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這部小說寫得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書中塑造的曹操、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書中有很多很多吸引人的故事,如“桃源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等。
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其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
擴展資料:
對這部小說的主題,專家學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學生用書基本上持“擁劉反曹”說。《三國演義》把蜀國的劉備、諸葛亮、關羽等君臣作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觀念的化身,是仁君、賢相、良將的典範。
而把魏國的曹操等作為奸邪權詐、推行暴政的代表,至於孫吳方面只是陪襯而已,因而具有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在歷史上,曹、劉孰為正統的問題,從來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統的史學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鑒綱目》起,壹般都奉蜀國為正統,以魏、吳為僭國。
至於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從來就有尊劉貶曹的傾向。究其原因,壹是由於劉備是“帝室胄裔”,多少有點兒正統的血緣關系;二是劉備向來以“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著稱,容易被接受。
特別是在宋元以來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人心思漢”,正是當時漢族人民***同的心願,因而將這位既是“漢室宗親”,又能“仁德及人”的劉備樹為仁君,奉為正統,是最能迎合大眾的接受心理,符合廣大民眾的善良願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