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古龍的生平簡介

古龍的生平簡介

古龍

●飽經風霜

生於亂世,

飽嘗家庭離異的辛酸,

過早地承擔生命的全部。

古龍,原名熊耀華,祖籍江西。

關於他的出生年代,至少有3種版本: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這個出生之謎,權當壹個懸念,留給讀者去想象和猜測。

他的出生地點:香港。

他的童年大致界於抗日戰爭時期與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之間。可以說,他在壹個獨特的時期,在壹個獨特的地點度過了喧囂而動亂的童年。

用張愛玲的話來說,那是壹個亂世。整個人類都似乎沈淪於毀滅的沖動,戰爭摧毀了壹切的文明與寧靜的家園。

張愛玲在1943年創作的《傾城之戀》中,對於當時香港的狀況有過生動的描繪:

從淺水灣飯店過去壹截子路、空中飛跨著壹座橋梁,攔了這邊的山。……墻是冷而粗糙,死的顏色。

那天是十二月七日,壹九四、年,十二月八日;炮聲響了。壹炮壹炮之間,冬晨的銀霧漸漸散開,山巔,山窪子裏,全島上的居民都向海面上望去,說"開仗了,開仗了。"誰都不能夠相信然而畢竟是開仗了。……巴而頓道的附近有壹座科學試驗館、屋頂上架著高射炮,流彈不停地飛過來,尖溜溜壹聲長叫,吱喲呃呃呃…,然後砰地落下地去。那壹聲聲的吱喲呃呃呃呃撕裂了空氣,撕毀了神經。淡藍的天幕被扯成壹條壹條,在寒風中簌簌飄動。風裏同時飄著無數剪斷了的神經尖端。

那壹年,古龍大約3~5歲,他是被抱在父母的懷中,還是被父母牽著小手,混雜在躲避空襲的人群中?這種恐怖的記憶,是否成為他後來創作的源泉之壹?

至於香港,壹個鴉片戰爭時期被英國人掠奪的漁村,壹個三四十年代的繁華的都會,壹個聚集了各種膚色與夢想的冒險家樂園。有壹個1936年生於香港後來定居美國的詩人曾在回憶中這樣提及香港:

對於香港,我沒有什麽好說的。中國人奴役中國人,中國人欺騙中國人。接觸的目光……要投給他們燃燒的汗,中風似的警呆:不安傳透他們的器官,血脈,毛管和趾尖……我們貧乏的力量再不敢在事務間作太熱切的旅行……不敢認知我們尚未認知的城市,不敢計算我們將要來到那壹個分站,或分清我們坐臥的地方,我們什麽也不知道,我們只期待月落的時分。

這就是古龍成長的時空架構。這壹切的壹切,映射在他年幼的目光中。在這樣的年代出生、成長的人們,無疑與時代***同承受了人類史上難得的巨變與災難。生命在飄泊之中,生命在追尋之中。

也許,古龍小說中的兩種聲音與他生存的時空不無聯系,壹種聲音是對於"家園"的呼喚,另壹種聲音是對於"希望"的呼喚。

家園已在望。

光明也已在望!

希望永在人間!

1949年的巨變改寫了中國歷史。

中國國民黨潰逃臺灣孤守壹島;大陸上的...帶給人民無比的理想與希望。許許多多個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航向。大時代轉換中的人間悲喜劇,讓人不勝感慨。

然而,畢竟,戰爭結束了,人們不必再去躲避無情的炮火,也不必淪落在荒山野嶺。人們可以從容地建設自己的家園。

古龍隨著他的父母遷居到臺灣。經歷了戰爭的噩夢,初享和平的氣氛,已是少年的古龍,本應沐浴在家庭的溫馨中。

但是,外面的戰爭結束了,家庭內的戰爭卻爆發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尤其是對於未成年的大多數人而言,家庭是港灣,父母是唯壹能夠依靠的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也是最神聖、最崇高的形象:他們無所不知,他們寬厚仁慈,他們堅定不屈。因此,沒有什麽比父母之間的離異更讓孩子感到寒心。感到夢的破滅。成人世界的神聖光環都會因這種離異消失殆盡,使年幼的靈魂從此疑慮重重。

古龍的家庭並不貧困,他的父親曾擔任臺北市長的機要秘書,無須為溫飽發愁。如果壹切平靜如水,這該是壹個平淡而溫暖的家庭。遺憾的是父母間的感情終究不能彌合,在不斷的爭吵中分道揚鑣。

古龍惶恐而不安地目睹著兩個親人的分離,他將憤怒與怨恨發泄在父親身上。於是,壹場父子間的爭吵接踵而至,使這個失去了父母間情愛的家庭又失去了父子之間的深情厚意。

倔強的古龍離家出走,過早地承擔了自食其力的艱辛。

生存下去,成為最迫切的問題。天地之大,人海茫茫,卻常常找不到壹個容身之所,也找不到壹點點親切的關懷。

他到處幫人打工,食不果腹,困頓潦倒,尤其在冬天,在寒風撲面的夜間,遊蕩在街頭,無家可歸。仰望稀疏的星空、蒼涼的明月,等待黎明的到來。這樣的心情充滿了淒苦,卻也飽含著不屈的向往。如同他自己在作品《名劍風流》中描寫的壹個人物:

人生的痛苦,他卻已嘗得大多了。但無論如何,我還活著,我還年輕,世界這麽大。到處都是我可以去的地方。

在極度的痛苦中,希望更顯得誘人、美麗,她會使堅強的人更加堅強,更加勇往直前。少年的古龍,在壹無所有,壹無所靠中,已表現出了後來洋溢在他作品中的那種昂揚的人生情懷:永遠不絕望,永遠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在朋友的幫助下,古龍在臺北浦城街找到了壹處小小的落腳之地,算作是自己的"家"。他壹邊拼命打工,壹邊又含辛茹苦地念書,居然以壹個流浪少年的身份讀完了高中和大學。

古龍讀書的成績還算不錯,並不因打工而有所影響,可見他天賦之高。他讀的大學是淡江大學,專業為英文。就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歐美小說。他對於文學的興趣完全萌發,不僅讀而且寫,成為地道的"文學青年"。

不幸的生活經歷,落寞的精神狀態,總是使壹個年輕人傾向於文學的天地。因為在那壹片天地裏,充滿了悲傷也充滿了愛,還有同情和美夢,那壹壹片天地可以遮擋住現世的惡濁與慘痛。幾乎所有的"文學青年"對於"為什麽喜歡文學"這壹問題,都可能回答:因為孤獨。

稿費制度是19世紀才出現的新事物。出版業的商業化使作家的寫作也沾染上濃厚的商業色彩。稿費的誘惑可能摧毀文藝寫作的美學品質,也可能促使文藝寫作的蓬勃興旺。此中利弊幾乎非語言所能講清。

與許多文學青年壹樣,古龍在親手嘗試了寫作的甘苦並得到發表後,便明白了壹個道理:寫作不僅可以抒發胸中郁結,還可以賺到金錢。

他的第壹篇作品叫作《從北國到南國》,帶著憂傷的,抒情調子的中篇小說,發表在1956年的《晨光》雜誌上。

他還寫了大量的詩與散文,但漸漸地,寫得更多的是小說。

因為寫小說似乎更能解決生活上的需要。

他迷戀於寫作。迷戀是壹種瘋狂,完全不顧及現實的條件。迷戀音樂。美術、文學的人,大抵被壹般人視作愚狂,固為迷戀這些"玩藝兒"的後果常常只是:窮困。

大學畢業後,絕大多數的同學都願意在政府或教育界謀壹份穩定的差事,養家糊口。古龍開始時大概也有過這樣最正常的想法,也壹度在臺北美軍顧問團混得了翻譯這樣的職務。如果他埋頭做下去,也許不會飛黃騰達,但至少不會為生活發愁。

但對於文學的迷戀,使古龍做著這樣的好夢:幽靜的小茅屋,竹林,小溪,陽光燦爛,在窗前或樹下、溪旁讀書寫文章。他喜歡的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創造文字時的那種無限快樂,因而,出乎常人的意料,他辭去了工作,在偏僻安靜的瑞芳鎮租了間房子,過起了自由寫作人的生活。有壹段時間,他過得清淡而充實。每個月都有自己的文字被印成鉛字,每個月他都可以到臺北市去領取稿費。錢雖不多,卻也足以招待那幫狐朋狗友,大家相聚陋室,酒興飛揚,頗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

歡樂苦短。以純文藝作品謀生,用俗語"有了上頓沒下頓"來形容最為恰當。在瑞芳鎮的隱居生活中,古龍漸漸地感到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關鍵是錢,如果沒有錢,哪有什麽自由自在的生活。

現代文明蔓延全球,又有哪壹方桃花源能供人擺脫壹切的羈絆?在文明的社會網絡中,人無處可逃,他(她)只能憑著自己的能力,去為自己贏得壹塊立足之地。

人類的青春情懷必然是文學的,恰如人們常說的:每個年輕人都是詩。當心靈未被汙染的時刻,懷抱的只是對於美,對於善,對於真的無限渴望與追尋。生命可以犧牲,理想無法混滅,這是青春的詩情。

然而,日常生活的腳步日益迫近,生存問題的嚴峻往往會將曾有的五彩幻夢擊得粉碎。活下去,是唯壹的願望。

所以,人們逐漸變得循規蹈矩,步步為營,走進了壹座由經驗、常識、掩飾,以及不加拷問的接受所構成的監牢。人們在求生的過程中漸漸地放棄了許多美麗的東西。

作為壹名文學青年,作為壹名將自己的悲哀與憧憬寄托其中的文學寫作者,當古龍接受出版社的建議,轉向武俠小說時,他內心是有隱痛的。正如他自己所說:

因為壹個破口袋裏通常是連壹文錢都不會留下來的,為了要吃飯、喝酒、坐車、交女友、看電影、住房子,只要能寫出壹點東西來,就要馬不停蹄的拿去換錢,要預支稿費。……為等吃飯而寫稿雖然不是作家們***有的悲哀,但卻是我的悲哀。我相信有這種悲哀的人大概還不止我壹個--- 《壹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

這種文章為"經國之大業"與"為稻粱謀"之間的矛盾,壹直困擾著古龍的寫作。但不管怎樣,1960年左右他轉向武俠小說寫作時,實際上已邁出了成功的第壹步。

●壹舉成名

經過近十年的奮鬥,

終於殺出壹片新天地,

隨之而來的是名譽與金錢。

1960年,武俠小說已成為最流行的大眾文化消費品之壹。金庸、梁羽生已經名滿天下,其他大大小小"寫家"也各顯神通,各據要津。

古龍要想在"武林"中占得壹席之地,必須找到自己的寫法,自己的風格。否則,他只能成為武俠小說生產流水線上的壹名操作員而已。

開始時,他沒有名氣,為求發表與稿費,他當過壹些名家的槍手。當然,他自己明白,這只是權宜之計。

無論如何,要拿出大量的、獨特的作品,才會讓人刮目相看。古龍之所以異軍突起,與他的寫作之快,構思之奇不無關系。人們很難想象壹個人怎麽能像機器壹樣,每天寫出那麽多的文字,編出那麽多的故事。

從1960年到1963年這4年間,他就寫出了14部小說:《蒼穹神劍》、《月異星邪》、《劍氣書香》、《湘妃劍》、《劍毒梅香》、《孤星傳》《失魂引》、《遊俠錄》、《護花鈴》、《彩環曲》、《殘金缺玉》、《飄香劍雨》、《劍玄錄》、《劍客行》。

這還是不完全的統計,可能還有壹些漏網之魚,無法查找。

古龍出手迅猛,不同凡響,很快博得了臺灣"四大名家"之壹的稱號,另三家是諸葛青雲、臥龍生及司馬翎。

在古龍看來,武俠小說也可以達到偉大作家們創造的偉大境界。武俠作家也可以像《戰爭與和平》的作者,《老人與海》的作者壹樣,用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悲天憫人的同情心,有力地刻畫出人性,表達出主題。使讀者在悲歡感動之余,還能對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更深、更遠些。

大約在1965年前後,古龍壹口氣創作了《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武林外史》、《名劍風流》、《絕代雙驕》等作品,標誌著他的武俠寫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或者說,他似乎找到了最屬於他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古龍的創作力最旺盛,想象力最豐富,膽子也最大的時候。那段時期,他什麽都能寫,什麽都敢寫。

據他自己的評價,"那些小說雖沒有十分完整的故事,也缺乏縝密的邏輯與思想,雖然荒誕,卻多少有壹點味。"

"那時候寫武俠小說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寫到哪裏算哪裏,為了故作驚人之筆,為了造成壹種自己以為別人想不到的懸疑,往往會故意扭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本身也脫離了它的範圍。"

不管怎樣,經過三四年的摸索,古龍終於寫出了他自己的作品,就像禪師對他的門徒所言:"妳終於找到了妳自己!"

《絕代雙驕》無疑是值得贊賞的壹部,時至今日,它也已成為古龍的代表作之壹。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龍式的,它的人物也是古龍式的人物。整部小說以壹個陰毒的陷阱為背景,在謎壹樣的氣氛中展開情節。移花宮主設計殺死江楓夫婦,又領養了他們留下的雙胞胎中的壹個,而把另壹個留給了江楓的結拜兄弟燕南天,為的是日後讓這對同胞兄弟自相殘殺。

在這部小說中,古龍奉獻給讀者壹個難忘的人物--江小魚。在六十年代,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大抵為正氣凜然的英雄,像江小魚這樣的男主角,實在是個異數。他的行為變化多端,壹會兒是君子,壹會兒是小人。、他的內心又似乎充滿矛盾,沒有誰能夠完全理解他,恐怕連他自己也難以完全了解自己。

另外壹部《名劍風流》也筆力不弱。小說寫得是少年俞佩玉的成長歷程,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似乎註入了古龍自己的辛酸經歷,讀來非常感人。尤其是描寫了壹個真假顛倒的復雜世界,以及壹個個謎壹般的假面人物,表達了古龍內心深處很深的悲觀情懷,特別引人深思。

經過將近十年的奮鬥,古龍終於殺出了壹片新天地。隨之而來的是名譽與金錢。

曾經飽嘗貧困的他終於擺脫了貧困。他從臺北郊區的小鎮搬到了臺北市,住進了用他的稿費換來的豪華住宅。

二層高的華宅、布置得極為考究。他的家人住在樓下,他自己則占領了樓上壹層。在這壹層的自由天地中,他隨心所欲,以文字編織他心中的瑰麗想象,仿佛忘卻了塵世的紛紜。

他到處搜羅各種佳肴瓊釀。打開他家中能發現壹些在臺北市場上根本買不到的酒,不知他是用什麽方法得到的。

他書房的墻壁上,掛滿了朋友送他的字畫。也有時髦的HIFI唱機。電視機、錄像機、電子遊戲機和西洋飛鏢之類的玩意。

他為書商們寫書,也為報刊提供連載的武俠小說。

他大把大把地掙錢,又大把大把地花錢,真是"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

古龍的寫作沒有計劃,沒有規則,興之所至,毫不在乎。拖槁的惡習總是改不了,往往拿了出版社的錢,卻不按時交稿。在報紙上連載,也是這樣,害得報紙編輯叫苦連天,只好請人代筆。

香港作家倪匡就替古龍代過筆,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活脫脫是古龍筆法。有壹次,古龍斷稿二十多天,全由倪匡代寫,沒有壹個讀者發現其中奧妙。

據說,香港壹家報館請了古龍寫槁,不料,古龍寫到壹半又"插蠟燭",又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報館老板懇請倪匡捉刀,怕倪匡不答應,特別強調:"我們專誠請倪匡先生寫稿,補古龍的小說,稿費跟古龍壹樣。"

老板的意思是古龍的稿費已很高了,與古龍"壹樣"應當不算虧待您倪匡了。

倪匡聽後哈哈大笑:"我沒有興趣捉刀,同時也想讓妳知道,我的稿費壹向比古龍高。"

●小說風行天下

古龍的武俠小說銷量之多,流行之廣,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

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古龍的創作真正達到輝煌,成為風行天下的名家。

他的影響超越臺灣地區,而與金庸、梁羽生壹起被公認為現代武俠小說最有成就的三大家。

-------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早期作品:

蒼穹神劍 處女作

月異星邪

劍氣書香 後半部由墨余生代筆

湘妃劍 又稱金劍殘骨令

劍毒梅香 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失魂引

遊俠錄

護花鈴

彩環曲

殘金缺玉

飄香劍雨 佳作

劍玄錄

劍客行

◆中晚期作品:

浣花洗劍錄 佳作

情人箭 又名《怒劍》 佳作

大旗英雄傳 又名《鐵血大旗》 佳作

武林外史 又名《風雪會中州》 代表作

名劍風流 (結尾由喬奇代筆) 佳作

絕代雙驕 代表作

楚留香傳奇(又名鐵血傳奇)分為三部:代表作

《血海飄香》

《大沙漠》

《畫眉鳥》

楚留香傳奇續集分為四部: 代表作

鬼戀俠情 又名借屍還魂

蝙蝠傳奇

桃花傳奇

新月傳奇

午夜蘭花

多情劍客無情劍 (又名風雲第壹刀) 代表作

九月鷹飛 (風雲第壹刀後傳) 佳作

天涯·明月·刀 代表作

邊城浪子 (天涯·明月·刀後傳)佳作

蕭十壹郎 代表作

火並蕭十壹郎 (蕭十壹郎續集)

流星·蝴蝶·劍 代表作

“七種武器”系列:代表作

長生劍

碧玉刀

孔雀翎

多情環

霸王槍

離別鉤

拳頭 僅完成六種,此非七種武器之壹

七殺手 佳作

劍·花·煙雨·江南

絕不低頭 (唯壹的壹部現代版動作小說)特別推薦

大人物 佳作

拳頭 又稱憤怒的小馬

三少爺的劍 佳作

陸小鳳傳奇系列(***七部):代表作

陸小鳳傳奇

繡花大盜

決戰前後

銀鉤賭坊

幽靈山莊

鳳舞九天

劍神壹笑

大地飛鷹 佳作

血鸚鵡

七星龍王

碧血洗銀槍

英雄無淚 佳作

圓月彎刀 (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佳作

歡樂英雄 代表作

白玉老虎 代表作

白玉雕龍 白玉老虎後傳,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

飛刀·又見飛刀 佳作

風鈴中的刀聲 佳作 (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怒劍狂花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筆)

那壹劍的風情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筆)

邊城刀聲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筆)

獵鷹·賭局 紀念篇 (遺作, 短篇)

★增補作品集(仍為古大師的作品):

菊花的刺 增補集

劍氣嚴霜 增補集

鐵劍紅顏 增補集

古龍的武俠小說銷量之多,流傳之廣,看來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即使是不看小說的人,也常會在銀幕上和熒屏上,看到古龍的作品,若論小說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數量之多,也只有金庸堪與比較。壹曲《小李飛刀》(由《多情劍客無情劍》改編的電視劇的主題曲)在香港與東南亞,唱到家喻戶曉。有壹個時期,歌星前往東南亞登臺,若不唱這壹首歌,觀眾便會大喝倒采。

累得連臺灣歌星也要連夜趕練,即使口音不正,也要唱出這壹首粵語歌曲。

若論到創作數量,港臺作家中恐怕只有倪匡能與古龍相比。古龍的小說總數可能在2000萬字以上,香港桂冠圖書公司的"古龍小說專輯"收80多種。1995年3月珠海出版社的古龍作品集,附有壹張清單,列出已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的古龍小說***68部。

①蒼穹神劍 ②月異星邪 ③劍氣書香 ④湘妃劍

⑤劍毒梅香 ⑥孤星傳 ⑦失魂引 ⑧遊俠錄

⑨護花鈴 ⑩殘金缺玉 11飄香劍雨 12劍玄錄

13劍客行 14浣花洗劍錄 15情人劍 16大旗英雄傳

17武林外史 18名劍風流 19絕代雙驕 20血海飄香

21大沙漠 22畫眉鳥 23多情劍客無情劍 24鬼戀俠情

25蝙蝠傳奇 26歡樂英雄 27大人物 28桃花傳奇

29蕭十壹郎 30流星·蝴蝶·劍 31九月鷹飛 32長生劍

33碧玉刀 34孔雀翎 35多情環 36霸王槍

37天涯·明月·刀 38七殺手 39劍·花·煙雨·江南

40絕不低頭 41三少爺的劍 42陸小鳳傳奇

43繡花大盜 44決戰前後 45火並蕭十壹郎

46拳頭 47邊城浪子 48血鸚鵡 49白王老虎

50大地飛鷹 51銀鉤賭坊 52幽靈山莊 53圓月彎刀

54飛刀·又見飛刀 55碧血洗銀槍 56離別鉤

57鳳舞九天 58新月傳奇 59英雄無淚

60七星龍王 61午夜蘭花 62風鈴中的刀聲

63劍神壹笑 64白王雕龍 65怒劍狂花

66那壹劍的風情 67邊城刀聲 68獵鷹,賭局

古龍在臺灣"武林"排名第壹,已無爭議。據臺灣著名武俠研究學者葉洪生調查所得,認為臺灣十大武俠小說家的排名是:古龍、司馬翎、臥龍生、上官鼎、諸葛青雲、伴霞樓主、慕容美、孫玉鑫、柳殘陽、獨孤紅。

爭議頗多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的排名。而這三人之中,最無爭議的是金庸的大師地位。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壹代名家。

那麽,古龍與梁羽生孰前孰後呢?這完全是壹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古、梁二人風格不同,各有成就,代表著現代武俠小說的兩極。恰如陳墨在《古龍論》中所言:

"他(古龍)雖然不能與金庸並肩,但與梁羽生卻可以並列、比較。"

"不管怎樣排法,古龍已是超壹流的巨星高手,這已是武俠小說史上的不爭之實了。"

香港名作家、名主持人黃沾對古龍作了這樣的評價:莫論古龍的小說是否比金庸的好,只要談及武俠小說的流派,就不能不提古龍。

金庸也曾說過,古龍的小說獨創壹格,構思奇妙,有成就。

倪匡初讀古龍的作品,驚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介。他認為古龍是金庸以來最好的武俠小說作家,突破傳統,別具風格,浪漫激情、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其作品刻畫人性深刻,人物生動,能把傳統與現代合而為壹。

小說家溫瑞安則說,古龍生前死後臺灣還沒有可跟他相比擬的武俠小說家。他的文風簡潔利落,風格創新,將傳統與現代溶合,適合節奏快的現代社會,有些運用象征手法的內容更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古龍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在眾多名家中異軍突起,自成壹家,風靡天下,這是與他獨特的創作手法分不開的。他本著"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宗旨,將情節小說變為懸念小說。還將寫人,寫人的命運,人的情感與性格這壹文學命題應用到武俠小說中去。他曾多次說過:

武俠小說不該再寫神,寫魔頭,應該開始寫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俠小說中的主角應該有人的優點,也應該有人的缺點,更應該有人的感情。

武俠小說的情節若已無法改變,為什麽不能改變壹下,寫人類的情感與人性的沖突,由情感的沖突中制造高潮和動作。

只有人性才是小說中不可缺少的,人性並不僅是憤怒、仇恨、悲哀、恐懼,其中也包括愛與友情,慷慨與俠義,幽默與同情,我們為什麽要特別著重其中醜惡的壹面?

古龍十分重視剖析和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大膽借鑒現代意識流以及推理小說的寫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化,情節發展更加富於邏輯,作品意境更加虛實匯融,讀來別有壹番風味,可獲得強烈的藝術美的享受。

他最喜歡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稱道其文字洗練準確、有力。古龍語言風格明顯受其影響,但更具中國古典通俗小說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古龍的作品有很多佛偈壹樣的短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是他的名言,曾引起無數讀者的***鳴。

他愛交相運用長短句。他說:"長句讀來如浩蕩大河壹瀉而來,突然以短句相接,猶如壹把劍把水截斷,可以收到波瀾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

古龍後期小說充滿了自由發揮的情感與觀念。壹方面抹去了小說的歷史背景,獲得最大程度的創作自由;壹方面使用大量符合現代讀者口味的技巧,如背景切割;畫面交錯,鏡頭分攝等蒙太奇的手法,使小說幽遠而空靈。既是壹種詩化文體,又是壹種怕人的商業文體。

古龍才華橫溢,但他缺乏節制,過於放縱。當他功成名就時,並沒有放慢創作的速度。不像金庸,在成名後將他的舊作全部修訂壹遍,表現出很嚴謹的創作態度,而他仍然像從前那樣大量地"生產"。他寫了很多很精彩的小說,也寫了很多糟糕的小說。

古龍是壹個明顯地有性格缺陷的人,同時又是壹個讓人感到他的缺陷有時也不乏可愛之處的人。

他也許應該知足了,有風行天下的名譽,有豪華的住宅,還有壹位賢惠的妻子。

古龍書房中掛著陳定公先生寫給他的對聯,將他與他太太梅寶珠的名字嵌入聯內:

古匣龍吟秋說劍,寶簾珠卷曉凝莊。

寶魘珠鐺春試鏡,古韜龍劍夜論文。

●浪漫情史

他與許多女人有過纏綿的經歷,

或短暫或長久,

最終都如過眼煙雲,

隨風而去。

女人,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也可以是獸。

青春期的浪漫情懷,總是使壹個女人成為神,成為童話,成為美、自由與愛等等壹切的化身。

對於壹個普通人來說,浪漫情懷轉瞬即逝。

對於壹個藝術家而言,有時則是浪漫終身。

於是,他們的生活、創作與異性糾葛壹起,密不可分。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文學語言:

永恒的女性引領著我們

在壹剎那間,壹個女人的目光即改變了我的旨趣,決心和思緒。

我只要壹顆女人的心

戀愛是青年人的上帝

中國文人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說法;西方文人則有"靈感源泉"的說法。女性的美刺激,喚起了作家和藝術家的創造力。所以,羅丹、屠格涅夫、畢加索、莫泊桑、蕭邦、喬治桑、海明威等人,壹直到臨終前仍在戀愛。

有島武郎曾說:

我因為寂寞,所以創作。

我因為欲愛,所以創作。

我因為欲得愛,所以創作。

創作的沖動起於愛,起於寂寞。或者,可以這樣說,因為寂寞才去愛,因為愛的空虛才去創作。

不斷地追逐幻美,又不斷地失望、沈淪。

沒有壹個女人能夠永遠美麗,也沒有壹個女人能夠永遠善解人意,能夠永恒地承擔藝術家賦予她的純潔與希望。

所以,貝特麗亞只能生存於但丁的《神曲》中,卻非實在的生活裏。

當愛上壹個女人,不只是簡單的情欲,而包含了更多的征服野心,如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等等,到頭來只能空嘆人生的虛幻。

越是在得到之中,就越感到無常的悲涼。

因為凡是美的東西都是悲哀的,當然,悲哀的東西並不壹定美。

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是文人面對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