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市場上的犯罪題材小說很受讀者歡迎,尤其是余罪系列的刑偵破案小說。雖然裏面的男主角余罪的形象壹點也不像刑警,但是他的性格卻因為反映了他的真實本性而受到讀者的喜愛。可想而知,後續風潮隨之而來,各種刑偵題材的小說基本壹夜之間就湧現出來,可見破案這個話題有多火。而很多破案、刑偵類的小說,主要以破案的過程為主。當讀者閱讀這樣的小說時,就相當於經歷了這樣壹個過程,就像熱門電視劇《神探迪·徐人傑》中的情節壹樣。
?九滴水主編的這本《屍體調查科第二季1:罪惡的根源》也是壹本關於犯罪的小說。但與刑偵小說《余罪》不同的是,這部小說的重點並不是如何抓捕嫌疑人,也沒有臥底等動作感很強的情節。相反,它側重於現場的痕跡檢驗和對嫌疑人犯罪心理和動機的推理分析,極大地體現了犯罪心理學的強大威力。
?作為這本書的讀者,妳可能看不到那些精彩的打鬥場面。相反,在破案初期會有很多在現場收集、處理、分析證據的情節。至於證據的收集和處理,在破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很復雜。但作者在這本書裏給我們展示的不是那種枯燥的感覺,而是軟化犯罪心理的饕餮大餐。
?某* * *在書中寫了7個案例。雖然裏面的人物來自第壹季,但是沒有看第壹季的人完全不影響直接看這本書,因為這七個案子基本都是獨立的,作者的筆墨也沒有放在這些刑事技術室的人員身上,而是放在犯罪現場。我們通過這些案例不僅可以感受到這些刑事技術人員作為痕跡檢驗的辛苦,因為作者也在刑事技術室,所以這些細節的描述可信度很高。作為讀者,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這些精彩的取證痕跡檢驗過程,還可以學到很多部分普通人都知道的知識。
?例如,在第壹個案例“威廉姆·卡索”中,當談到壹個高級別墅的謀殺案時,痕跡檢驗專家“我”能夠通過打碎的玻璃找到壹些犯罪嫌疑人的指紋。這裏的技術手段可以說是讓我們這些業余愛好者大開眼界了。在回收碎玻璃的時候,作者通過‘我’的嘴普及了玻璃制作技術。從犯罪現場提取的平板玻璃碎片和玻璃燒制過程中產生的基本不同的‘玻璃筋痕跡’是回收碎玻璃的基礎。這裏是否感覺高大上,是科技與工程靈活運用技術的體現。
?在閱讀這本書裏的案例時,我們也能看到數學和其他學科在我們生活中的妙用。例如,在推斷被害人被謀殺的時間時,阿樂實際上是通過簡單的數學運算推斷出來的。作者在撰寫這些案件時使用的文字描述也相當精彩,采用了前期證據痕跡檢驗和後期犯罪嫌疑人口述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將整個案件呈現在讀者面前。
?總之,這本書在犯罪心理推理方面是相當成功的,穿插在其中的壹些常識性介紹也能讓我們受益匪淺。最後,我們可以在這裏問壹個問題。看過電視劇《冤冤相報》的讀者應該知道,裏面的主角宋詞是在母親去世後出生的。情境宋立科詞是傳說中的“死後交付”現象嗎?什麽是“死後交付”?相信看完這本書,作為讀者的妳,壹定能找到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