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劄記與閱讀川端康成(二)——東方之花

劄記與閱讀川端康成(二)——東方之花

川端康成對美的崇拜,以至於他幾乎陷入變態,大概是由於滲入他靈魂和趣味的日本文學傳統。他吸取了西方文化,但最終還是回到了日本文化的“搖籃”,並終生追隨。他是日本文化藤蔓上最美麗的果實,是日本文學最忠實、最重要、最精華的繼承者。

然而,日本文學從壹開始就與美有著不解之緣。

作為講故事的鼻祖,武德故事為後來的日本文學奠定了基礎:

從前有壹個割竹人,每天上山砍竹子,做各種竹制器皿使用。.....壹天,他發現壹段竹子在發光,這讓他很驚訝。他走上前去,看到竹筒閃閃發光。仔細壹看,原來是個三寸不爛之舌。老人喃喃道:“妳藏在我日夜遇見的竹林裏。妳應該是我的孩子。”於是,他把孩子放在手心裏,帶回家交給老伴撫養。她漂亮可愛,小巧玲瓏,所以是籃子裏養的。

這是日本文學的源頭。後來《源氏物語》把這無盡的涓涓細流變成了浩瀚的河流,從而使日本文學有了自己鮮明而牢不可破的傳統。川端康成多次談到《源氏物語》以及他與《源氏物語》的血緣關系:“源氏文學達到了頂峰。”"在古典作品中,我還是最喜歡《源氏物語》. "“可以說,這是日本自古以來最好的小說。即使在現代,日本也沒有作品能與之媲美……”《源氏物語》給了川端康成很多自然的東西,其中之壹就是《源氏之美:王朝之美》。在呈現這種高貴典雅的“王朝之美”的建構中,成功而自然地生成了壹個豐富而精致的美學體系。它註定了日本文學的未來風格和川端康成的文學風格。

事實上,很少有後來的日本小說家擺脫了《源氏物語》的滲透和感染,選擇了其他方式,創造了自己的審美世界。與自願獻身於日本小說美學傳統的川端康成相比,備受爭議的文學天才三島由紀夫壹直想擺脫日本小說的美學傳統。然而,《源氏物語》所開創的日本小說完美美學傳統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使得三島最終沒能飛出那個傳統的美學空間。他和川端康成壹樣,對各種很日本的審美很著迷。與川端康成不同的是,他只是在《源氏物語》的陰影下,接受了這種有個性的醉人的陰影。在他眼裏,殘酷就是美,堅定就是美,權力就是美...美成了壹張巨大的洗衣單,只要經過他的心靈過濾,什麽都可以放進去。即使是醜陋的身體也是值得期待和賞心悅目的。他在準備和耀子結婚的時候,竟然建議在泳池裏舉行婚禮,讓他們的親人在泳池邊舉起手中的祝福之杯,以便直接見證他和耀子的身體——他認為此時此刻,是世界上最大的審美享受。這個頑固可笑的天皇制忠臣之所以對天皇制如此忠誠,是因為它根植於壹種看似奇怪卻真的有歷史原因的美學思想:日本所有的美學都根植於天皇制;天皇制屬於美學範疇,是日本美的源泉。

大江健三郎在徹頭徹尾的西方文化和美學的浸染中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他甚至公開表示不喜歡《源氏物語》。然而,透過其作品西化的外表,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徘徊在字裏行間的《源氏物語》的美學幽靈。

由於對美的崇拜和無拘無束的放縱,在中國人看來,三島或大江——甚至相對古典的川端康成,都顯得有些乖戾。他們將美凈化,使之成為薄霧輕雲,彌漫於世間萬物,仿佛壹切都是美好的。他們的壹些欣賞和愉悅甚至讓我們覺得真的難以忍受和無法理解。

?日本人大概是以多愁善感著稱於世吧。看日本電影電視劇,我們往往不習慣它無時不在的悲傷。日出日落,壹草壹木,壹簇簇輕煙,壹排排霜樹,在日本人眼裏,可能都是悲傷的理由。有時候真的很困惑:在壹個宣揚武士道精神的國家,壹個發動戰爭屠殺無辜鄰居,殺人如麻的國家,那些人為什麽那麽敏感脆弱?

看川端康成的《雪國》,在讀作品中的島村這個人物時,她看到兩個偶然相遇的人在車站道別。女孩說:“我們會因緣分而重逢”,卻忍不住淚流滿面。讀到這壹段的時候,她總是有點無法理解:至於嗎?日本文學總是在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悲傷中徘徊。但是,壹旦妳長期閱讀日本文學,妳就會逐漸習慣,甚至不自覺地滑入其中。這個時候妳會發現自己處在很多美好的境界裏,對存在和周圍的壹切有了更多的欣賞,也因此收獲了很多意義。

日本人把這種精神稱為“物哀”。

關於“為物哀”的含義,眾說紛紜,因為這個詞是壹個神秘的詞,其含義很難確定。反復閱讀川端康成等人的作品,妳會有壹個大概的認識:人面對眼前的景物,或者內心已經有了悲、悲、哀、郁等情緒,或者這些情緒是由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氣味、腐朽起伏的動態態勢誘發的,從而產生壹種物我互長、互消、互動的情感流。

“物哀”和另壹個相關概念“雅”有力地支撐著日本人的審美殿堂。對於川端康成來說,“為物哀”這個詞真的已經融進了他的血液。他所有的筆墨,不過是把“為物哀”這個詞,放到場景裏,放到交流裏,放到無數的人間故事裏。當然,悲傷也有很多種。

黑發淩亂蓬松,很傷人。

我要梳頭,我要先想到妳。

川端康成曾經通過分析這首日本古詩,對日本文學的美進行了細致的解讀。解讀的結果是,他在文學史的迷霧中只找到了兩個詞,壹個是“為物哀”,壹個是“雅”。但在他看來,日本文學有這兩個字,足以風騷天下。其實日本文學也是靠這兩個字贏了壹方。

哀的來源還是在《源氏物語》裏。

“此時恰逢秋高氣爽,人心充滿悲涼。”這種事情和我差不多,在《源氏物語》裏幾乎隨處可見。源中有壹批詩,不僅使其成為壹部高雅的作品,影響了後世文學高雅的審美風格,而且使“哀物”成為壹種潮流,使後世文學欲除之而後快。

清輝不改往日秋色,

夜景模糊,惹人多恨。

不要以淚洗面,

如同普通的秋雨。

布魯姆今天很幸運,

在夏天的雨裏。

旅行衫是手工做的,眼淚還沒幹。

我怕裏面太濕,就不穿了。

去日本的時候淚流滿面,來了就淚流滿面。

行人誤以為這壹滴淚是清泉。

源中的詩十有八九是關於這種情感的。

川端寫了那麽多小說和散文,卻在那些情感裏輾轉反側。

仔細分析,日本文學的悼念傳統背後可能有日本櫻花情結。

世界上,沒有壹種植物能像櫻花壹樣,對壹個民族的生存信仰、生活情趣、審美風格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只是因為這種植物太不尋常了。看過櫻花並沈浸其中的人,大概很難不被櫻花所誘惑。每年三月,春寒料峭,日本列島幾乎各處的櫻花都會在來自南方的春天空氣中自南向北綻放。如果是孤獨的植物,就很難動心。如果是幾個,十幾個,甚至幾百個,就會形成壹種趨勢,妳的印象就會變得深刻。這種植物奇妙而神聖。那些小花,不驕不躁,看似無聲地開放,卻開在光禿禿的樹上,還沒有長出壹片葉芽。這棵樹又老又高。他們讓妳覺得妳在天堂,在壹個神話世界。世界是壹朵花。這些花變成了粉紅色的雲。她們身材嬌小,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而當它們剛要展現自己的優雅時,就開始早早枯萎了。櫻花落雨,英倫落英,悲傷難以抑制。然而,它確實是美麗的,悲傷的,美麗的。櫻桃雨裏,那些烏鴉像黑色的精靈在飛翔,散發著孤獨的羽毛。面對這樣的情況,妳的心情不禁悄然發生變化。

櫻花不僅僅是壹種植物。它創造了日本人的情緒。

日本人在古代壹直仰望櫻花。在《源氏物語》中,我多次寫到櫻花,認為在所有的花中,櫻花是最好的:“多美的花啊!其他的花都比不上。”書中描寫了吳的兩個小女兒爭著要為她們種壹棵櫻花樹,十分可愛,表現了日本人和櫻花的感情。就是這兩個小姑娘,有壹天晚上,看見東風吹來,櫻花落淚,忍不住和仆人們壹起嘆息,壹起吟詩。有兩句話,我認為是最精彩的:

如果妳想讓櫻花不雕謝,

我討厭沒有大袖子遮風。

但是,它們容易開,容易落,轉瞬即逝,以至於不能長久地在枝頭上生活,然後壹瞬間就像風和雲壹樣飄了起來。櫻花含有神諭。千百年來,大和民族每年春天都會站在這些奇怪的樹下聆聽神諭。

聽的結果就是覺得世事無常,骨子裏什麽都是空的,最終滋生了“物哀”。

對事物哀悼的極端導致包括川端康成在內的日本作家對死亡的冷靜態度,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芥川自殺身亡。三島由紀夫的腹部切口讓人感到震驚和厭惡。然而,在三島看來,“血”加上“死”就等於“美”。當劍砍得血肉飛濺時,我想看看他,看到無數的花從空中落下。他幾次說“腹部切開”是壹種審美行為,是壹種“藝術表現”。川端康成也在作品中無數次將死亡詩意化:“沒有比死亡更高的藝術了。”死亡像新娘壹樣美麗,世界像水壹樣透明,大海像鏡子壹樣光滑。他欣賞壹幅畫:壹只白兔在草原大火的紅光中跳躍。在他看來,也許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同樣,他在他的小說《雪國:樹葉從高樓上優雅地落下》中也改變了這幅畫。那就像壹幅畫。樹葉從此變成了精靈。壹個生命的終結有理由被贊美:“有些飛蛾,看起來總是粘在紗窗上,其實已經死了。島村把它們拿在手裏,心想:怎麽這麽好看!”(雪國)就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而言,他對芥川選擇自殺持非常批判的態度。然而,他最終選擇了自殺。自殺那天,看起來很平靜,沒有任何他要自殺的跡象。他大概只是覺得自己的路走到了盡頭,該走了,就像壹個長途旅行者終於想到了回家。

他曾在《將死之眼》中說,所有的美都會——而且只會出現在《將死之眼》中。他真的在垂死的眼睛裏看到了美嗎——偉大的美,極致的美?

正在旅途中的東山魁夷,在川端自殺的那壹瞬間,透過曹天酒店的窗戶,看到了壹道迷人的風景:遼闊的曹天海灘,壹輪細細的上弦月在寂靜的傍晚低低地掛在天空,其形狀像壹根橫拉的弓弦,十分閑適寧靜。天空中有壹顆異常明亮的星星。它的閃爍和生成的光彩甚至讓人感覺好像會在瞬間在空氣中流動,變得透明,然後完全消失...