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憶的小說中,普通人是主角,表達了他們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經歷和情感。“理解”和“愛”是她的創作宗旨。在藝術表現上,她早期的小說充滿了情感的表達,而她近期的創作則趨於冷靜和細致。
從王安憶的作品中,我們壹般能感受到壹種慷慨的愛。她賦予故事中的人物“英雄主義”,展現人物的美好與善良。她以敏感和高超的悟性掌控著故事微妙的氣氛發展和人物的心理變化,細膩而精準。她的作品講述了壹個普通的故事,壹個日常的生活,但她探索了故事背後強大而仁慈的自然規律,這是她對人性、人類生存狀態和本體論世界的關註,這使她的作品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時,女性的溫柔也總是體現在她的作品中,再加上她謹慎自省、深思熟慮的性格,使得她在文壇上以特立獨行的存在。
相關作品:
長恨歌
作者:王安憶
頁數:384
定價:20.00英鎊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簡介:
壹個女人40年的愛情和親情,被壹支精致華麗的筆優雅地寫了出來,跌宕起伏。四十年代,中學生王啟堯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了她命運多舛的壹生。成為大人物的金絲雀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後,官員被殺,王啟堯成了普通人。表面的日子平淡如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消退。和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是命中註定的。八十年代,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的王啟堯註定要失敗。她和女兒的男同學發生畸形戀情,最後被誤殺。
離頁:
王安憶的“三愛”及其他
如果有人問我房間為什麽這麽亂,關於王安憶的書和雜誌鋪滿了床,書桌,地板,電風扇開到最大檔,風壹直吹,風卷起書的壹角,而我只是坐在木椅上,好像在思考著什麽。
中國作家,1954,祖籍福建同安,母親茹誌鵑,父親王小平,劇作家。王安憶壹歲多的時候,隨父母定居上海,在那裏接受了最初的教育。小學時,她經常參加區市兒歌寫作比賽,對文學有著深厚的感情。1969初中畢業,第二年到安徽省五河縣頭鋪公社劉莊大隊插隊工作。他被選為縣、地區和省級活動家。1972考入徐州文工團,參加了壹些創作活動。1976年,她在《江蘇文藝》發表了第壹篇散文《前進》,兩年後在上海兒童時代雜誌做小說編輯,不久發表著名小說《誰是未來中隊長》、《雨,薩沙·武賈西奇》。1980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文學工作坊。1983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項目’文學活動。後擔任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她的簡歷雖然很短,但已經沈浸在生活中,成為了真正豐富的人生。
自從小說《這列火車的終點》出版後,她的馳騁之筆就沒有了盡頭。她已經超越了她的父母,成為當代中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壹...擺在我面前的是她的小說集《雨》、《薩沙·武賈西奇》(1981,百花文藝出版社)、《黑、黑、白》(1983,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後記(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逝去(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小寶莊(1985,上海文藝出版社)、海上的夢(1985)香港三聯書店)、烏托邦詩集(1993,華誼出版社)、小說《黃河故道》(1981986,上海文藝出版社)、《蒲公英》(1988,上海文藝出版社)和長篇遊記《遊歷德國的故事》(1990,江蘇文藝出版社)。她的小說《誰是未來的中隊長》《這列火車的終點站》《通道》《小包壯》都獲得過國家級獎項。許多小說也被翻譯成各種語言。
這是王安憶。王安憶的發展真的很快。
我拿起7月29日剛從地上送來的文學報,1993。王安憶在第四次上海文學大會上的發言摘要。王安憶說,‘在四面受風的環境裏,知識分子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她說作家要有藝術理想,這個大變革的時代需要作家的關註。壹味謳歌風流韻事,是對才華和閱歷的浪費,或者說是缺乏藝術理想。是的,王安憶的創作走出了自我。最近她壹直在想,如果壹個作家只是從極其個人的喜怒哀樂出發,那純粹是小技巧。她的創作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這種思想的成熟是王安憶開始關註宏大的事物和悲涼的事物。這種創作上的變化是向著人類的審美理想的。
從中篇小說《叔叔的故事》開始,王安憶的創作在自己的基礎上有了壹個飛躍。她的藝術理想發揮到了極致,真的讓自己變得更大氣,更有深度。大叔的故事對當代文學意義重大。它有著巨大的歷史內涵,絕對經得起歷史的反復咀嚼,也是王安憶創作思維成熟的標誌。作家如果放棄了思想追求,自然會落伍,尤其是90年代,更不能放棄作家對生活的參與和思考。沒有思考,就不會有有分量的作品。近年來,王安憶確實寫出了有分量的作品。比如今年出版的小說《紀實與虛構》和中篇小說《悲傷的太平洋》,都表現了作家的大度和對人類審美理想的重視。這兩部作品標誌著王安憶的創作達到了又壹個新的高峰。
王安憶不僅在藝術上保持著自己獨特的追求,在生活上也相當內斂嚴謹。這和她從小受的教育有關。恐怕大家都知道她是茹誌鵑的女兒。她愛讀書,待人熱情,愛思考,談吐哲思,喜歡實事求是。作為壹個正直的作家,這是她應得的。
當然,大家對王安憶的生平已經有了很多了解,這裏就不必贅述了。但要真正解讀壹個作家,絕不能忽視她成長時期的重要作品。那麽,對於王安憶來說,“三愛”是她整個文學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三愛”的分析也就成了我評論的重點。
王安憶把我帶進了壹個世界。
壹個充滿生命、壓抑、苦難、燃燒的希望和光明的世界——生命的本體世界。
“三戀”是壹種象征,變態的性描寫向人展示魅力。我不得不如實承認,她的性意識只是在生命的邊緣打轉,並沒有真正進入人類的生命本能。因為終究沒能抵擋住強大的道德勸說,王安憶似乎在壹種自我壓抑的勸說中找到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中街追鹿》有壹種傾向。她讓女人的生活直接崩塌,投入家人的懷抱,充當丈夫的陪襯。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山丘上的世紀》直接進入了人類生命本能的‘性’。在最真實的生活面前,任何虛偽,任何隱瞞都是無濟於事的。性為男人和女人提供了平等的做人的權利,就像伊甸園中亞當和夏娃的結合構成了人類的完整性,男人和女人同樣的力量鑄就了同樣的生命節奏。
現在小說的壹個基本特征就是大家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人組成的小家庭。父親的形象消失了,代之以丈夫的形象。女性的角色也從母女分別變成了妻子和情人。但這種變化只是家庭關系內部的角色互換,也就是說,關於家庭的話語並沒有改變,關於女性性的萌芽意識仍然籠罩在深層心理的家庭意識形態中。
王安憶的世界是壹個具有強烈主體意識的世界。她關心的問題,使用的語言,作品前後的敘事風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既有女性的自我貶低,也有對男性社會的屈從;還有壹種無法掩飾的不安,拼命想解放自己。但不管怎麽發展,作者的創作都是在演自己。決定這種戲的,是另壹個‘缺席’的存在,他(我這裏用‘他’代替‘她’)決定了王安憶是這樣寫的,而不是那樣寫的。這樣,王安憶用筆寫作時,她就不再是‘她’,而是‘他’,因為她寫作中的碼序必須與‘他’的社會碼序壹致。也就是說,社會是男性的,而不是‘他的’。女作家離開了社會背景就無法寫作。按照拉康的說法,“在這個男權社會中,女性是以壹種缺失或閹割的形式進入語言和文化體系的。”雖然女性在寫作上努力成就了男性文化的成就,但她們已經不自覺地接受了這個男人對女性的偏見。
是什麽樣的‘偏見’呢?王安憶關心的女性地位,有時候不是在社會上,而是在家庭裏。她認為回歸家庭就是回歸自然的生活。在壹個非常安逸舒適的小家庭裏,女性自然而然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做出犧牲,忘我,道德純潔,做壹個賢妻良母,說白了就是做壹個‘家庭中的天使’。這種‘淑女’女人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王安憶的心理需求。由此,也滿足了‘他’的社會秩序,即女性——家庭;男人-社交。所以也是男人對女人的要求,是對男人作為‘真女人’的壹種崇拜。他們從小就在壹起。
在壹個小城市,他們總是堅持練習。她讓他幫忙伸開腿腿。他們像觸電壹樣碰了壹下。她成了壹個兒子和壹個女兒的母親。她像處女壹樣溫柔。
——《小城之戀》
王安憶小說中的敘述者都是以第三人稱出現的,這壹點本身就很明顯。敘述者通過自己的化身構建了壹個獨特的宇宙。她創造了這個宇宙,在這個宇宙裏,她可以知道壹切,她有成為神的能力。她可以在非常理性的情況下,隨意評判自己的男女主角,善惡美醜。這種把自己完全置於作品意義之上的歷史觀察,使得敘述者完全成為真理的創造者。《小城之戀》裏的男女主角都有過壹些風雨飄搖的性愛,然後男方以壹種霸道的方式帶走了她,然後甩了她,這讓他們更加害怕她。在敘述者眼中,男人是壹個無能的墮落者,女人是壹個受害者,只是壹個在敘述者眼中非常溫柔,寬廣,神聖的受害者。
其實王安憶通過她的敘述向人們傳達了這樣壹種她已經下意識認可的價值觀:她認為當今中國的女性就應該是這樣的。雖然女性是整個人類的壹半,但她們對另壹半有著強烈的依戀。雖然人的需求,尤其是性的滿足,是彼此滿足不可或缺的。但是女人缺乏男人的生理特征,所以她沒有創造的權利。這是空間,沒有動力去填滿它。這種生理差異是壹方面。另壹方面,社會因素。男人和女人沒有區別,但是女人和女人之間有尖銳的矛盾。在今天的中國,做女人有時候意味著放棄做男人的權利。面對這種矛盾,女性試圖尋找出路。他們結婚生子。他們想通過家人確認自己的個人身份,卻反而越來越掉入陷阱。“壹些女性心目中的‘家庭’概念是,這是她們的‘上帝’。維護家族的地位,忠於家族,就是忠於職守。王安憶的《中街追鹿》在這方面比較典型。她依然是第三人稱敘事方式,依然是壹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壹般把自己變成道德操縱者。
壹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年女教師,盲目的盯著自己的老公,在懷疑老公有外遇的時候,整天跟著她,好像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就是控制自己的男人。讓他愛這個家,像她壹樣全心全意地愛她。只有這樣,女主的心態才能永遠保持穩定。她把家庭的穩定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把丈夫留在身邊,管住他,讓他和她壹起在他們共同開辟的天堂裏尋求幸福,這是她壹生中最大的幸福。但是她老公不是這樣的。他穿著牛仔褲,和年輕漂亮的女孩壹起去餐館,學習跳迪斯科。他口口聲聲說要過灑脫的生活,他在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灑脫。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女人整天跟著他的時候,他並沒有克制,更多的是以灑脫為榮。像和自己的女人玩遊戲壹樣轉圈玩。中國有些男人就是這樣。男人在家裏娶了老婆,負責操持家務,婚後卻馬上另尋新歡。他們馬上不滿,馬上覺得‘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另壹方面,女人不會。她們只是盡力保住家庭,缺乏男人的冒險精神。男人往往在壹種冒險的行為中獲得快感,而女人總是喜歡過平穩安穩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幹幹凈凈的女兒嫁給了男人’永遠屬於他。這種傳統的‘貞操’觀念被男性社會規定為女性的榮譽。'家庭'作為壹種模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分步婚姻似乎為女性找到了壹席之地。大多數女人結婚不是為了尋求愛情的結果,但家庭是埋葬愛情的地方。這些‘淑女’壹般不是為了愛情,而是通過家庭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事實上,這種做法本身與提高女性地位、鞏固以男性為中心的壹夫壹妻制家庭是壹致的。鞏固家庭秩序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它所代表的社會秩序。這樣,家庭就成了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無時無刻不在控制著各種社會生活,當然也控制著王安憶的寫作活動。
王安憶讓女主角放棄社會事業,自動離開制作場。首先,她在經濟上成了男人的附庸,所以她自己也有希望女人回到家庭世界的欲望。她可能認為女性這樣做更自然。這在中國並不奇怪。如果壹個女作家想用愚昧落後的負面形象來達到壹種反思,這樣做不是很有吸引力嗎?但歷史畢竟是向前發展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作家的意識也在發生變化。王安憶的作品前後期變化很大,但也有壹些矛盾,可能是因為中國這塊土地。現在談男女也是壹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我們的女作家大多把自己束縛在男性的語言裏,缺乏發現自我價值的勇氣和力量。甚至可以說,有些人根本不想去發現,因為社會化的文學傳統很難輕易打破。她們在不自覺地遵循這種傳統,而這種傳統是壹種‘他者’的話語,所以自然不會考慮用男性的經驗來說話。所以作家反映男女問題的矛盾心理是如此復雜。
但無論如何,作為王安憶,這幾年他的創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87的'三戀'、1988的《中街追鹿》、1989的《山上的世紀》依然有明顯的突變。也講男女,講性,講人的生命意識,但《在職世紀》似乎比之前的作品超前了壹大步。她的心理障礙正在被逐漸突破。她不再把女性看作是綻放在家庭世界裏的迷人的玫瑰和溫柔的天使,而是把她們表現為壹個獨立的人格,是壹個站著的、活著的、有情的人。以前她創作中那種安靜矜持的風格,寫性時那種想寫魔鬼又怕他出現的猶豫,似乎正在變成王安憶的創作史。她開始勇敢地面對人類最本能的‘性’,直接揭露人性的弱點和生理欲望。她的作品中的“性”從來都不是隱秘的,而是欲望的高潮。當心花怒放的時候,他們會心花怒放,不是在延長生命,而是直接去書寫鮮活的生命。
《山上的世紀》大膽地描寫了男女主角在路邊溝裏“狂野交合”的場景。在王安憶的作品裏,壹個暖暖的女人在男人面前壹絲不掛供他觀賞。女主角突然變成了男人眼中的英雄,她正以壹種無窮的力量向男性世界證明著女性的巨大魅力和勇氣。這壹刻,幽閉恐懼癥和性狂躁癥讓他陷入了對閹割的深深恐懼,在壹個迷人的女性勝利姿勢的誘惑下,他徹底陷入了欲望的深淵。王安憶是在這時才成為壹個女作家的。在她眼裏,男女地位顛倒了,傳統的男女秩序被顛覆了,傳統的男人粗暴虐待女人的場景壹去不復返了。在這裏,女性完全成為了動力,女性不再被動地接受壹種人格的缺失,女性的性欲主要塑造男性。女人比男人強,男人在這裏變得無能,缺乏,無法滿足女人。
在敘述者的眼中,這個人是壹個非常幼稚的廢物。他怎麽可能像個男人?王安憶在這裏的出現,徹底顛覆了男性作家的語言,直接挑戰了男性文化和男權社會。
在她之前的作品中,女性從來不是主體,這是作者的社會本能對自我的閹割。而在這部小說中,王安憶明顯表現出個人創作意識的轉變,她以女性體驗為敘事重點,這與作者本人的思想有直接關系。尤其是她敘述角度的壹致性,作者從頭到尾都用第三人稱來寫,用理性的操作來完成她的制作,這本身就非常明顯。目前她的主體完全傾向於女性,她開始意識到女性本身的價值。首先,她應該是壹個真實的人,然後,她應該是壹個女人。她對自身人格力量的認識是深刻的,對女性自我形象的認識也是清晰的。不再像以前那樣猶豫不決,視女人為男人的附庸。女性要想真正解放,首先要承認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王安憶真正發現並親身體驗了人的生命的本質意義。所以她敘述的時候有壹種絕對俯視的姿態。中國近年來的改革開放無疑為作家的創作提供了壹個良好的開端。王安憶的創作也在這種開放中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她升華到女性自知的階段,開始關註人的生命本能。她筆下的女性具有新時代女性的特質,這對於王安憶來說絕對是壹個突破性的勝利。但是,由於我們整個社會還沒有完全擺脫強烈的男權意識,雖然女作家們都在真心實意地宣揚女性的能力,但她們在潛意識裏還是逃不出男權社會給全中國人留下的陰影。因此,王安憶也逃不出這個社會的制約。在《山丘上的世紀》的結尾,小說仍然以父權秩序的復辟而告終。女知青李在與農民隊長發生了幸福甜蜜的性關系後,仍未能達到被調回城市工作的目的。她終於成了農民隊長的女人。在她的引誘下,他體會到了性的真諦和肉欲帶來的肉體快感。是她喚醒了沈睡了幾代的生命,卻從未體驗過生命幸福的真諦。然而,是李喚醒了這位農民班長的死氣沈沈的生命。他和她都在性欲的滿足中重生,他們創造了彼此。真正認識到並醒悟到人的生命的意義,性的意義,男女性交的美感,那個被關在李家七天七夜的農民隊長,也算是幸福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和他們死也不冤枉。
但盡管如此,李還是沒能掙脫男人的權力之網。她生活在男人的力量之下,而且會活這麽久。農民班長行使的權力是男權的象征,他手中掌握著她的命運。雖然農民班長壹開始過著模糊的生活,他從知青那裏獲得了新生,但最可悲的是,他已經學會了利用權力或者幹脆從來沒有放棄過控制女人的欲望。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因為無論女作家多麽努力地試圖以壹種變化的方式去創造壹些東西,她們仍然無法逃離強大的男權話語。也就是說,雖然在王安憶的作品中,可以針對男性社會塑造女性形象,但她所使用的話語和敘事規則都是男性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中,女性的話語和敘事規則,連同產生它們的社會符號秩序,都需要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