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壹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壹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壹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包法利夫人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包法利夫人的讀後感1
這是壹個關於愛情的故事。我曾讀過很多書,其中《包法利夫人》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爾斯的父母讓他退了學,並叫他學醫。
隨後,查爾斯在多特成為了壹名醫生,娶了壹個名叫迪耶普的有錢的寡婦。因為迪耶普是壹個醜陋的老女人,她壹直試圖控制家庭的壹切。她總是抱怨她的壹切,問查爾斯要壹個劑量的藥物和壹點愛,查爾斯根本不愛她。事實上,當他去醫治魯奧先生時,他便愛上了老魯奧的女兒,壹個名叫艾瑪的年輕女子。迪耶普去世後,查爾斯就與艾瑪結了婚。現在,艾瑪成了包法利夫人。
如果艾瑪就像迪耶普壹樣,是壹個平常的女人,我認為,查爾斯也許能和她永遠快樂地生活在壹起。然而,事實上,艾瑪是壹個美麗的,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她心目中,她的丈夫應該是英俊,機智,有風度,具有吸引力的。
在她的眼裏,丈夫查爾斯並不是壹位完美的丈夫。所以當我們知道艾瑪最後成了魯道夫和列昂的情婦時,我們並沒有感到萬分詫異。但可悲的是,魯道夫並不是她真正的愛人,列昂也不是。因為購買東西又借了壹大筆錢,包法利夫人必須支付八千弗朗西絲。然而,她支付不了這麽大壹筆錢,所以她向魯道夫和列昂尋求幫助。但是他們根本不愛艾瑪,只把她當成生活的調味料,沒有壹個人願意幫助她。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艾瑪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心死,最後選擇了自殺。艾瑪死後,查爾斯也出人意料地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on—mill謀生。
當妳遇到壹個非常愛妳,但妳卻對他(她)沒有感覺時,妳會選擇和他(她)在壹起嗎?或當妳愛的人不愛妳時,妳會將他(她)栓在自己身邊嗎?這就是我想和妳討論的,當我讀這本小說後。當然,不同的人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不同的回答。有壹種觀點是:如果妳喜歡壹個人,勇敢追求,即使她或他不愛妳,死磨硬泡,直到她或他答應和妳在壹起。另壹種觀點是,既然妳愛的人不愛妳,那麽就放棄吧,看著我們所愛的人能夠幸福,不就已經足夠了嗎?我們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但我偏愛後者,如果妳追求的人對妳就是不感興趣,無論妳做什麽,都不可能會贏得他(她)的心吧。就比如妳自己遇上壹個很愛妳的人,但妳壹點也不愛他,無論他(她)對妳有多好,妳也很難會愛上他(她)。
在中國歷史上,男人的社會地位要高於女人。有些男人會迫使自己心愛的女人和他們結婚。很不幸的是,這些女人沒有權利說“不”。我不認為這樣的婚姻會是幸福的。他們都不會感到快樂。中國有句古語:強扭的瓜不甜。事實上,如果妳讀過《包法利夫人》,妳就會知道,是查爾斯選擇了艾瑪做他的妻子。艾瑪的父親—老魯奧也對查爾斯能夠娶他的女兒感到十分的滿意,因為艾瑪太聰明,不適合做農活。艾瑪並沒有深入了解過查爾斯,便糊裏糊塗的嫁給了他。因此他們的悲劇結局從開始就這樣註定了。
包法利夫人的讀後感2小說講述了壹個不甘寂寞的已婚女性,尋找婚外情的刺激,最終被債務逼得自殺而死的故事。有評論說,包法利夫人由於受到了不適當的教育,壹個富農的女兒進了城裏的修道院,學習鋼琴、繪畫、詩歌(而不是農活),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城裏的生活,讓艾瑪的`腦子裏幻想完美的愛情,忍受不了平庸的婚姻、平淡的生活,不顧實際地追求浪漫、刺激、奢華、帶有激情的生活,最終釀成悲劇。實際上即使是婚外情,保鮮的時間也非常短暫,艾瑪的第壹個情夫很快就玩膩了她,在約好私奔的前壹天寫信背棄了她艾瑪,這個打擊差點讓包法利夫人送命。與第二個情人的約會更加瘋狂和奢侈,但很快雙方都互相感到了厭倦,只不過都不願提出來。艾瑪忘記了自己的義務——作為妻子的義務和作為母親的義務,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書中的丈夫包法利讓人覺得滑稽可笑,妻子兩次出軌,那麽多明顯的信號,他都發現不了,是不是太神經大條了?包法利因為愛自己的妻子,
逐漸發展為盲目相信,甚至是可以討好,生怕她生氣、不高興,為此還壹度和自己的母親決裂。他是壹個平庸、懦弱的人,不解風情,從小讀書就靠死記硬背過關,不懂得音樂和詩歌,事業上也是“扶不起的阿鬥”。在包法利夫人和藥劑師郝麥的鼓動下,他本有壹次揚名立萬的機會——給旅店的夥計治療先天性的跛足,手術卻徹底失敗,讓艾瑪對他失望透頂。在發現了妻子的情夫寫給包法利夫人的信件後,他明白了所有的壹切,作為任何壹個有骨氣、有血性的男人,面對這樣的羞辱,都要發瘋的。而這位包法利先生是怎麽做的呢?妻子死後,他有壹次見到艾瑪的第壹個情夫,沒有憤怒,的是哀怨,“從情夫的臉上仿佛能看到妻子昔日的痕跡”,可笑、可嘆。
這本小說出版後在發過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作者福樓拜壹度被告上輕罪法庭,罪名是道德敗壞,會教唆女人們學壞。這個故事也給所有的丈夫們提了個醒,壹個巴掌拍不響,婚姻的失敗不能全責怪某壹方,另壹方或多或少都有責任。要關心、關註妳的妻子,要不然就會把她們推向不道德的婚外情。愛情是短暫的,這是自然規律無可改變。但這不是偷懶的借口,婚姻生活還是要用心去經營,作為丈夫,有義務時不時給妻子制造壹些浪漫,時不時給她壹些驚喜,給平淡的生活註入壹些新鮮的東西,而從讓家庭更穩固,不要讓自己的妻子成為包法利夫人。
作為父母也要反思,給孩子壹個什麽樣的教育?中國有個說法:“窮養兒子富養女”,對女兒的教育要給她最好的,讓她有見識,免得長大之後受不了物質的誘惑和男人的甜言蜜語,上當受騙。但,有時候不合適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就如近年來,中國的家長流行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但國外寬松的教育環境反而讓孩子養成了非常多的不良習慣,“海歸”後很難適應國內的生活和職場。
包法利夫人的讀後感3《包法利夫人》是繼《人間喜劇》、《紅與黑》的法國又壹部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
有人說:如果有中國小說能與《包法利夫人》相媲美,那只能是《紅樓夢》。由此可見對《包法利夫人》的評價之高。
在網上看到福樓拜在寫《包法利夫人》時發生的兩個小故事。
有壹天早上,壹個客人去拜訪福樓拜。福樓拜用過早飯就上樓去工作,壹直寫到中午。吃午飯時,客人問他寫了多少,福樓拜說,我寫了壹個逗號。吃過午飯,福樓拜又埋頭工作了壹下午。到晚飯時,客人又問下午寫了多少,福樓拜說,我把早上那個逗號抹掉了。
第二個故事還是講壹個朋友去拜訪他,看見他坐在門口痛哭流涕,哭到都哭不出來了,還在哭。朋友問他出了什麽事。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弄清了包法利夫人是誰後,笑著說,妳可以不讓她死啊。福樓拜說,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經無法再活下去了。她不得不死了。說完了,又接著哭去了。
小說的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名叫愛瑪,生在農場主家庭,受過修道院的教育,向往上流社會奢侈的生活。但她卻嫁給了平庸懦弱的包法利醫生,她逐漸對包法利不滿、失望。她不切實際,盲目追求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為追求刺激和快感,她先後與羅多爾夫、萊昂交往,為此欠下巨額的債務,抵押所有資產也無法完全還清債務,最後服毒自盡。
毫無疑問,包法利夫婦是悲劇的。包法利夫人出軌,背著丈夫和情人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導致債臺高築,最終釀成悲劇。包法利從小懦弱,對包法利夫人更是小心翼翼的寵愛,對愛人的出軌毫不知情,面對愛人死亡,傷痛欲絕。但在整理包法利夫人的遺物時,包法利終於發現了她出軌的秘密,所以說包法利也是悲劇的。
小說善於利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整體氣氛。
小說又善於對故事情節進行總結。
小說還善於創造優美的文字,如散文壹般。
更重要的是,小說通過主人公的經歷來反映壹定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副樓拜被起訴,被指控“傷風敗俗,褻瀆宗教”。
小說還有壹個副標題,叫做外省風俗。主標題包法利夫人和副標題外省風俗合在壹起就可以簡單理解:包法利夫人原名愛瑪,是壹個外省人物,並且是壹個農場主的女兒,社會地位不高,但她的父親把她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幻想著能夠“山雞變鳳凰”,但現實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等級嚴明的,低階層的普通民眾很難融入到上流社會,所以說愛瑪最終也只能夠嫁給死了第壹個老婆的包法利醫生。還有壹個事實可以從側面反映法國當時的社會風氣,包法利醫生的媽媽,包法利老太太給包法利娶的第壹個老婆是醜陋的寡婦,但是有錢,不愁找不到男人的杜布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讀後感4這是壹個真實的故事。鄉村醫生的夫人紅杏出墻,最終債臺高築,在社會的壓迫和良心的譴責下飲毒自盡。這則新聞是如此的中規中矩,老套陳舊,福樓拜卻敏銳地捕捉到了那空洞的虛情假意。
“每個微笑都掩飾著壹個無聊的哈欠,每分歡樂都包藏著壹句詛咒,每種樂趣都遮蓋著壹種厭惡”,在人性冷漠的十九世紀,他毅然提起筆,壹氣呵成,冷靜得近乎於殘酷地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壹生。
她是壹個端莊優雅的鄉下女孩,宗教的熏陶給予了她獨壹無二的魅力和浪漫。“她夢想過小竹房子的生活,尤其是有位好心的小哥哥,情意纏綿,爬上比鐘樓還要高的大樹去摘紅果子,或者赤著腳在沙灘上跑,給妳抱來壹個鳥巢”,她又“衷心尊敬那些出名或者不幸的婦女”,沈浸在羅曼蒂克的緬想中。當這個花季少女遇上了鄉村醫生包法利時,對愛情的渴望促使著她很快就結了婚。然而平庸的生活卻讓不安分的愛瑪大失所望,她悔恨,因為自己的婚姻像鐵索壹樣牢牢的束縛住了自己,她渴望能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這種欲望在那個時代看來是多麽的蒼白無力而又令人覺得好笑,就像是壹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莊稼漢突然成了出入各種晚宴的侯爵,這就是天方夜譚!愛瑪的悲劇就是從這裏萌芽,而那紙醉迷津的生活像瘋狂的荊棘,在她的腦海裏不可遏制地蔓延,緊緊勒住了她的心,把她的生活勒出道道血痕,劃得支離破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她開始試圖轉變丈夫,包法利先生,卻怒不可遏地發現她先生是那樣的迂腐和頑固,他“談吐象人行道壹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壹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不會遊泳、不會比劍,不會放槍,這與她心目中的生活似乎背道而馳。她開始與貴族羅道夫幽會,而這才是她戲劇般生涯的開始。沒錯,她的生活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她的壹生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在壹次次的唾棄中艱難地爬起,在冷眼鄙視中搖擺不定的她有過夢想,有過虛榮,有過青春美貌,有過多愁善感,而這壹切留給她的卻是絕望的深淵。她在生命中的綻放是那樣短暫,生如夏花的絢爛在片刻駐足過後便將她無情地拋給了貪婪和欲望。而這壹生,她得到了什麽呢?不帶絲毫溫情和憐憫的文字間是對人性的抨擊,那上了銹的鐵籠子鎖住了壹個少女最真誠的念想和最單純的靈魂。她的墮落必有她的過錯,可誰又能說這不是社會使然呢?這個壹生都帶著枷鎖在落滿灰塵的角落裏起舞的女孩是那樣渴望幸福,在壹味追求金錢和地位的社會裏,誰又能說這個壹直追隨自己不曾丟失的夢想的她不讓人肅然起敬呢?從另壹角度去審視,這個不幸的女孩在讓人唏噓之余,在讓人為其深思之時,她不曾停下的腳步也走進了我們心靈的最深處,那火壹般的熱情和直率坦誠的話語是最初的她,也是最終的她。這算是她生命中最後壹點溫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