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主要內容概括:
長篇小說《圍城》***分九章,大體可以劃做四個單元。
由第壹章至第四章是第壹個單元,寫方鴻漸在上海和家鄉(江南某縣)的生活情景,以寫上海為主。在這個單元中,方鴻漸和蘇文紈的“愛情”糾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蘇文紈的傾心相與和方鴻漸的另有所歡,使他們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戲。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個單元,是“過渡性”或“銜接性”的。在這個單元中,在個人生活上分別吃了敗仗的方鴻漸和趙辛楣,從“愛情”牢籠中沖了出來,他們由假想的情敵變為真正的摯友,***同到湖南平成三閭大學謀事。
第六、七章是第三個單元,主要描寫三閭大學裏的明爭暗鬥。上自校長、訓導長、各系主任,下至職員、學生、甚至還有家屬,都卷入了壹場令人頭暈目眩的人事糾紛。職業上的排擠,情場上的競爭,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見不得人的謠諑誹謗、陰謀詭計,壹時間三閭大學成了競相逐鹿的舞臺。
第八、九章是第四個單元。方鴻漸和孫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結了婚。這對雙方來說,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動的結合,加以失業造成的對於前途的焦慮,使他們婚後不斷發生爭吵。這種爭吵在返滬途中還較為單純,定居上海後,由於雙方家庭和親族的介入,矛盾更復雜了。
擴展資料:
《圍城》是錢鐘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壹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圍城》包含著深厚的思想意蘊。壹是社會批判層面。作品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歷程,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統區的國政時弊和眾生相進行了抨擊,包括對上海洋化商埠的腐敗墮落、對內地農村的落後閉塞,對教育界、知識界的腐敗現象的譏諷。
二是文化批判的層面。這壹點,主要是通過對“新儒林”的描寫和對壹批歸國留學生或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來實現的。《圍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癥,但骨子裏還是傳統文化起主導作用。
方鴻漸是“新儒林”中尚有正義感的人物,他的出國留洋,目的是“光耀門楣”,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劇的結局,正是傳統文化所致。
作品通過這些人物病態性格的剖析,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第三個層面則是對人生、對現代人命運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層次,諸如對人的基本生存處境和人生的根本意義的探討,對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際間的基本關系的探討。
錢鐘書夫人楊絳在電視連續劇《圍城》片頭上寫道:“《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小說中也多次點明了”圍城“的含義。
它告訴人們,人生處處是“圍城”,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存在著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作家在圍城中所提出的問題,涉及到整個現代文明的危機和現代人生的困境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