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小說壹般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小說壹般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總的來說,小說的表現手法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線描細畫、人物側面描寫。

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人像描寫是指對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寫,如外貌、衣著、體態、風格等。生動的肖像描寫可以“形式生動”。因為人物的外表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人物內心的思想活動。肖像描寫在記敘文和小說中被廣泛使用。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裏有壹段話:“小女孩只好光著腳走,她的小腳凍得又紅又青。她的舊圍裙裏有許多火柴,手裏拿著壹把。”這段話描述了小女孩最突出的特征是“赤腳”,其次是身上背著許多火柴。這幅肖像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生動地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慘處境。

動作描述:

指對人物動作的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春令畫狂出府》中有壹段話:“寶玉拿眼隨著釵的升降,壹筆壹筆地看,數了十八筆。他把手指拿在手裏,按照剛剛寫好的規則寫了下來。他猜到是什麽,就寫了出來。原來是白玉堂的‘強’。..... "這段話描述了寶玉偷看春令《強》畫的過程,文筆之細膩令人驚嘆。用寶玉的壹系列動作來模仿和刻畫人物,表現了寶玉對女孩的關心和喜愛,給讀者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語言描述:

指人物語言的描寫。俗話說,言出必行。人物語言是他思想的直接體現,所以語言描寫也是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孫儷的《蓮花湖》,有壹段精彩的人物對話:

“我聽說他們還在這裏。我不拖尾巴,但我忘了壹件衣服。”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對他說。”

“聽他的,魔鬼對安據點壹模壹樣的口。..... "水生女人說。

“哪裏摸得這麽巧?走吧,早點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但是我婆婆堅持要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麽意義!”

這是壹段很有名的對話,出自蓮花湖幾個女人之口。她們的丈夫離開了家,準備上前線,她們心裏都想見到丈夫。但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們的思想局限,他們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大家都沒有直接說想見老公,而是找各種其他的理由和借口為自己掩飾。這五句話真實地反映了五個女人的思想活動和內心世界,也從側面反映了她們的聰明可愛,每壹句話都代表了不同的性格。這種語言描寫對表達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起著重要的作用。

心理描述:

指對人物思想活動的描寫,能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只是提醒大家,心理描寫也要註意描寫角度。只有在第壹人稱和全知敘述的情況下才能有心理描寫,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都不能有心理描寫。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裏的壹段心理描寫:“她又蹭了壹個。火柴點燃了,發出亮光。光線落在墻上,墻上突然變得像薄紗壹樣透明,她可以壹直看到房間裏。桌上鋪著雪白的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盛滿蘋果和李子的燒鵝香氣撲鼻。”這是壹種錯覺,是壹種心理活動。這種幻覺是小女孩的願望。這是壹部全知敘事的小說。如果在寫的過程中遇到第壹個人,但文中有第二個人物,就不能用“我”的語氣寫第二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只能寫“我”的心理活動。

環境景物描述:

環境景物描寫分為自然景物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環境景物的描寫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氣氛、傳達感情的作用。比如老舍寫的《林海》中有壹段話:“放眼望去,萬物皆綠。真的是林海。山的起伏是森林的波浪。有多少種綠色:深、淺、亮、暗和無法形容的綠色。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寫出這麽多綠色吧!”這是對自然風景的描寫,主要表現了美麗森林的綠色。這種描寫既誇張了氣氛,又傳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在描寫環境景物時,要註意它與文中人物或事件的關系,不要為了描寫而描寫,要有明確的目的。

所謂社會環境描寫,包括時代風貌、民風民俗、城鄉建築、民居陳設等等。比如《少年躍起的大地》(摘自魯迅小說《故鄉》)中有這樣壹段話:“這個犧牲,據說要三十多年,所以很莊嚴;正月裏,祭祖的供品很多,祭祀的器皿很有講究。祭祀的人也多,祭祀的器皿壹定要防偷。”這壹段屬於對民俗社會環境的描寫。這個描述非常有用,因為只有當沒有足夠的人來準備如此盛大的祭祀活動時,潤土才會被召來幫忙。這種民俗的描寫,成了少年躍入大地的理由。我們可以看到,對這種社會環境的描述是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性的。

人物描寫與環境景物描寫的關系。壹般來說,人物和環境景物的描寫要服從主題的需要。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是關於人的文章,環境景物的描寫當然要從屬於對人的描寫的需要,環境景物的描寫要作為對人的描寫的陪襯,像前面提到的《少年潤土》中對民俗的描寫;如果文章本身以環境風光為主,當然環境風光是主角,像前面提到的《林海》。當兩種描寫同時存在時,人物描寫和環境景物描寫要相輔相成,互相襯托。

全景和具體的場景描寫都屬於場景描寫。所謂全景場景描寫,就是把場景的各個方面都交代清楚,對人物的活動進行簡要的描述,做壹個大概的描述。這種全景場景描述壹般在描述重大事件時使用頻率較高。例如,《開國大典》中有壹段描述:“地點在天安門廣場。這個正方形是T形的。丁字橋的北面是壹條河,五座白色的石橋並排而立。再往北是城墻,天安門廣場的塔高高地聳立在城墻中央。T形垂直向南延伸至中華門。在壹橫壹縱交匯處以南的田野裏,矗立著壹根22米高的電動旗桿。”這是典型的全景場景描述,對開國大典中的場地進行了宏觀描述,就像電影中的全景鏡頭。

所謂具體場景描寫,就是在整體場景描寫中,著重寫壹個人或壹個物,其他人或物都是陪襯。例如,《開國大典》中的倒數第二段:

閱兵結束後,已經是傍晚了。天安門廣場上所有的燈籠和火把都被點燃,壹萬朵煙花相繼射向天空。天空充滿了五顏六色的火花,地面充滿了千千的燈光。群眾遊行在此時開始,遊行隊伍向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舉著燈,舉著火把,高喊“中國制片人黨萬歲!”“中國人民和國家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成隊有序行走。在穿過面向天安門廣場的白石橋之前,他們舉起燈籠和火把,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主席臺前身體前傾,不斷舉手向群眾致意,不斷高呼“人民萬歲!”“同誌萬歲!”

這段話前三行還是場景描寫,但只是鋪墊,這壹段主要講的是遊行。這個場景描述的主要場景是天上的煙火和地上的燈光;在這種背景下,還有壹種特定的以表演為導向的場景,那就是遊行。這種具體的場景描寫要註意細節和重點的區別。

敘事中的細節描寫。細節描述是對壹些細節的描述和說明。它不僅可以用來記人、記筆記,還可以用來寫風景、寫物。因此,它在敘事中被頻繁使用。

細節描述應註意以下三點:

首先是以小見大。細節描寫的對象很小,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能表現出壹個大的主題。它用最小的東西表達了最豐富的內涵。細節描寫的目的性很強。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就不能稱之為細節描寫,所謂的細節也是多余的。比如《儒林外史》第五回寫了壹個嚴監。他死前三天不能說話,但他總是向人們伸出兩個手指。很多人都猜不出其中的含義。最後,他的妃子猜到了他的想法。他對他說,”...妳為那盞燈訂了兩份燈芯絨。如果妳不擔心,妳可能會把油用完。我現在就挑壹個。”果然燈草壹摘,他就閉上了眼睛。這個細節將當地富豪的守財奴醜惡行為表現的淋漓盡致。像這樣的細節描寫可以強化人物的性格特征。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事半功倍,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這是對成功的詳細描述。

二是要典型。所謂典型,就是選擇那些表現力強的細節,而不是那些籠統、瑣碎、平庸的內容。為什麽強調典型性?因為如果細節不夠典型,這樣的內容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給人壹種多余的感覺。像上面提到的學者的例子就是非常典型的細節描寫。有兩盞燈同時亮著,嚴建生連眼睛都合不上,掙紮了三天。這把守財奴的本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第三是要真實。細節描寫是為了更生動、更有表現力地表現人物、寫風景。如果寫的細節不真實,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給讀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好不要有這樣的細節。

線條畫和精細畫

素描是借用了繪畫的術語。原指中國國畫的畫法之壹,指的是用墨線勾勒,平淡無色,有的淡墨的畫法。寫作理論是作為壹種表達手段借用的。指用簡潔的筆墨,不加對比和渲染,把形象勾勒得清晰生動。線描的特點是風格簡單,不誇張。魯迅先生在《構圖的秘密》中對線描有專門的解釋:“有真意,就粉飾壹下,少點造作,不要賣弄。”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第壹段,天特別冷,下雪了,天黑了。這是壹年的最後壹天——除夕。在這個寒冷漆黑的夜晚,壹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走在街上。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還穿著壹雙拖鞋,但是有什麽用呢?那是壹雙大拖鞋——大到她媽媽總是穿著。當她過馬路時,兩輛馬車飛快地向她沖來,以至於她脫鞋逃跑了。壹只不知去向,另壹只被壹個男孩叫去撿起來帶著它跑了。他說他將來會有可以把它當作搖籃的孩子。

這個描寫,不加任何修飾地描繪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雖然文筆樸實無華,但卻生動地描繪了小女孩的無助和貧困。這是典型的線描。

線描的寫法用得好,文章會呈現出優雅的風格。反之,如果用得不好,文章就會給人壹種平淡的感覺。總之,線描的運用要非常簡潔。

細節描寫也是從繪畫術語中引入的概念。原指工筆畫。精細描寫也叫細致描寫。細節描寫的特點是描寫細膩全面。

比如巴金《日出》中的壹段:“果然,過了壹會兒,出現了太陽的小半張臉,紅得很紅,但是沒有光。太陽似乎背著沈重的負擔,慢慢地,垂直地,轟轟烈烈地升起。最後,它終於沖破雲層,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的很紅很可愛。剎那間,這個深紅色的圓形東西發出耀眼的光芒,讓人眼睛發痛。旁邊的雲突然變得光彩奪目。”作者把日出的全過程描寫得非常細膩,可謂細致入微。細節描寫的效果是,往往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使用精細描寫時,要註意精細描寫的對象必須是文章中最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文章的核心內容。如果作者對文章中的次要材料做了詳細的描述,文章就會混亂,主題就會淡化。

個人資料描述:

也叫對比或襯托,是指對描寫對象的壹種間接表現,是從對其他事物和人物的描寫中去描寫和渲染,以突出描寫對象的壹種藝術手法。簡單來說,我們不直接描寫客觀事物,而是在描寫其他事物的過程中襯托這個客觀事物,以二襯為主。正如宋代壹位畫家所說,“山要高,累死也不高;煙鎖其腰,其高。水很遠,但枯竭了就不遠了;遠藏其脈。”這段話生動準確地表達了對比的概念。

側寫的方式很多,可以引用別人的語言(包括對話);可以從圍觀者的反映來描述;妳也可以用擬人化的手法來描述側面。

比如《我的舅舅魯迅》的結尾,我寫了壹個舅舅的丫環阿三的故事,引用阿三的話:“周先生病得這麽厲害,半夜還寫文章。有時候聽他壹波壹波的咳嗽,我都覺得他很可憐。他對自己的病壹點也不關心,經常勸我多休息,不要讓我幹重活。”這壹段沒有直接描寫大叔,而是通過大叔家的女仆來描寫大叔。雖然簡介描述是次要的,但是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側面描寫壹方面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另壹方面也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是小說創作和敘事寫作中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