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在寧波、紹興、杭州等地演出。芳華越劇團於1946年在上海成立,1959年隨越劇團遷至福建。歷任上海、福建芳華月劇團團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
他成功塑造了《紅樓夢》、《西廂記》、《大漠王子》、《尋妻記》、《屈原》、《梁山伯與祝英臺》、《江姐》等劇中的眾多人物形象,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袁雪芬(1922 . 3 . 26——2011 . 2 . 19)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上獨山村。黨員。歷任上海越劇院院長、名譽院長,上海市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11歲入四季春越劇班,14歲開始在杭州演出。1938到上海,1942致力於女子越劇改革。她的表演和演唱柔美細膩,質樸深沈,韻味醇厚,節奏明快,註重人物的刻畫,因此被稱為“元牌”。
參與編導並主演傳統話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編導並演出歷史劇和現代戲《木蘭從軍》、《粉與金兄弟》等。1946演出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的《祥林嫂》。
1953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獲得國際電影節音樂電影獎。吳努授予她壹枚金牌。1956被文化部授予“1949-1955優秀電影獎”榮譽獎。1989被中國唱片公司授予首屆“金唱片獎”。
範瑞娟(1924 65438+10月6日——),女,別名範竹山,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越劇派創始人,國家壹級演員,代表作《梁祝》。
4月1935,18進入龍鳳舞臺學習戲劇,得到黃炳文大師的開導。在1938春節前,他與、邢在上海同臺演出。1941初夏,朱素娥在匯泉樓演出時生病,她主動請纓成功救回現場,從而成為海飛絲。
1945 65438+10月29日,袁雪芬、範瑞娟在九大行星大劇院首演《朱良喪史》,1953 10月,越劇彩色藝術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獲1949-65438+。
1951年任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副團長。1951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全國政協特邀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
傅全祥(1923年8月30日——),原名孫全祥,浙江省嵊縣侯莊村人。國家壹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政府特殊津貼。1933進入四季春班學習花旦,1940憑借話劇《恒娘》壹舉成名。
1943年,傅全祥率先“四季春”。50年代初,她開創了十八相及織錦定調定譜的先河。她大量借鑒京昆、評彈的唱法,從程派“真聲壹點假,假聲壹點真”的理論中吸取營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聲音明亮寬廣,聲線細膩。
徐玉蘭(1921 65438+2月27日——),漢族,1921出生,祖籍浙江鄧鑫。1933進入新建的東安舞臺班學習花旦,後改為老學員。1939年,他與吳月魁組成興化越劇社。她改唱的時間是1941年12月19,地點是在上海老閘劇院,當時她正在和石合作。
1947年9月,玉蘭劇團成立。與王的合作始於1948。1952年加入中央文工團越劇隊,10年在全國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演員壹等獎。從1954加盟上海悅劇院。她的代表作有《北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故事》等。
學生和接班人有、金、、、、、翁李穎、錢理亞、張曉軍、劉爵、王韜等,其中以金美芳、錢惠理、鄭國鋒、劉爵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