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8月14日,明英宗率領壹支50萬大軍(實為25萬,史稱50萬)攻打瓦拉,隨後在土木堡遭遇慘敗。可以說全軍覆沒,明英宗同時被敵人俘虜。這是明朝歷史上的恥辱,被稱為“土木堡之變”。之後,瓦拉乘勝追擊,想壹舉滅明,收復失地。
這讓北京的官員們知道了這個消息,壹片慌亂。孫氏和錢皇後下令,開始在宮裏搜羅金銀珠寶,分八車送給瓦拉,就是為了把英宗換回來,但還是沒有用。沒有了皇帝的大臣,他們就失去了主心骨。翰林侍郎徐坤等人建議遷都南京,以求棄城而逃。
但就在這時,有人挺身而出,保衛首都,取得了成功。
經過於謙的準備,當時在北京組建了壹支22萬人的軍隊。正統十四年十月十壹日,瓦拉第壹次進攻,明軍以火器和伏兵拼死反擊,擊退敵軍。童子波羅、平章茂在此役中戰死,瓦拉隨後攻打西直門,在石亨的協助下,瓦拉再次被擊退。史書記載“相持五日,不宜先邀,戰不利。當妳知道自己最終會成功的時候,妳會聽到勤王來了,妳會害怕斷了他的後路。所以妳會從良鄉往西走。虛心調追將軍,歸之。”
10月14日,瓦拉攻打張義門。經過激戰,明軍險勝瓦拉。經過長時間的進攻,瓦拉軍的連續進攻被擊退,於是停止進攻,駐紮在北京城外。但當晚,於謙集結數十枚火藥轟炸敵營,敵人損失慘重。於是10月15日夜,瓦拉下令退關。後來,在11月的第八天,敵人完全撤出了長城。此時,明朝是北京防禦的最後勝利。
那他們為什麽不願意在保衛北京後,遷都南方呢?他們不怕再次被圍攻嗎?
第壹,天子護國
保衛戰勝利後,人們依然堅守北京,因為‘皇帝護國,君王亡’,人不走無頭,鳥不飛無頭。如果此時明朝皇室南遷,明朝幾個皇帝構築的九邊防線就崩潰了,相當於放棄了北京。也說明長城被明朝拋棄,所以被擊退的瓦拉會迅速在北方擴張地盤。此時北方的邊防根本無法抵禦瓦拉的進攻,敵人會任意將明軍驅逐出北方。瓦拉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恢復元朝版圖的機會。
那麽很有可能隨著明朝南遷,隱雲失守,明朝退守江淮壹帶,在那裏構築防線。瓦拉將擴張成為壹個疆域遼闊的帝國,與明朝遙遙相對,隔著長江,帶來的是無窮的戰爭和人民的死亡。
第二,明朝將與瓦拉對抗,加速明朝滅亡。
如果明朝當初遷都南方,南方的水和財也許能安定明朝,但這將是元朝和南宋對抗的翻版,不可能長久。在南方,將會缺乏精銳的部隊和馬匹,無法很好的抵禦瓦拉的進攻。
要知道,從明宣宗統治時期開始,海外貿易就被禁止了,所以沒有足夠的稅收,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明朝遷都南方,就相當於稅收和戰力不足。
同時,在明朝中後期,作為當時明朝主要維系關系的吳文煜制度已經形成,所以即使明朝的都城南移,也不太可能在1644之前終止,可能之前就已經被瓦拉襲滅,結束了明朝的歷史。
想必如果瓦拉在明朝遷都南方,攻打南方,壹旦占領中原,必然會把自己的文化帶到中原,形成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並存的政權。因為有了元朝被滅的經歷,不斷發揚自己的文化,才會更好地協調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調節兩種文明在治理上的矛盾。長此以往,瓦拉只會越來越強,如果妳想讓瓦拉自己變弱,那麽這個周期會變得很長。
綜上所述,明朝不南遷無疑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