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過站
火車經過唐古拉山口,海拔飆升到5000多米,車廂裏緊急供氧。多名乘客,大多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匍匐在座位下,抓著氧氣管吸氧。
“現在這些少年都不健康。”窗邊的老太太說。“四十多歲的人還是少年?”隔壁的人問。老太太看了那人壹眼,說:“我四十多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尿尿,渾身是泥。”男人有點不好意思,黝黑的臉漲得通紅,沒有搭理老太太。
火車使天空變暗,夜越來越深。我們繼續有說有笑,但每次看著窗邊面無表情的老太太,心裏都會陰沈沈的。
失眠又無聊,我把背包裏的魔方拿出來,笨拙地把藍色的壹面拼起來。我的眼睛酸酸的,我瞥了壹眼窗外。老太太正全神貫註地看著我手裏的魔方。
“妳也會玩這個小玩意嗎?”她問。
“壹點點。”我不想再和這個古怪的老太太說話了。
“我什麽都不會玩,我兒子會,半分鐘就能拼壹個,再復雜也不行。”她自豪地說。
“他去哪都帶著魔方,跟妳壹樣。”她又說。
“壹般的魔方看起來都壹樣,天下烏鴉壹般黑。”我對自己不恰當的比喻感到驚訝。老太太笑了。這是她第壹次笑。雖然她並不善良,但她總是冷著臉。
“妳壹個人在西藏幹什麽?”我沒什麽可說的。
“去看我兒子,我就是這麽跟大家說的。”她說。
我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如果她真的想見她的兒子,為什麽她這麽不確定?另外,我只是問問,其實我並不在乎她。
“妳壹個人嗎?那麽遠,還是那麽老。”我問。
“今年整七十了。我的生活很艱難。這位老人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中午我給他帶飯的時候,他躺在麥田裏,身體已經很硬了,手被拉成兩個雞爪,撓著胸口。我壹個人住。”她平靜地說,仿佛在講述別人妻子去世的故事,“小軍那時候才三十出頭。像個瘋子壹樣,想去哪就去哪,老婆不要。後來,他離婚了。”“小軍,”我說,“妳兒子呢?是的,當然。”“我壹年要出去壹次,不是新疆就是西藏,去過幾次國外的壹些地方。”她說。
“旅遊?”
“不,”老太太看著窗外雪山的影子。“我去徒步旅行,爬了很多山。每次爬山,他都會寄壹張明信片回家。現在壹捆明信片有五塊蛋糕那麽厚。”她用手比較了五塊蛋糕的厚度。
“妳兒子是登山運動員?我們和妳壹起去拉薩還能見到他。”我說。
老太太搖搖頭,數了數手指說:“對,是2001年。”
“怎麽了?”我問。
”我罵他。他打算去攀登珠穆朗瑪峰,那是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的眼睛眨了眨。"他還是去了,還給我寄了壹張明信片。"她下意識地看著我手裏旋轉的魔方,“還帶著這樣的東西。鄧...鄧翔。”
"妳的兒子攀登過珠穆朗瑪峰。"老太太瞬間變得偉大。
“對,然後登山隊去我家,隊長給我兒子拎了壹大包東西,都是登山用的。還有壹個魔方,六個顏色都不錯,都說是峰會上拼的。”
“他為什麽不親自告訴妳?這樣光榮的事情。”我問。
“他死了。”老太太的大眼睛像枯井,再怎麽難過也出不來半點水。我右手顫抖,我明白了,老太太說要去西藏看兒子,其實是去看珠穆朗瑪峰。
“壹共死了三個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妳知道嗎?”她說。
“我知道。”
“三個人都埋在雪裏,挖出來的時候手還是鏟雪的姿勢。”她補充道,“我家老頭子死了,我兒子死了,村裏人都說是我殺的,這是我的宿命。我應該死在他們面前,妳這個惡心的老太婆。”
我汗津津的手握著魔方,安慰的話是不必要的。我慢慢扭動魔方,等她繼續。“我兒子真的研究了壹輩子魔方。他從六歲開始就喜歡玩,壹直玩到三十六歲。他也是這方面的高手。”老太太試圖擠出壹絲笑容,但沒有成功。
我把魔方遞給她,她小心翼翼地接過來,舉在眼前。她的手顫抖了幾下,原本青紫的臉也被攪亂了。她連續轉了十圈,想恢復原來的藍臉,可是越拼越亂。
“我告訴過妳,我兒子半分鐘就能拼壹個。”她把魔方還給我了。
我看了壹眼手表。當時是淩晨兩點半。後來,老太太在座位上睡著了。我在腦子裏搜遍了所有拼魔方的公式,甚至用手機在網上找了各種圖。
兩個半小時後,天亮了。老太太滿頭白發醒來時,看到桌上魔方的紅、橙、藍、綠、黃、白五個面都拼在壹起了。她欣喜地看著我,擦了擦幹澀的眼睛,轉身凝視窗外。
(1)以下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總結,兩個最貼切的是(5分)。
A.小說第壹段,多名旅客在經過唐古拉山口時手持氧氣管,意在為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做鋪墊,表現了作者對目前人們體力不支這壹現實的焦慮。
B.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寓意豐富,從“夜越來越深”到“晨起”,象征著“我”與老太太之間從疏遠到相互理解的轉變。
C.同壹個魔方,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我”來說,只是旅途中打發無聊的工具;對於老太太的兒子來說,它代表了壹種不斷超越和挑戰極限的精神。
D.老太太罵兒子迷戀登山,忽視家庭,導致他憤然離家,攀登珠穆朗瑪峰。結果他不幸遇害,讓她壹直耿耿於懷,無法原諒自己。
E.小說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細節,比如“小心翼翼地接過來捧在面前”、“握了幾下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老太太的復雜感情。
(2)老太太說了兩遍,兒子“半分鐘能拼壹個”。請結合課文簡要分析其不同心理和重復作用。(6分)
(3)小說中的老太太形象有什麽特點?請簡要分析壹下。(6分)
(4)請結合文本探討小說情節結構的某壹特征。(8分)
閱讀答案
(1)答E給3分,答C給2分,答B給1分,答A和D不給分(A項“表現了作者對目前人們體質較弱的現實的憂慮”無中生有,偏離了小說主題;B項“象征著從‘我’和老太太到相互理解的轉變”,增強了環境描寫的作用;D項,“原因”
(2)心理不同:①第壹名表現出老太太在開頭談到兒子時不經意間表現出的驕傲;(2)第二處表現了老太太因為思念兒子而極度痛苦,但又不想表現給別人看,想用誇耀兒子的語言來掩飾的微妙心理。(4分;答壹分給2分。
作用:①反復出現,突出老太太對兒子的懷念和自豪,使人物真實可感;(2)前後呼應,突出“兒子”玩魔方的高水平,照顧小說標題。(2分;回答任何壹點意思都是對的)
(3)①直言不諱。看到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經過唐古拉山口,就抓著氧氣輸送管吸氧,直言這些年輕人不健康。②命運的辛酸,內心的痛苦。丈夫和兒子相繼離世,孤獨無助,生活十分痛苦,眼神如枯井;因為村民們說他們是被迫殺死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的,所以他們感到內疚。(3)外表冷酷,言行古怪。旅途中,她面無表情,很少笑。她把四十多歲的人稱為“少年”,對旁邊的男人質疑不滿,用自己的“邏輯”回應,不管別人尷尬不尷尬。4強。悄悄給“我”講講丈夫和兒子去世時的悲慘境遇;雖然內心很痛苦,但還是努力在人前擠出壹絲笑容。⑤深愛妳的兒子。和“我”說起兒子的魔方時,她充滿了自豪;七十歲了,還要去看“兒子”,去看珠穆朗瑪峰。(6分;回答壹分就2分,回答任意三分,意思就對了。
(4)例壹:小說以“魔方”為線索,貫穿全文。(2分)①魔方引出“我”與“老太太”的對話,引出老太太對兒子的回憶,故事自然展開。最後,“我”花了壹個晚上把魔方拼起來,安慰老太太,給她壹個驚喜。(2分)②在老太太的敘述中,魔方多次出現,與劇情發展和人物情緒變化相吻合。(2分)可以說,魔方是我、老太太、兒子之間的紐帶。整個故事圍繞魔方展開,情節發展更加自然緊湊。(2分)
例2:小說采用雙線結構,壹明壹暗,構思巧妙。(2分)①明線圍繞“我”和“老太太”展開。我在火車上遇到了這位老太太。從壹開始覺得她怪怪的,不關心她,到聽完她的故事,盡力為她拼好魔方的六個面,展現了“我”從不理解到尊重、同情、關心老太太的情感變化過程。(2分)2暗線圍繞“兒子”,老太太斷斷續續地講述,為“我”和讀者呈現另壹個故事:“兒子”從小愛玩魔方;三十多歲的時候瘋狂登山,和媳婦離了婚。爬了很多山,到處給媽媽寄明信片;後來,我不顧媽媽的反對,去了珠峰。成功登頂,在頂峰拼好魔方;他在下山的路上死於雪崩。塑造了壹個堅定執著,不斷挑戰生命極限的登山愛好者形象。(2分)兩條線索有時交叉融合,使文筆更加多變,避免直白敘述。(2分)
例3:小說采用了欲揚先抑(先抑後揚)的寫法。(2分)①老太太出場時面無表情,舉止古怪,讓周圍的人感到陰郁;隨著交流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她遭受了很多不幸卻有著很強的個性,外表冷酷卻內心充滿了愛。(2分)2“我”最初覺得老太太偏心,不想理會,勉強敷衍她;後來,我對她又敬畏又同情。(2分)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既避免了情節的直白敘述,又增強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讀性;也讓人物更加真實,主題更加突出。(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加分。例如,用簡單的對話來展開故事。與其他小說不同,本文的情節完整曲折,而是在人物對話中逐步展開情節,通過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表達主題,使小說具有了散文的風格,文筆自然。)
坐過站後看問題答案:
★小學1-6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測試練習題(附答案)
★錯過的閱讀問答。
★五年級語文期末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跑啊跑,得到閱讀題的答案。
★初三語文下冊閱讀理解訓練題七選。
★幫忙看壹遍問答。
★患者閱讀問題解答(2010,山東省菏澤市,13—17,20分)
★地鐵乘客畢淑敏回答閱讀問題的風格。
★火車上讀現代文的答案
★閱讀題答案是現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