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壹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為縣令,遠不為大。”(小說是“猥瑣之言,非道”,做與追求;縣長,好名聲。)“瑣碎之言”“路徑之淺識”是小說的本義。桓譚在《新論》中對小說說:“他的小說家如果把小詞組合起來,舉壹反三,作成壹部短書,就會有相當的文字來治理身體,管理家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簡書,而不是治國安民的“大道”。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議、聽閑言碎語的人創作的。雖然他認為小說還是小知識,小路子,但是從另壹個角度觸及了小說的特點,植根於生活。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大力倡導“小說革命”,小說理論煥然壹新。小說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被視為“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不再是無足輕重的“閑言碎語”、“雞毛蒜皮的話”。詩歌是以情感為主體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反映社會生活,高度凝練和濃縮,以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的語言和線條安排的形式表達思想感情。詩歌是壹種有節奏、有韻律、有情感的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小說和詩歌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小說啰嗦,詩歌簡潔。
要表達壹件事,啰嗦的話就是小說表達。而且越能啰嗦,寫小說的水平就越高。妳註意到了嗎,小說家從故事開始,然後是迷妳小說,然後是短篇小說,然後是中篇小說,最後是長篇小說。壹本大書要長得多,所以妳是個好小說家。難怪有人質疑魯迅的作家身份(其實我們沒有資格像魯迅壹樣評價每壹個人。但如果真要說魯迅,我覺得確立他的地位有三點很重要:壹是實力,二是毛主席喜歡他,三是死得早。原因是沒有小說。
要表達壹件事,如果簡潔地說,就是詩意的表達。而且妳說話越簡潔,寫詩的水平就越高。淺薄的詩人用白話寫詩,高水平的詩人用抽象的語言。詩歌講究思想的飛躍,詩人越牛,飛躍越大。所以高水平詩人的作品都成了春雪,只有經過訓練的人才能看懂。另壹方面,詩人的思想跨度越來越大,與人交流越來越困難,所以越活越孤獨。這是詩人自殺的原因之壹。因為詩人的最高地位就是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多的感情,甚至語言到最後都是多余的。在詩人看來,最好的詩是壹張白紙。
理解這種差異很重要。壹,妳可以根據妳是壹個啰嗦的人還是壹個簡潔的人來選擇妳是詩人還是小說家;第二,學會欣賞對妳有好處。對於小說,妳不會因為跳躍而影響劇情。對於詩歌來說,妳得充分展開想象力,填充壹些情節,才能琢磨出作者可能想表達的輪廓。
其實電視劇和會議,壹些領導的講話也屬於小說的表達方式;音樂和繪畫都屬於詩歌的表現形式。其實聽多了會發現,鳥比音樂好聽,純音樂比唱歌好聽,唱歌比領導講話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