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小說的讀後感 急!!
1:只用了壹個晚上的時間,我就把兩百多頁的小說《酥油》讀完了。讀到了深夜,往常都要打瞌睡了,而讀這本書卻久久不能入睡。 本書的主人公梅朵是個柔弱而堅強的女子,她接受了壹位寺廟喇嘛的邀請,來到了高原支教。學校位於川藏線的深處,到那裏需要先坐火車,再換汽車,然後是拖拉機、摩托車後再加上兩天騎馬的時間,最最後需要步行翻過大山,整個路程壹***花了七八天。到了後梅朵才知道,所謂的學校只是壹座廢棄的碉樓,而且學生也需要她壹個個到藏區去尋找。 她首先被喇嘛安排住進壹家牧民的帳篷。不懂漢語的藏民自己吃糍粑,把她當作貴賓特意給她做面餅。不過,梅朵也看見藏民壹邊用手抓牛糞生火,然後又直接用這手和面,燒餅混合著麥香和牛糞的味道。為了不讓藏民難堪,她強迫自己吃藏民給她的沾著牛毛的生牛肉。晚上她在潮濕的地上,同牛犢並排睡在壹起,夜裏的大雨從帳篷外面上漏下來,在屋子裏面下小雨,讓她不得不打著傘才能昏昏睡過去。 藏區的自然環境惡劣,常常會有雪災和泥石流,每壹次災害發生過後,就會產生很多失去父母的孤兒。除了這樣的孩子,還有因為各種各樣原因產生的私生子。這些孩子常常吃不飽飯,經常被偷獵者要挾進保護區做向導,還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茶樓做女招待,他們沒有讀書機會,好壹點的情況下即使能夠被領養,也常常是為領養的家庭做仆人。 梅朵需要深入藏區將這些孩子壹個壹個地找出來,不僅要冒著遭遇泥石流的危險,還要學會讓藏民相信自己,將孩子交給她。藏民們是不理解的,認為孩子大了需要放牛,最好的歸宿是成為喇嘛,獻身給佛祖,被其他人供養。然而,梅朵的身體終於支撐不住了,胃病、貧血、吐血。堅持了五年,她終將不得不離開她深愛的土地和孩子們。 我為梅朵當初選擇留下的強而震撼、起敬,更為梅朵最後無奈離開的弱而感動、傷懷。無奈,這兩個字裏面包含了太多太多,那是辛酸,是失落,是遺憾,是悲涼。無奈的離開,是沒有掌聲和鮮花的離開,是耕耘之後沒有收獲的收場,是嘔心瀝血之後沒有結果的黯然,是意誌力在身體面前的挫敗,是生命毀於日常的悲哀,是命運打敗希望的殘酷……其實,這就是壹個真實、普通的生命,梅朵所以讓我不能忘懷,正是因於此:她生命中的強和弱,都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成倍地放大了。 離開,並不意味著放棄,梅朵確然也沒有放棄,她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找到下壹個梅朵,接過她手中的火炬,繼續在麥麥草原為大愛而謳歌、跋涉。我是如此發自內心地希望她的這個願望能夠實現,因為這不僅僅是壹個願望,也是壹個偉大生命的延續。 世間有壹個梅朵,也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也許不會有。但我想,即是只有壹個梅朵,也足矣。生活中的我們,即使只有壹點微薄的力量,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愛心來幫助現實生活中需要幫助的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 2:朋友發給我妳寫的《酥油》的電子稿,說這是壹本可以感動所有都市人的小說。在這個時代,能夠令人發自內心感動的事物已經越發稀少。壹開始,我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態讀妳的《酥油》。讀其中的關切、愛意、愛情、追求、宗教和藏區的風光。 但真的讀完,卻發現自己真的被感動了。怎麽說呢?也許並不是所謂“感動”能夠概括的,準確地說,是壹種力量,壹種妳身上的力量,並且傳遞到了我的身上。 實話說,我並不知道如何評說妳所經歷的壹切和妳這本書,我讀完了感覺壹種有光芒的力量,在內心彌漫。令我想給妳,壹個素未謀面,只是通過壹本書有所理解的陌生人,寫壹封信——關於愛、勇氣和力量的討論。 我們每壹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追求更有精神品質和更有內心力量的生活,去靠近心中的真理。但是現在生活在都市的人普遍浮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靜下心來,讀完妳這本書,讀懂妳的文字,妳幾乎細致地描述了藏區全貌,我從中看到了生存和愛的力量,還有夢想和勇氣。 妳壹個漢地女子,偶爾旅遊去藏區,結果被那裏的畫師留下來,做了收養教育孤兒的工作,在與現代文明完全隔絕的原始深山草原,在酥油燈昏黃黯淡的燭照下,在縱馬馳騁壹騎就是十幾個小時漫長的尋訪孤兒的路途中,在隨時會被大雨摧毀的碉放房改造的殘破教室中壹做就是5年。我不知道妳今年多大了,如果是壹個年輕女孩子,這5年幾乎意味著最好的青春年華。 我不想說什麽“堅持”和“感動”。不是這樣的,我覺得,這是妳願意的,是妳願意,是妳想,是妳的夢想和力量。有些人想做,但下了壹輩子決心都沒能做到的事,有些人在壹閃念中就去做了。妳就是後者,因此也是我們這個社會少有的令人欽佩的成功者(如果我有權力修正壹下“成功”的涵義的話)。人精神的財富大於壹切,而妳,內心的富足證實了這樣的財富。妳是壹個了不起的姑娘,也是壹位很浪漫很美麗的姑娘! 我相信《酥油》出版後,會讓很多人感動和反思。但我想說,這種感動和反思,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像妳壹樣,去藏區收養孤兒,更不是說沒有這樣做的人就應汗顏。而是,妳所做的,是壹般人都能做的,而妳所做到的,卻非壹般人可以做到。這裏面的區別,這裏面所需要的人的自身的力量,我相信是少有人能體會的。現在很多人,動輒抱著別人的成功智慧不放,想要從中找到捷徑,而不知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就是世界與世界之間的差別,學別人,隔著壹個世界,而做自己能做的,隔的不過是壹個念頭和壹份堅持。我相信妳當初聽那個畫師的話,在藏區收養孤兒,可能是壹時沖動,可是妳沖動之後,還是做了下來。這個世界很多事原本就是這麽偶然,但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讓人感知,每個人自身所具備的力量。 “沒有淚水的幹澀眼睛,目光從高高的仰視跌落下來,墜入到前方的深暗峽谷。峽谷裏,五色經幡在北風中猛烈翻滾,呼啦啦直指天空,把我的目光也帶到更遠的地方去———如果妳得到的回答會把妳拖進更深更遠的路途,讓妳回不來,妳還需要聽到嗎?是的,無限巨大的草原,我熱愛,迷戀,卻是帶著莫大無言的盲目。要了解這遍土地,用身體壹生也不夠。用心靈,也許只需要壹次皈依,壹切都會得到詮釋……” 這是兩段我非常喜歡的《酥油》中的文字。“用身體壹生也不夠,用心靈,也許只需要壹次皈依”。 我想,這是對於我們每個人內在力量的最好詮釋。其實夢想、愛與勇氣從來都貯藏在我們的內心。也許只要壹次低頭,壹次靜穆中對自身內在的觀想,那種原本屬於我們的力量,就會湧現。 聽說妳寫這本書,是為了通過這種方式,坦承妳的壹切,以便真正尋找到下壹位繼任者。我想,這種尋求,其導致的夢想和力量的傳遞,意義遠遠超過任何壹次慈善捐贈。我希望我們大家壹起找到方法幫助妳達成願望。 祝福妳,妳的愛和我們大家的感受才是構成這個世界的真正力量。最後與妳分享壹句聖言:願每度清晨比前夕更美好,願每個明天比昨天更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