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大規模走出沙縣,在全國各地“攻城拔寨”。那是90年代以後的事了。說不長,說不短。他們為什麽要出去?本地做小吃不好嗎?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沙縣地處福建中部,地形多山,耕地少。明世宗嘉靖年間編纂的《沙縣誌》寫道:“沙區皆山”;“城居萬重山中,山溪合流,外海薄,抗過,峰巒險峻,草木茂密。”林地占總面積的80%,耕地只有9%左右。壹方面,可耕地很少,另壹方面,人口卻在迅速增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人多力量大”的口號下,中國經歷了人口爆炸,沙縣也是如此。從1953到1960,全縣總人口增加2.96萬人;從1963到1975,增加了72300。到了90年代,他們已經長大了,但是已經沒有多余的耕地和工作了。如何安置這些農村剩余勞動力?是壹個棘手的問題。
然後還有壹個實際原因。80年代末,沙縣搞舊城改造。許多人想蓋新房子,但是他們缺少資金。當時銀行業不發達,融資困難。為了緩解這個問題,壹個叫做“投標會”的組織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人們把錢投在標會上,可以獲得比銀行更高的利息,中標者可以迅速籌集資金,解決壹時之急,這是高利貸的性質。普通人看著,投錢進去會有相當高的回報。為什麽不呢?就像空手套白狼。所以他們參與其中。
競價會有多火?當時沙縣60%以上的家庭參加了招標會,農村更是慘不忍睹,達到了85%。為了發財,人們瘋狂了。不幸的是,1992年6月,由於經營不善,如賭博,投標資金鏈斷裂。我們做什麽呢手頭沒錢,拿什麽回報別人?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參選,所謂的“八大”落荒而逃。他們去了外地後,就在壹個簡單的地方擺攤謀生,做起了小吃。這是沙縣小吃走出去的第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