮演者賢內助的角色,個個都很低調,品行優良,像文定王後那種有野心的女人是少數。而對於她傾國傾城的美貌,ahem...(清理喉嚨),更是不可盡信。韓國人是朝鮮人的後代,她們的容貌如何,相信大家早眼見為實。而且,古代後宮多是和政治掛鉤,真正的美女壹般都在隱藏在民間,所以好色的乾隆皇帝才喜歡往江南跑。朝鮮沒幾個留名青史的美女,不像我們中國的四大美人。就連黃貞伊也是以才藝聞名的,張禧嬪、張綠水等謀權弄術的壞女人大概就只會施展狐媚之術。因為貌美而在史書上留名的朝鮮王室女人目前我只知道和協翁主壹個。正史自然沒有記載,惠慶宮的《恨/閑中錄》(又是壹本宮廷小說)卻略提了。縱使這樣,和協翁主的美貌也是相較於惠慶宮所見所知,沒人知道如何詮釋她的美貌。但是既然惠慶宮會為此留下墨跡,大概和協翁主的容貌是真得很出眾。
小說另外,故事中也隱隱暗示了蕭宗的善變和多疑。蕭宗的性格應該是有缺陷的,他多疑,容易被讒言動搖。區區流言蜚語就讓他對仁顯王後生出了廢後之心。而廢王後,再朝鮮自開國以來,從沒有先例。而蕭宗不顧大臣阻止,壹意孤行,這更凸顯了他是那種沖動而且壹旦下了決心就會堅持到底的人。事後,蕭宗又後悔了,廢了張禧嬪,讓王後復位,真讓人猜不透他多變的心思。這應驗了壹句古語“伴君如伴虎“。
小說蕭宗廢後的事件對朝鮮之後的200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立下遺訓,不準子孫立後宮為妃。他應該沒有想到,他的決定改變了朝鮮的命運。因為不能升後宮為妃,貞聖王後逝世後,65歲的英祖沒辦法,只好娶了相當於自己的孫女的年饉15歲的貞純王後金氏。他心中壹定不會好受。畢竟,英祖不像他的老爸蕭宗那麽喜歡女色。如果不是這條規定,英祖壹定會立宣禧宮李氏為王後的。這個女子伴著他白頭到老,壹起攜手走過了50多年的風雨,並且為他生了多名子女。其中有英祖最愛的和平翁主與和緩翁主,更有他討厭的和協翁主與思悼世子。宣禧宮為人低調,在思悼世子事件中,她默默地躲在幕後,秉持著壹個後宮該有的沈默。若她能成為王後,也許思悼世子的悲劇就能改寫吧……貞純王後的角色在整個事件歷史很模糊的,她應該是沒有任何野心的。然而她的父親卻參與世子的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